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兰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兰属

中文学名:马兰属

拉丁学名:Kalimeris Cass.

界:植物界

马兰属(学名:Kalimeris Cass.)是桔梗目,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全缘或有齿,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较小,总苞半球形;蜂窝状。瘦果稍扁,倒卵圆形,边缘有肋,无毛或被疏毛。

约20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部,喜马拉雅地区及西伯利亚东部。中国有7种。

目录

形态特征

分布情况

生长习性

下级分类

主要价值[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全缘或有齿,或羽状分裂。

头状花序较小,单生于枝端或疏散伞房状排列,辐射状,外围有1-2层雌花,中央有多数两性花,都结果实。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近等长或外层较短而覆瓦状排列;草质或边缘膜质或革质;花托凸起或圆锥形,蜂窝状。雌花花冠舌状,舌片白色或紫色,顶端有微齿或全缘;两性花花冠钟状,有分裂片;花药基部钝,全缘;花柱分枝附片三角形或披针形。冠毛极短或膜片状,分离或基部结合成杯状。

瘦果稍扁,倒卵圆形,边缘有肋,两面无肋或一面有肋,无毛或被疏毛。

此属常列于 Boltonia L'Herit. 属中并作为该属的一个组,即 Boltonia Sect. Asteromoea Benth. et Hook. f., 但该属的冠毛有位于边肋上端的较粗长 (0.5-2毫米)的刚毛和位于瘦果上端的排成环状的短毛或膜片。所以为亚洲的种另设一属是适宜的。但在亚洲的紫菀属 (Aster) 中,有一些种的冠毛较短,仅达管状花花冠的管部。其中如高茎紫菀 (Aster procerus Hemsl.) ,甘川紫菀 (A. smithianus Hand. -Mazz.) ,湖南紫菀(Aster hunanensis Hand. -Mazz) 黔中紫菀 (A. menelii Levl.) 等的冠毛与马兰属的冠毛极为相似,特别是其中最后一种与马兰属尤为接近。所以在紫菀属与本属之间,不易找出明确的界线。

上述的邻属 Boltonia L'Herit. 分布于美洲,在我国仅有引入的栽培种 B. latisquama A. Gray,供观赏,但不常见。

分布情况

约20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部,喜马拉雅地区及西伯利亚东部。我国有7种。

生长习性

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活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

下级分类

心叶组 Sect. Cordifolium Kitam.长柄马兰Kalimeris longipetiolata (Chang) Ling 马兰组 Sect. Kalimeris裂叶马兰 Kalimeris incisa (Fisch. ) DC.  马兰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  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 Turcz. ex DC.  山马兰Kalimeris lautureana (Debeaux) Kitam.  蒙古马兰Kalimeris mongolica (Franch.) Kitam.  毡毛马兰Kalimeris shimadai (Kitam.) Kitam.

主要价值

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幼嫩的地上部茎叶可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食用。可炒食、凉拌或做汤,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亦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参考资料

  1. 马兰属,百度,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