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露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露兜 |
中文名:香露兜 学 名: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露兜树目 科:露兜树科 属:露兜树属 种:香露兜 命名者及年代:Roxb.,1814 |
香露兜(xiāng lù dōu,学名: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是露兜树科,露兜树属常绿草本植物。地上茎分枝,有气根。叶长剑形,长可达30厘米,叶缘偶贝微刺,叶尖刺稍密,叶背面先端有微刺,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穗状、聚花果,由多数木质。 原产地可能为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中国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儋县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有栽培。香露兜生长在热带潮湿酸性土壤上,属于阳性植物,地栽条件较为粗放,对光照要求不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山头坡地、庭院、耕作地等潮湿土壤上均可生长。 叶有粽香,磨碎加米中蒸食。露兜叶的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大量的角鲨烯、甾醇、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1]
香露兜形态特征
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花序穗状、头状或圆锥状,具佛焰苞;雄花多数,每花雄蕊多枚; 雌花无退化雄蕊,心皮1至多数,有时以不定数的联合而成束;子房上位,1至多室,每室胚珠1,着生于近基底胎座上。
果实为1或大或小、圆球形或椭圆形的聚花果,由多数木质、有棱角的核果或核果束组成;宿存柱头头状、齿状或马蹄状等。 [2]
香露兜产地生境
原产地可能为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中国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儋县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有栽培。 [3]
香露兜生长在热带潮湿酸性土壤上,属于阳性植物,地栽条件较为粗放,对光照要求不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山头坡地、庭院、耕作地等潮湿土壤上均可生长。由于原生于热带地区,对低温的限制较敏感。只要温度条件能够满足,不需要特殊的设施和管理。 [4]
香露兜繁殖方法
香露兜 香露兜有明显的草质茎。繁殖主要通过分株繁殖,种子繁殖的方式较少。主要因成熟的植株分枝多,且成熟茎部具较多的气生根,分株繁殖比较容易。采用15-20厘米的插条进行扦插,成活率也较高,而且能较大地提高了繁殖系数,但以靠近基部的茎段的插条较好。切取的扦插的材料,宜保留5-8片叶,并剪去原叶片的2/3。扦插宜在荫蔽条件下存放1-2天,待切口略有风干后扦插。若插条需长途运输或不能及时扦插,保存在室温荫蔽的环境下,适当保湿,可以延长保存的天数。由于香露兜原生于热带地区,若经低温(≤5℃)冷藏,反而不利于扦插的成活。扦插时纯净的沙培生根效果要大于沙壤红壤和混和基质,且切口不易感染。可能因香露兜草质茎的切口不易形成愈伤组织,且新根发生在叶鞘基部(被叶鞘包裹),需良好的通气条件。比较而言,纯净的沙基培养排水通气较好,能减少切口的感染,促进生根。此外,适当的遮荫和喷雾保湿能够促进扦插苗的生根。
香露兜栽培技术
香露兜在亚热带栽培主要受相对低温的限制,在中国福建厦门的栽培,定植成活后,香露兜的地上部均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尤以4-8月较快,11-3月生长相对减缓,尤其对寒潮天气不易适应(气温2℃以下时生长受抑制,低于0℃易受冻害),但因香露兜为多年生,分枝多,鲜叶采摘时间要求不严,约3个多月可采收一茬,因此亚热带中南部栽培只需做好越冬防寒,或者采取育苗与生产分开的方式避开冷季。
香露兜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新叶的生长较为有利,栽培中,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蘑菇土和沙壤土的混合基质较利于香露兜的叶片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叶片生长较快,叶色鲜亮,商品性好。
香露兜主要价值
香露兜香味清新淡雅,除了鲜叶可直接作为食用调味料外,还可用于浸制浸膏,用于调配新型的香料。
香露兜叶的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大量的角鲨烯、甾醇、不饱和脂肪酸、醛、酯以及炔类等。角鲨烯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和特殊结构的天然直链三萜烯,在深海鱼类中,特别是鲨鱼的肝脏中含量最为丰富。角鲨烯同深海鱼油中的EPA和DHA一样的保健药物,它具有渗透、扩散、杀菌作用,有很强的输送氧的能力,可增强细胞的活力及免疫力,加强细胞新陈代谢,消除疲劳。在医学上对心脏病、肝炎及胃炎等均有疗效,还有极好的养颜、润肤等功效,在相应的医用产品及化妆品方面有着极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所以香露兜的超临界提取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