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huang

中文学名:鳇

拉丁学名:Huso dauricus

门:被子植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鲟形目

科:鲟科

属:鲟属

鳇鱼黑龙江省的特产鱼类之一,资源也比较丰富。鳇鱼体重一般在50~150公斤。据1979年测量142尾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尾长2.4米,重 140公斤,年龄以22~40龄的个体为主。其中一尾长达3.9米,重501公斤,年龄54岁。1980年还捕到一尾重达542公斤的个体。鳇为生活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常年栖居于淡水,不作长距离洄游。

古称"鳣"。硬骨鱼纲,鲟科。体形和鲟相似,唯口裂大,有时达头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体侧骨板小;吻须4条,侧扁。长达5m以上,重达1000kg。背部青绿色,腹部白色。幼鱼以枝角类、摇蚊幼虫为食,成鱼以鱼为食。性成熟年龄在16龄以上,5-7月在水流平稳、水深2-3m的沙质江段产卵。中国产于黑龙江水系。肉味鲜美,卵盐渍成的"鳇鱼粒"更是名贵,鳔和脊索可制成鱼胶。[1]

形态特征

体粗长成圆锥形,头、尾尖细。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口下位,宽大,新月形。口的前方有2对触须,内侧一对较向前。眼小,距吻端近。左右鳃膜相互连结。身上有5行纵列的菱形骨板,上有尖锐而微弯的刺。鱼体其它部分的皮肤粗糙无鳞。背骨板10~16个,较大,在体的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至尾鳍前方。左右侧骨板各为32~46个,从鳃孔上角后面直至尾鳍基部。腹侧骨板各为8~12个,自胸鳍基部直至腹鳍基部。背鳍位置远在体后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为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呈灰白色,背骨板为黄色,侧骨板为黄褐色。

濒危等级:易危。鳇鱼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黑龙江省特有的保护品种。近年来,由于江河污染和枯水等原因,该鱼种严重衰退,现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生活习性

鳇生活为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常年栖居于淡水,不作长距离洄游。喜生活在大江夹心子、江岔等水流较缓慢或者是急流漩涡处的砾粒质和砾质水底。不喜群集,常分散活动。风大和涨水时游动异常活跃,常见有翻滚跃动的现象。退水时活性较差。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性成熟需16年以上,体长1.6~2米时,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产卵期为5~7月份,水温为15~17℃,产卵在水流平稳、水深2~3米的砂质江段处,卵粘着在砂砾上。其怀卵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为40~300万粒,卵巢重量多为17~38公斤左右,大型个体的卵巢重达75公斤。成熟卵呈灰黑色,每粒似豌豆大小。鳇的幼鱼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一龄后转食鱼类。鳇的食量相当大,它的肥育期正值大麻哈鱼溯河而上,常窜入鱼群中捕食大麻哈鱼。有人曾解剖一尾250公斤重的鳇鱼,发见其胃内食物竟有15公斤之多。生殖期间停止取食。

视频

欧鳇寿命极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