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鲁道夫·塞尔金

鲁道夫·塞尔金(钢琴家)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1903年3月28日~1991年5月8日),波希米亚裔(当时称奥匈帝国,今称捷克)美籍钢琴家

幼年于奥地利学习的钢琴家,17岁开始演奏家生涯,结识德国小提琴家阿道夫‧布许,加入布许四重奏团演出,并与布许一家人共同生活。1935年娶布许的女儿Irene为妻。1939年起与布许一家人为避纳粹移居美国。曾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多年,是最优秀的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的演绎者。

目录

个人经历

美籍奥地利钢琴家,犹太人。9岁时到维也纳师从理查·罗伯特学钢琴,随勋伯格学作曲。12岁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钢琴协奏曲,开始了演奏生涯,17岁崭露头角。1935年与小提琴家布施的女儿结婚。他触键清晰、节奏平稳、声音纯正,不但是演奏巴赫作品的典范,而且是演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及勃拉姆斯作品的卓越代表。后到美国成为Malboro音乐节的艺术领导人。1926年在Basel音乐院任教,一直到1936年和托斯卡尼尼指挥的纽约交响乐团协作演奏协奏曲,才离开Basel在美定居,1939年入美籍并任柯蒂斯音乐学校钢琴系主任。

塞尔金演奏发音清晰明亮,线条层次分明,浑厚细致,光彩夺目[1]。他演奏的深刻性可算是20世纪中叶钢琴家中的佼佼者。

其子彼得·塞尔金亦为知名钢琴家。

最后演出

1987年4月8日星期三晚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涌入爆满的听众,等着被视为当代仅存最伟大贝多芬诠释者出现。曲目是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塞尔金终于出现,缓缓走向舞台中央。虽然历经无数场演奏会的洗礼,塞尔金仍保持他一贯的腼腆、差怯,笨拙地向听众鞠躬。此时正在大声喝彩的听众马上悄然无声。塞尔金开始演奏,谨慎而自信,如同歌唱一般。随着第三十号钢琴奏鸣曲开头的起伏音程,塞尔金对作品特有的感悟和洞悉脉脉倾泄而出。当晚的听众永远不忘了自己曾经如何透过塞尔金的音符,体验到贝多芬作品中的狂喜与激亢。

评价

塞尔金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钢琴家之一。过去已有太多钢琴家专长于演奏海登、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其中不少堪称系出名门、有的学富五车、见闻广博,有的更具备多种取悦听众的特殊技巧。塞尔金特别可贵而值得骄傲的特点则是,他对作曲家始终抱着坚贞忠实的态度,配上他超凡的演奏技巧及对音乐的热爱[2]

通常,所谓钢琴大师的外在形象是稳重、平和、高雅,当他们施展其音乐魅力时,应该显得谈笑自若、游刃有余。毕竟对他们来说,演奏一个奥林匹克级的颠峰之作该如同家常便饭般平易。但对塞尔金来说,他虽从年幼就崭露头角,而且拥有傲人的学习经历,但他却时时显露出认真、卖力演奏的模样。演奏技巧坚实准确是塞尔金理念中要求极其严格的一环,可以见到他费劲让钢琴发出所要的光采效果,还不时带点哼唱、作鬼脸、高潮段落用力顿足……等。有些反对者常对这点做文章,对他这种自我陶醉的表现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塞尔金在演奏时,他的专注与激情通常能很好他结合在一起,让欣赏者得到相当大的满足。

视频

鲁道夫·塞尔金相关视频

著名钢琴演奏家——鲁道夫·塞尔金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第三乐章(鲁道夫·塞尔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