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道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1],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2],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马道,指建于城台内侧的漫坡道,一般为左右对称。坡道表面为陡砖砌法,利用砖的棱面形成涩脚,俗称“礓”,便于马匹、车辆上下。
在建筑施工中,当角度较大边坡高于一定高度时,在边坡上设置1-2m宽的较水平的道路。
古城墙马道
马道是骑马上城的通道,主要功能是运兵、粮草和武器。马道紧贴城墙(城楼)向上,呈15—30坡度通达墙顶。马道往往两条相对,形为“八”或倒“八”字,宽约数米,青砖铺砌,外侧设女墙。明初建内城时,除在九门门楼和角楼下设马道外,城楼间的城墙还均布有14对马道(据傅公钺《北京老城门》)。城墙马道的设置,除根据距离和防御需要,设于两楼正中外,余多正对元大都城内交通要道,以为运输与调兵之便。比如,北城墙分别在药王庙街(后改称旧鼓楼大街)北、雍和宫大街北设马道。这些街道都是原大都城内的老街。还有一种情况,即因在马道上运送物资和调动军队,渐渐在其附近形成了新的街道。比如大都城内析津坊北并无交通要道,到了明万历年,西直门大街东形成新开路,并与原析津坊北的新开道街相交,称为“新街口”。新开道街即后来的“新街口北大街”。街的北端城墙下,就设有一对马道。
引证解释
1.码头。
浙南及福建等地旧时称码头为马道,今浙南与福建很多马道的地名即与此相关。
2.通车马的大路。
唐 李翱 《来南录》:“如 虎丘 之山,息足 千人石 ,窥 剑池 ,宿 望梅楼 ,观走砌石,将游 报恩 ,水涸,舟不通,无马道,不果游。”《金瓶梅词话》第九二回:“多情燕子楼,马道空回首。”
3.指校场或城墙上跑马的路。
《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且说这校场原在东门外头,地方甚是空阔。上面一座高台,几间厂房,是演武厅;东面是将台,西面是马道。”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三四章:“他见 马太太 快跑到马道跟前了,在马道头上被炮弹炸了几个弹坑,而且由于多年失修,砖都塌下来了。”
4.指宫中允许上马的地方。
《北史·郭祚传》:“故事:令、仆、中丞驺唱而入宫门,至于马道。及 祚 为仆射,以为非尽敬之宜,言于帝,纳之。下诏御在 太极 ,驺唱至 止车门 ,御在朝堂,至 司马门 ,驺唱不入宫,自此始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驺唱不入宫》:“马道是许人上马处也。”
5.地名,马道镇,在四川省西昌市。
马道所在地是铁路单位集中之地,以前是”西昌铁路分局“所在地。马道镇的火车站名叫”西昌南站“,也就是西昌市铁路的货运中心。从西昌坐25路公交车,半个多小时就可到达马道镇,马道镇的主街是四川307省道,西昌到木里县经过这里。
6.一般在大型演出场所如体育馆、影剧院等,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设置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附属设施,要设置供工作人员在高空行走和工作的走道,这种走道就叫做马道。
参考文献
- ↑ 【爱我中华】中国智慧到底有多赞?,搜狐,2019-11-16
- ↑ 汉字之美--最美解析这些你熟悉的汉字,搜狐,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