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食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食植

来自 知道 的图片

中文名:食植

外文名:grazing,herbivory

所属学科:动物学

公布时间:1996年

食植( 学名 grazing,别名 herbivory)是1996年公布的动物学名词。 [1]

简介

生物交互作用之一,通常指动物(专食植物的称植食动物,兼食动物的称杂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

植物不能借行动躲避动物的取食,但部分植物演化出坚硬的外皮或具尖刺或毒毛抵御动物,大部分高等植物体内含有种种次生代谢物质(见生物种间化学交互作用)使动物因其不适口或具毒性而不食。

一些植物可因动物食掉其大部或致命部分而死亡;但多仅被食去非致命部分,其生存不受影响,还有些高等植物演化出“专供食用”的部分以利传种,如花蜜和果肉等。

食植公布时间

1996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食植出处

《动物学名词》第一版。

植食的植食现象(herbivory)

是指动物吃植物,几乎找不到一种植物是不被动物所取食的,而在动物中,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有许多专门以吃植物为生的种类。

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有赖于这一环节的存在,可见一切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食。

食植动物的数量对植物的数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后者反过来又限制着动物的数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这种相互关系已经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植物的生产量足够养活所有动物,而被动物吃掉的往往只是植物生产量中“过剩”的那一部分。所以在一个自然群落中虽然动物要吃掉大量植物,却不会影响群落成分和结构的稳定性。

动物吃植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动物把整个植物吃掉,有的吃掉植物的大部分,有的动物因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而导致植物死亡;

有的动物钻进植物的叶内、果实和木质部取食,也有的是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和花蜜为食,但大部分的动物都只吃植物的非要害部分和营养器官,因此不会对植物造成重大损害,甚至完全不影响植物生长,所以植物界的进化和动物界的进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来源

  1. 食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