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教会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教会派(英语:High Church),亦称高派教会,是指基督新教里的一种信仰模式和教会传统,这个术语源自圣公宗(盎格鲁宗、安立甘宗)并通常专指圣公会内部的高教会派,但其他教派如路德宗、长老宗、循道宗也有高教会派。该派崇尚古老繁华的礼仪,主张大量恢复天主教传统(主要指礼仪、美学、制度方面,不涉及神学、教义或教会学),因此也被称为“盎格鲁公教派”。与之对立的低教会派主张简化教会礼拜仪式,思想上倾向清教徒团体。

一些被公众认为是圣人的人[1],可能从没有得到任何教会认可。即使在天主教内,不同教区和不同主教团对不同圣人的敬礼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教团通常只敬礼本教团所认可的圣人;有些圣人则只在其家乡受到敬礼。在东正教[2]中,于教区内去世的成员,一般会在所属教区的礼仪中被曕仰。

简介

在18、19世纪时,圣公宗内部发展出自由主义和福音复兴运动,有别于前二者,此时的古典圣公宗被称为“高教会派”或“正统派”。当时的高教会派信徒重视使徒统绪,他们认为必须拥有这种传承才能代表普世教会的大公性。他们主张《圣经》至上,接受基本信条、探题以及公祷书的权威性,并珍视早期教父的著作。他们非常重视教条,强调“圣礼所带来的恩典”这一教义。因为他们认为在圣礼恩典的滋养下,再以善功为基础,信徒就可以获得实用的内在灵性。与此相反的则是被认为是由圣灵催动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通常表现为无规则、难驾驭。最后,他们支持君王的权力,视国家的形成创立为神圣力量,是为天命。这些观点被统称为“教会原理”(Church Principles)。:624

19世纪时,由约书亚·华特逊、威廉·范·米尔德特、查尔斯·曼勒-萨顿、山缪·韦伯佛斯等人领导的哈克尼方阵就是典型的高教会派或圣公宗正统派运动。高教会派受到19世纪兴起的牛津运动和安立甘大公主义的冲击,牛津运动原本是由几名高教会派的教士发起,但最终演变成安立甘大公主义运动。其中的主要人物若望·亨利·纽曼更是直接改宗了罗马天主教。不过在彼得·班奈狄克·诺克斯(Peter Benedict Nockles)的著作《The Oxford Movement in Context: Anglican High Churchmanship, 1760-1857》于1994年出版后,人们开始重新发现高教会派。

视频

高教会派 相关视频

三教简史之基督伊斯兰
中世纪的最后一战!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下罗马的终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