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施传

图片来自nickdu0411

高施传,在台北市锦西街为救一辆载有二十馀人的公车脱险而殉职淡水竹围(今属新北市淡水区)人,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员工,于今台北捷运双连站附近的台北市文昌宫前立有其铜像[1]

目录

生平

  • (1914年-1970年10月31日)。
  • 高施传生于1914年,有兄弟八人[2]。家族世居淡水竹围,淡水公学校毕业后在家务农[3]。后和两位弟弟先后远赴南洋群岛从军[2]。1939年6月进入铁路局竹围车站任职,战后调任转辙工作,1958年奉调华山车站[2]。1958年12月调双连车站任锦西街平交道看栅工[3]
  • 高施传所住村落位在傍山面海的坡地,交通不便。他在工馀之暇负起整修山道工作,每遇大雨山洪冲坏道路,就动员他家人出钱出力,为公众修桥铺路。此外,他还作泥水工作,经常替附近的竹围国民小学修整教室;并建议校方将节省修建费用,移作充实教学设备之用。1962年夏,他所住村落闹水荒,十多户祇能依赖一口小水井生活;于是同年9月初旬,他在竹围八势里一邻的住屋附近,一个人挖凿大水井,有时甚至于工作到深夜,在体力无法负荷时才肯让家人帮忙。经二十多天挖掘,已深达二丈多的井冒出大量泉水。
  • 接著,他又兴建一座简单的水塔,免费替附近一百多公尺远近的十多户邻居铺设水管,解决饮水问题。[3]

殉职

  • 曾与高施传共事的庄日清描述,印象中的高施传老实敦厚,做事认真负责[2]
  • 高施传在锦西街平交道服务十三年,之前从未发生任何意外事件。1970年10月31日傍晚近6点,公车司机刘宏亮驾驶的46路公车,自中山北路经锦西街转往重庆北路,驶抵锦西街平交道前时,正好开往台北的台铁淡水线三八四次普通列车驶来。高施传见状,立即按规定将阻止人车通行栏网放下。但是刘宏亮仍然加足油门,企图抢越平交道,遂冲破铁网,车身陷在平交道中央,进退不得。此刻,火车已距平交道不远,高施传一边向刘宏亮大喊,要他无论如何得将车开离,一边跑到平交道中间拉开栏网。[4]
  • 经一番努力,遭戳破的网子终于拉开,公车及时冲出平交道。可是,正巧火车疾驶而至,高施传走避不及,当场被撞死。目睹的市民石坤胜表示,若非高施传奋力拉开栏网,前后只差半分钟,整车乘客便将蒙受大难。[4]

身后

  • 事发后一日,刘宏亮在台北铁路医院会议室接受检察官陈炳煌侦讯时称,当日因下雨、天色已黑,视线差,以致他发觉已驶至平交道已不及刹车,为怕陷在平交道,只得加足油门,没料到公车车顶会拖断栏网。刘宏亮沉痛地表示,高施传的牺牲是为了他和公车上的二十馀名乘客。
  • 台湾铁路管理局局长陈树曦中国国民党铁路党部书记长陈英烈、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五组主任梁永章都陆续慰问高施传遗属,并各致送慰问金新台币二千元。[5]
  • 刘宏亮是河南人,在同年11月3日经台湾省铁路警察局第一警务段依《中华民国刑法》公共危险罪移送法办[6]。他之前在1969年11月10日开联营公车46路停靠民权西路王子酒店前招呼站,因停车太靠近安全岛,造成一名乘客右手背撞上路旁电线杆骨折而挨告[7]
  • 高施传留有七十六岁的老母及妻儿五人,最小的孩子才11岁[5]第一夫人宋美龄同意高施传幼女高秀锦进入华兴小学就读,培植至大学毕业为止[8]。高施传遗属从台湾铁路管理局获得抚恤金新台币二十七万四千元[6]
  • 同年11月16日,在台北市立殡仪馆景行厅举行高施传公祭,由台湾铁路管理局局长陈树曦主祭。灵堂悬著中华民国副总统严家淦题颁“舍生取义”挽额、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题颁“忠义楷模”、中国国民党秘书长张宝树题颁“党员楷模”。政府首长有谷正纲、张宝树、赵自齐梁永章高玉树陈声簧王鲁翘等人参加公祭。竹围国民小学六十多位学生代表、锦西街附近数十名居民等也都到灵前致哀。灵柩经过锦西街平交道,接受附近居民路祭,至淡水竹围山麓安葬。[8]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与台湾铁路管理局在事发后一日就已决定在锦西街平交道旁竖立高施传半身像[5],由林木川塑造[8]。1971年6月9日由交通部部长张继正主持揭幕,严家淦、台湾省主席陈大庆为纪念碑亲题[9]。越六年,同样在铁道救人的唐高铜像竖立[10]
  • 后来1984年10月27日早上8点许,近八旬的洪焕于圆山站和双连站间抢救在铁轨玩耍的两岁儿童林当兴,被台北开往淡水的四六七次火车撞上,老人于下午2点在马偕医院过世[11]。同样立铜像。
  • 双连站拆除时,高施传女儿来双连找推拿师傅陈博文询问父亲铜像下落,方晓已交由捷运局保管,直到淡水线捷运完工,才又迁回到捷运线型公园原竖立处不远处重置[2]
  • 铜像及碑体被捷运局在双连文昌宫前重组设立,因纪念碑上留有国民党的“党员楷模”,曾被喷漆破坏[12]

参考资料

  1. 抢救困平交道公车 舍身救人的义士高施传【历史上的今天】,facebook,2019年11月16日
  2. 2.0 2.1 2.2 2.3 2.4 乔慧玲. 台北采石录 30年前舍己救人高施传义举可风 小铜像的感人故事渐被遗忘 双连站的未来无限宽广. 《中国时报》. 2000-08-28 (Chinese (Taiwan)). 
  3. 3.0 3.1 3.2 陈正光. 老工人负责尽职 高施传义行足式. 《联合报》. 1970-11-02 (Chinese (Taiwan)). 
  4. 4.0 4.1 .看守平交道老高以身殉 铁路一工人舍己救众人 公车进退不得 火车疾驶而至 千钧一发之际 抢救数十人命. 《联合报》. 1970-11-01 (Chinese (Taiwan)). 
  5. 5.0 5.1 5.2 中央党部与铁路局 决定为高施传塑像. 《联合报》. 1970-11-02 (Chinese (Taiwan)). 
  6. 6.0 6.1 高施传舍己救人 铁路局从优给恤 抢越平交道公车司机 刘宏亮定今移送法办. 《联合报》. 1970-11-03 (Chinese (Taiwan)). 
  7. 伸手公车窗外 接骨师傅折骨 老父受伤女儿告状 司机辩称咎由自取. 《联合报》. 1969-11-11 (Chinese (Taiwan)). 
  8. 8.0 8.1 8.2 舍生取义 忠义楷模 高施传之丧 昨公祭安葬 遗属已获妥善照料 将建铜像永留典范. 《联合报》. 1970-11-17 (Chinese (Taiwan)). 
  9. 高施传舍身救人 看栅人精神不朽. 《联合报》. 1971-06-10 (Chinese (Taiwan)). 
  10. 陈维仁. 立像未记救人史实》铁道上 唐高舍命求幼童. 《自由时报》. 2009-02-27 [2020-05-04] (Chinese (Taiwan)). 
  11. 抢救铁轨玩童 老翁受撞不治. 《联合报》. 1984-10-28 (Chinese (Taiwan)). 
  12. 唐嘉邦. 事迹随时光流逝 义士铜像多遭难. 《中国时报》. 2011-06-14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Chinese (Taiwan)).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