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鲜学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鲜学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9年01月21日
四川省阆中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鲜学福,1929年1月21日出生于四川阆中,矿山安全技术专家[1]、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2]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研究所所长[3]

长期致力于矿井煤层气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先后完成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区域预测、矿井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治理方案、矿井采区煤层瓦斯涌出规律与通风调节控制和提高瓦斯抽放率的方案、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利用 。

人物经历

1929年1月21日,鲜学福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6岁半入私塾。

1946年春,鲜学福的父亲送他到地下党办的重庆私立蜀都中学读高中。

1950年1月,鲜学福放弃喜爱的数学而改学工科,报考大学,并同时被重庆大学矿冶系和在天津成立的中国矿业学院录取,最后他选择了去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学习。在校期间被抽中学习俄语,并听取苏联专家克利亚奇夫讲授采煤方法,他开始对采煤技术有了些认识。而且在黑龙江鸡西煤矿的生产实习期间,跟着工人师傅学习实际操作后,他开始喜欢采矿这门学科。

1953年1月,鲜学福从中国矿业学院本科毕业,并考取了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研究生班。同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1月,鲜学福从北京矿业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1956年1月至1960年1月)、讲师(1960年1月至1978年1月)、教授(1978年1月晋升)。

1958年,国家开始选拔留苏学生,鲜学福被学校推荐参加考试并被录取,随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培训俄语。

1960年1月,鲜学福前往前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师从鲁诺克学习水力采煤技术。

1964年5月,鲜学福获得莫斯科矿业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在重庆大学采矿系主持科研工作,负责领导开采保护层及抽放瓦斯项目的科研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出身不好,鲜学福被关进牛棚,科研工作被迫中断,还被下放到四川渡口(现攀枝花市)修铁路。

1978年1月,鲜学福先后担任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长(至1989年1月)。

1999年,鲜学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科技创新成果丰

鲜学福先生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留苏副博士,长期任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煤炭学会名誉理事长。 五十多年致力于矿井煤层气理论及工程应用领域研究,他是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及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与权威专家,其研究成果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发表论文300多篇;提供科学技术报告26份;出版专(译)著8部。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同年荣获“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鲜学福院士作为矿业工程学科的学本带头人,最近四十年来培养了40余名博土和10余名硕士,他们已经成为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的骨干力量,其中26人晋升为正高职,18人晋升为副高职,18人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人成为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所领导的采矿工程学科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1999年被批准设立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获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6年8月4日,重庆大学举行第十三次党代会。大会以“耕耘五十载,为师作表率”为题报道鲜学福院士:他虽有87岁的高龄,满头白发,却仍然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实验室里忙着指导学生,在办公室里笔耕不缀。他不知疲倦地为党、为人民而辛勤地工作,令人敬重和叹服。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周翔教授评价说:“院士永远都在做基础性研究,积极与国际科技接轨;他从不搞基金项目,就算有机会也会让给学生。如果要评分,他在各个岗位上,我认为是可以接近满分的。

侠肝义胆多豪情

鲜学福院士在科研工作之余最喜欢读金庸小说,他认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与科学研究的思维是相通的。鲜老笑谈自已最喜欢《射英雄传》里的郭靖和黄蓉:郭靖的憨厚和黄蓉的灵气让自己倍感温馨。但不管是淳朴憨厚、踏踏实实,还是机巧灵动、脑筋转得快,都可以成为科研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激情与活力。 2014年10月,一场简朴面特别的座谈会内涵却很深刻:一批老中青“重大人”的代表畅谈建校85年的“重大精神”。鲜学福院士正好与重庆大学同龄,他感慨万千,现场用短诗表达其衷情:“往事如烟随风去,人情冷暖留人间。万事万物多奇妙乐在对其探索中。人生在世难长久,夕阳美在晚霞红。” 2015年6月,鲜学福院士应邀做客中南大学作报告:“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他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感悟并反复强调四个字:“实事求是”。他认为:“实事求是”就是要把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摸清楚。工科讲究科学技术,理科研究自然规律,其目的都是要实事求是。他对当前那些不遵循实事求是的学术造假和腐败问题深表痛心。

他无比深情地说:“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需要人去做,因此,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学会做人,必须讲诚信。年轻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要认识自己的优点,你才会有信心,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鲜院士一生勤勤恳恳,虽科研成果卓著、为人德隆望尊,但提及个人成绩,他总显得淡然:“年龄大了,还想那么多干啥哦。”一位科研者的朴实、谦和与崇高不断潜移默化着他的学生和同事。鲜院士说:“我现在的任务是指导科研团队,跟年轻人一起搞科研;培养后辈,为年轻人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的成长。我衷心希望他们开拓创新,永无止境;不断追求,成功之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鲜学福从理论和实验验证解决了国际上有争议的瓦斯吸附键问题;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突出区煤的结构,并在国际上首先完整地建立了包含地电场、地应力场、地温场的煤层瓦斯渗流理论;建立的衡量煤层气特性的指标和改进的煤层气初始压力、含量及采区涌出量的计算方法;系统地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预测的力学方法;最早领导实践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及瓦斯抽放技术;用功能转换原理,提出了预测瓦斯突出临界压力的计算式;合作建立了开采保护层时单层和多层系统煤层气越流的固气耦合渗流计算方法;进行的岩盐开采理论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实现了盐矿水溶开采工艺与技术的革新。

鲜学福1964年回国后,在重庆大学采矿系里负责科研工作,重庆的南桐、中梁山煤矿都面临层间距只有7-8m的保护层开采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开采保护层及抽放瓦斯项目科研小组进驻重庆南桐矿务局。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试验,他和其科研小组成功完成了近距离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这一具相当风险的课题。

在这一实践的基础上,他和学生建立了开采保护层双层和多层系统固气藕合的越流渗流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了邻近层有效保护范围的划分。这个项目后来於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因此获重庆市和四川省科技大会奖状和奖章。类似的实例在他几十年科研生涯中可谓不胜枚举。

20世纪70年代,他便提出煤与瓦斯突出除煤结构、煤层中的瓦斯等必要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突出的地应力条件;煤层中的瓦斯不仅是致灾因素也是一种洁净能源和资源的学术观点,并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国煤矿瓦斯安全工作的重点逐渐由治理措施转为防治结合,他以煤岩-瓦斯体系中潜能转化观点,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带)预测的力学方法,并系统地建立了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最早领导实践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及瓦斯抽放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把瓦斯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和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对瓦斯吸附(解吸)规律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煤层中煤与瓦斯间的吸附为物理吸附过程;建立了考虑地电场修正的Langmuir方程;建立了瓦斯解吸量的计算式;并认为煤的吸附(解吸)量是由不同孔隙吸附(解吸)量的加和。

鲜学福研究的主要项目,是重庆地区煤气层富集理论及开发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成气的优化控制有岩土体塌滑与三峡库区边坡控制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研究。

学术论著

鲜学福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合著专著7部。

鲜学福

1989年层状岩体破坏机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3年地学中的变弹模光测试验技术及计算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年复合岩体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年岩石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年煤层气变压吸附分离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鲜学福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市级优秀论文及优秀图书奖13项。

1988年用力学方法研究南桐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预测省部级二等奖

1997年煤层气(沼气)涌出规律的研究省部级一等奖

1998年煤矿开采深部瓦斯涌出的预测方法及区域治理国家级三等奖

1999年水射流辅助道具切割破碎硬岩石的研究国家级三等奖

2003年非线性科学在岩质边坡爆破中的应用研究省部级一等奖

2008年多相震荡射流及其在低渗透性煤层中抽采瓦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级二等奖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从1979年在重庆大学招收第一个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招收博士研究生,鲜学福已为国家培养博士近50人、硕士10多人,培养的学生当中有26人被提为教授,18人提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8人成为博士生导师,2人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学科建设

采矿工程学科于81年和86年先后被批准为硕士和博士授权点,并于99年被评为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92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他所带领的采矿工程学科先后于1992年和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他所领导采矿工程学科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於1999年被批准设立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获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

社会任职

1985年01月至1997年01月- 重庆市煤炭学会副理事长

1990年01月至1995年01月- 全国自然科学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和技术术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01月至1996年01月-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部成员

1992年01月至1996年0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2年01月至2005年01月- 重庆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2000年01月至2007年01月-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荣誉表彰

1989年-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4]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5]

2000年- 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

个人生活

鲜学福业余喜欢旅游和游泳,更喜欢读一些金庸武侠小说。他说,读金庸小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可以欣赏正义之士的侠肝义胆,更能感受惩恶扬善的畅快淋漓。

鲜学福有一个大学生家庭,其妻陈启祥,1950年保送华西大学药学系学习,54年参加工作,文革中受冲击患精神分裂症,85年在重庆大学退休。大女儿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中心任工程师。小女儿鲜晓东为重庆大学讲师,自动控制专业攻读博士。

视频

“最美奋斗者”候选人重庆大学鲜学福院士

师德模范 | 关于鲜学福院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