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镇同,疲劳科学专家。1928年11月15日生于北京,原籍江西都昌。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航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91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建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其创新内容如随机疲劳/断裂载荷谱的编制、随机加速试验谱、疲劳性能测试和数据处理、随机耐久性设计原则等分别优于国外相应的通用方法。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疲劳强度概率分布问题提出了二维动态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和二维动态断裂干涉模型,均属国际首创。建成一现代化结构可靠性寿命评定的专家系统,已成功地用于歼击机、客机、运输机等20个型号的结构定寿和延寿,保证了飞行安全。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共4项。[1]

目录

寄梦英才 展翅翱翔

2014年,我校“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正式启动,此基金由北航陈光教授、陈懋章院士和刘大响院士捐赠发起,基金旨在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倡议、共同参与,助力培养我国航空发动机高端人才,打造未来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梦之队。

2014年9月,高镇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知了“航空强国中国心”基金的情况,当即回家与老伴商量,决定积极响应号召,为此项基金注入10万元,把捐赠文化不断扩大。为了落实善款的到位,高镇同亲自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由于银行工作人员担心是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几次试图阻止他取款。为此,高镇同又特意找寻学校校友基金会的负责人员,陪同他一起去银行作证,最终才得以把10万元成功取出,高镇同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当记者与高镇同谈到此项基金、谈到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时,高院士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与记者说了许多。“我平时又没有高消费,生活中花不到什么钱,所以我就想着能够拿出我的积蓄,为我国航空事业出一份力量,帮助同样热爱航空事业的学子们,能够顺利求学,能够全身心地致力于发动机事业的研究之中。”这是高镇同决定积极响应此项基金号召的最初想法。对于我国未来航空业的发展,高镇同一再强调几点:一是目前我国航空基础工业还比较薄弱,材料工艺不够精湛,而唯一能解决这些难题的就是“人才”。高级技术工人在当代属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所谓“工人”这样一种职业,其实不然,做一名“精致的工人”,用事实说话,是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最大贡献。高镇同衷心地希望未来北航能有更多的学子们,挑起高级技术工人的重担,所谓实践出真知,当遇到困难以后,始终坚持不懈,奋勇向前,最终迎来的必定是绚丽的成功。

谈到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期望,高镇同提出了“三力”的期望。第一要有动力,要对航空事业有着自己的抱负、激情与梦想,要有一种驱动力驱使着自我不断前行。第二要有智力,这里的智力不仅仅指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更多的是希望学子们要不断勤奋,通过后天的努力拼搏,达到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崭新高度。第三要有毅力,“疑团困扰二十年。数据采集亿万千,一旦思维灵感至,拨云见日现蓝天。”这是高院士对毅力最真实的描述,创新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刻苦地钻研、无数次地实践、笃定前行的毅力,最终定能走向巅峰。

视频

参考文献

  1. [1]高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