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西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西林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马西林,男,1916年9月生于甘肃省甘谷县中共党员

曾任过燕山大学党委常委、副院长、党委副书记[1]、革委会副主任等职。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2]

出生日期----1916年9月

出生地点----甘肃省甘谷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人物简历

1916年9月生于甘肃省甘谷县,1940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42年秋于武汉大学 与进步同学秘密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

1945年起,在重庆新华日嫌恋辨报当过副刊编辑,做享验过四川省委青年团工作,延安中央青委工作,历任平山县人民法庭副庭朵多几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总务长。

1958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筹委会负责人。1958年-1977年,任过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党委常委、副院长驼枣渗、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等职。

1977年9月下旬,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党组书记的李昌同志致信,邀请马西林筹办科大研究生院。同年11月底,马西林走马上任担任筹备领导小组组长。

1978年3月1日,中迎验求国科学院党组颁发《关于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党的领导小组的决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严济慈任院长,党的领导小组由马西林、秦穆柏、钱志道、彭平、李侠五人组成,马西林任党的领导小组组长。开始筹备教学、科研规划,面向全国招收第一禁剃宙永届研究生。

主要贡献

1982年6月,根据中日两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中国科技大学马西林副校长和东京大学工学院南云仁一院长在北京签署了两校开展学术合作的协议。这项协议的签署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意义和远见卓识的,由此拉开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在科技与教育领域大规模交流的序幕。

在计划实施的20年中,两校的合作交流经历了三个阶段;1982~1986年为第一阶段,双方首先在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精密机械、组挨战信息、科学管理等5个学科领域围绕15个课题进行交流。1987~1991年为第二阶段,双方启动了机器人、火灾科学、功能材料等新的合作项目。1993~2002年为第三阶段,两校长达10年富有成效的合作被两国的许多大学充分认识和接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