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鎮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鎮同,疲勞科學專家。1928年11月15日生於北京,原籍江西都昌。1950年畢業於北洋大學航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1991年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建立了「疲勞統計學」分支學科。其創新內容如隨機疲勞/斷裂載荷譜的編制、隨機加速試驗譜、疲勞性能測試和數據處理、隨機耐久性設計原則等分別優於國外相應的通用方法。解決了長期懸而未決的疲勞強度概率分布問題提出了二維動態應力-強度干涉模型和二維動態斷裂干涉模型,均屬國際首創。建成一現代化結構可靠性壽命評定的專家系統,已成功地用於殲擊機、客機、運輸機等20個型號的結構定壽和延壽,保證了飛行安全。研究成果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共4項。[1]

寄夢英才 展翅翱翔

2014年,我校「航空強國中國心」教育基金正式啟動,此基金由北航陳光教授、陳懋章院士和劉大響院士捐贈發起,基金旨在匯聚社會力量,共同倡議、共同參與,助力培養我國航空發動機高端人才,打造未來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夢之隊。

2014年9月,高鎮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得知了「航空強國中國心」基金的情況,當即回家與老伴商量,決定積極響應號召,為此項基金注入10萬元,把捐贈文化不斷擴大。為了落實善款的到位,高鎮同親自到銀行辦理相關業務,由於銀行工作人員擔心是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騙,幾次試圖阻止他取款。為此,高鎮同又特意找尋學校校友基金會的負責人員,陪同他一起去銀行作證,最終才得以把10萬元成功取出,高鎮同心裡的石頭也終於落了地。

當記者與高鎮同談到此項基金、談到我國航空事業發展時,高院士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與記者說了許多。「我平時又沒有高消費,生活中花不到什麼錢,所以我就想着能夠拿出我的積蓄,為我國航空事業出一份力量,幫助同樣熱愛航空事業的學子們,能夠順利求學,能夠全身心地致力於發動機事業的研究之中。」這是高鎮同決定積極響應此項基金號召的最初想法。對於我國未來航空業的發展,高鎮同一再強調幾點:一是目前我國航空基礎工業還比較薄弱,材料工藝不夠精湛,而唯一能解決這些難題的就是「人才」。高級技術工人在當代屬於極度匱乏的狀態,很多高校畢業生不願意從事所謂「工人」這樣一種職業,其實不然,做一名「精緻的工人」,用事實說話,是對中國航空事業的最大貢獻。高鎮同衷心地希望未來北航能有更多的學子們,挑起高級技術工人的重擔,所謂實踐出真知,當遇到困難以後,始終堅持不懈,奮勇向前,最終迎來的必定是絢麗的成功。

談到對於學生的培養和期望,高鎮同提出了「三力」的期望。第一要有動力,要對航空事業有着自己的抱負、激情與夢想,要有一種驅動力驅使着自我不斷前行。第二要有智力,這裡的智力不僅僅指的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更多的是希望學子們要不斷勤奮,通過後天的努力拚搏,達到人生一個又一個的嶄新高度。第三要有毅力,「疑團困擾二十年。數據採集億萬千,一旦思維靈感至,撥雲見日現藍天。」這是高院士對毅力最真實的描述,創新就是不斷積累的過程,通過刻苦地鑽研、無數次地實踐、篤定前行的毅力,最終定能走向巔峰。

視頻

參考文獻

  1. [1]高鎮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