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坡镇衙门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坡镇衙门村顺义旧县城西北5里,这个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遥远的舜帝时,这里就有人居住,农耕渔猎,形成村落。舜在当时的地域设十二牧,衙门村便是十二牧之一。文乐衙门自然村隶属于兴泉镇文乐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兴泉镇北面,距离文乐村委会1.5公里,距离兴泉镇13公里。国土面积2000亩,海拔1360米,年平均气温18度,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耕地203亩,其中人均耕地0.7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5户,有乡村人口281人,其中农业人口281人,劳动力1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5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1]

中文名称:衙门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马坡地区

地理位置:马坡镇

面 积:2000亩

气候条件:平均气温18度、年降水量850毫米

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

历朝名字

汉朝时,这里为安乐县的辖地。三国时期(约238年)至北魏(446年)200余年间,安乐县治便迁徙到这里。被人们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蜀后主刘禅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这一带曾是他的封地,后废为“安乐庄”。

辽金时,这里仍称“安乐庄”。

明朝永乐年间,这里又大兴土木,修建良牧署。据《明史》载:良牧署隶属上林苑监。职掌监督指挥领地内的“养户”,耕种粮食,饲养马牛猪羊等牲畜,供宫廷祭祀飨宴之用。良牧署四周筑有城墙,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建有大堂二堂后堂,设施齐全。

衙门村旧有一良牧署碑,此碑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前后立,由翰林李蒙撰记,大意为:此地远接居庸,邻近京都,为边境告急必经之所。以往因北方掠犯边庭,郡县官吏人民多受其杀伤抢掠之苦。所幸皇天威震,夺虏之魂。但居安思危,虑患预防,命署丞修筑堡垣,建厅舍,使官民有所倚托而绝忧患。由此可见,良牧署除有管理辖民耕种养殖的作用,并且还有抵御外敌的作用。明万历年间,因此地设良牧署,又是旧县衙所在地,故称“衙门村”。

良牧署于永乐年间建,至清朝仍沿袭旧制,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还保留其建置,前后经营近300年,其领地遍于顺义西北部广大地域,又不属地方政府管辖。衙门村西北广大地域为良牧署种粮养畜之地,衙门村邻近的马坡、北上坡等村,当年草木茂盛,曾是牧马的场所。马卷、荆卷等村原为圈马之地,如马卷原为马圈,后逐渐成村,谐音今名。官志卷为养猪羊之地,志书有记载。顺义西北又有“忻州营”、“稷山营”、“绛州营”、“红铜营”等许多带有山西地域色彩的村庄。明初,为发展生产,明朝政府曾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顺义西北这些村落当为明初移民,专为良牧署耕种土地,生产粮食。经长期开发,域内人民繁衍生息,村落遍布,形成日后的格局。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3亩(其中:田120亩,地83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荒山荒地1700亩,其他面积3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65户饮用井水,有6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6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48户(分别占总数的92%和74%)。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不通路;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 辆,有拖拉机8辆,摩托车1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农户2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亩,有效灌溉率为5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砖混结构房屋农户1户,砖木结构房屋1户,有6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视频

广西陆川县马坡镇,镇上到星期天人都比较少出街,这是什么原因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