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鲍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鲍田镇现在隶属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塘下镇,位于浙江东南部,东海之滨。鲍田,方言音译英文为Bo'Di。鲍田地域面积20.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5469人,下设鲍川、鲍东、新华3个社区。工业以标准件、汽摩配、注塑等为主,201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16亿元。辖区内拥有鲍田中学、鲍田中心小学等11所中小学以及1家鲍田卫生院。[1]

历史沿革

简介; 1949年建鲍田乡,1959年改称鲍田管理区。1961年更名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1997年,面积20.1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鲍一、鲍二、鲍三、鲍四、鲍五、上升、高升、高营、东州、鲍七、官渎、官进、新坊、凰湾、前桥、前丰、前进、新前、前北、南河、上潘、上戴、上马、后朱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鲍五村。

地理位置

鲍田位于浙东南沿海地带,距温州城区以南约20千米,位于瓯江与飞云江之间的温瑞平原的中间位置,大罗山南面。鲍田往东为东海,往南为汀田,往西为塘下、罗风、往北为海安、场桥、梅头,。

地理环境

鲍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东海之滨。 为海积平原地带。境内知名的有凤凰山,为大罗山最南山体。

行政区划

鲍田分:鲍一、鲍二、鲍三、鲍四、鲍五、上升、高星、高营、东州、鲍垟、鲍七、官渎、官进、新坊、凰湾、前桥、前丰、前进、新前、前北、南河、上潘、上戴、上马、后朱25个行政村。[2]

经济

改革开放之后,至约1998年之前,鲍田经济以服装业为支柱行业,与周边乡镇鲍田、海安、场桥这一代,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一度形成以羊毛衫为主要特色行业繁荣景象,十余年间这一带曾经是整个中国的主要羊毛衫场地,也为这里的人们积累了改革改革之后的第一桶金。

约1998年之后,羊毛衫、服装行业衰退,鲍田经济进入全面转变,目前工业以标准件、汽摩配、注塑等为主,拥有瑞安市5A级企业1家,4A级企业3家,201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16亿元,全年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

1994年,当时温州市根据1993年的经济指标第一次对温州全市各乡镇进行进行综合实力排列。鲍田进入温州30强镇名单,当时鲍田镇列温州第10位。当时居第1至第10名的依次为龙港镇柳市镇瓯北镇乐成镇瑞安城关镇虹桥镇莘塍镇塘下镇北白象镇鲍田镇

2000年之后,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原鲍田、海安、场桥、塘下、罗凤合并为新塘下镇。 2007年温州30强镇排名中(新)塘下镇经济综合实力列温州第4位。[3]

文化历史

鲍田姓氏分布:鲍田境内各区域主要姓氏分布情况如下, 鲍一、鲍二、鲍三、鲍四、鲍八(官渎、官进)这一片主体姓氏为【戴】。 鲍五为【叶】,鲍七为【周】,鲍六(上升、高星、高营、东州、鲍垟)为【刘、钟、朱、郑、施】,南河为【陈】,上潘为【潘】,后朱为【朱】。

凤凰山 【百户庵】:鲍田境内有凤凰山。 凤凰山东峰山顶有有一座观音堂,又名【百户庵】,据传为八百年前南宋时的那次"东海大海啸",附近有百户人逃难海啸聚此山顶得以幸存,故建"百户庵"以纪念。

凤凰山【椅子墓群】:凤凰山上的另一特别文化遗产为【椅子墓群】,有千年历史。"椅子墓"是温州地区独特的一种的墓葬形式。这种墓的历史年代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温州地区的这些椅子墓,通常都为夫妻并葬,有时也可以合葬一个家族2代人。 位于瑞安市 鲍田凰湾山的椅子墓群,因积累千年历史,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为全国都少有。

(鲍田 )戴氏太姑信俗:2013年入选瑞安市第六批非遗项目。 戴氏太姑当地人称"饭佛太姑",1254年出生在鲍二村夹潭底界堂。

鲍田百家宴 :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鲍田(鲍一、鲍二、鲍三、鲍四)迎来一年一度的"百家宴",(2009年)村民摆出1900多桌酒宴,近2万人赴宴。据了解,瑞安鲍田的"百家宴"始于宋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鲍田的龙舟文化:瑞安的龙舟运动所代表是当地的【宗族文化】, 每一条龙舟都代表一个姓氏,代表一个宗族!这是瑞安、温州地区的文化特色。

梁储庙:鲍田龙船的起点,位于鲍田鲍六上升村 ,大鲍河。 鲍田"大鲍河"--位于鲍田鲍一、鲍七、鲍六上升村交界处,大鲍河距今应有千年之历史,位于鲍六上升村大鲍河河口东,有一座庙宇,名为"梁储庙"! 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

交通

鲍田往北距离温州市区约20公里,往南距现瑞安市政府驻地安阳约10公里, 经滨海大道或塘梅公路往北距离温州飞机场约30分钟车程, 往西至温州南动车火车站约28公里45分钟车程。

旅游

鲍田境内主要景点为 凤凰山。凤凰山上的椅子墓群为代表温州独特文化历史的墓葬结构,有上千年历史。 登凤凰山,可观鲍田全境面貌, 东望可见东海,以及海中的数个岛屿。 凤凰山东峰山顶有有一座观音堂,又名"百户庵",据传为八百年前南宋时的那次"东海大海啸",附近有百户人逃难海啸聚此山顶得以幸存,故建"百户庵"以纪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