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身影(温秀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风雨中的身影》是中国当代作家温秀清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风雨中的身影
居家隔离的日子,手机屏幕,成了我望见外面世界的眼睛,每一条与疫情有关的新闻,每一个与感染者有关的数字,都会深入心底。一个生命的突然凋零,一个无辜身影的毅然倒下,每当刷到这样的消息,心就会莫名地疼一下。
姚从微信中发来消息,要和作协里几位志愿者,携手一个公益基金会组织为抗疫一线送爱心物资,去慰问坚守基层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问我是否可以同行。我立即回复:“可以。”收上手机,从沙发起身,深深地呼一口气,这阴霾日子似乎因为有了期待而变得有色彩起来。
我把这兴奋的消息跟准备睡觉的先生说了,先生像触电般从床上坐起,用惊讶的眼神望着我:“什么?你要去一线?特殊时期,你去不是添乱吗?”见他那么紧张,我也不敢多言。我们彼此沉默着,夜又陷入静寂。
自武汉封城以来,疫情更是来势汹猛。这几天邻区迅速新增十几例。新闻、抖音有关疫情蔓延的信息铺天盖地袭来,居家的人有点坐立不安,人心惶惶了。政府部门更是紧张不已,有关领导根据中央的防控策略,马上采取防控一级响应:封路,封村,封小区。对各出入道口全部封闭、设卡,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社区路口,高速路口、乡镇村口,医院成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尤其是各个社区,成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警察、志愿者、媒体记者、爱心人士、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成了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首当人物,在抗疫一线上留下一道道美丽的身影,我若能当一天志愿者,身临其境,何不也是一种卑微的抗疫?第二天早上,我跟先生再次谈起我想去参加这次活动,先生见我态度坚决,终于同意了。
出发的日子如期而至,我起得特别早。把家里最好的口罩戴上,再套上手套,进行全副武装一翻。准备出发时,平日木讷的先生,竟举起拳头给我一个“给力”的手势,一声不响地望着我出门。我忐忑地走下楼梯,天空雾蒙蒙的,没有太阳,也没有雨。行走于小区中,四周静悄悄的,我不禁掖了掖衣角,心里被一股莫名的恐惧笼罩着,仿佛一不小心,那无形的病毒就会趁虚而入。小区的三个门被关闭了两个,只剩一个出口供人出入。走到出口,平时一位保安的大门,现在变成了四位,旁边还站着两位物业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在登记出入人员信息,有的给回小区的人员量体温。见我要出门,一位保安马上向我走来,他一改平日的模样,脸上戴着口罩,戴着手套,严肃地说:“今天要凭票出门哦,而且一天只能出去一次。”我向他点点头,取完票就走。
在约定的地点与姚会合,匆匆往群山社区赶。社区路口立着一个临时搭建的帆布棚,几个身穿红黄相间马甲的人在路口徘徊着。群山社区里住着一千多位居民,据说年底从疫区回来的人员很多,这路左边通往动车站,右边通往朋山岭隧道,如此重要的交通路口,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当然会在此设卡,派人24小时日夜严防死守。看到我们,两位值岗人员立马走过来,询问一番,然后对着我们的额头就是一“枪”。他们说,虽然你们是来送物资的,但还是要按规距受检。他们戴着口罩,虽然看不清面孔,但透过那淡定从容的眼神,能感受到,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慌乱和恐惧。不一会儿,一同参加活动的老陈开着小车也来了,紧随着一辆中型货车缓缓驶入。保安对他们同样进行身份检查,测体温。在社区办公楼大厅门口,货车司机走下驾驶室,麻利地打开车后厢的门,在一旁等候的人员就七手八脚地忙碌起来,把一箱箱矿泉水、方面便、消毒液,华芙饼卸在办公楼门口。我呆呆地望着,有点恍不过神,从没有见过如此庄重无声的劳动场面。我举起手机,让这一幕定格在屏幕里。
货车离开社区时,灰蒙蒙的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雨丝,老陈载着我们几个志愿者跟着那辆货车走向下一站。
北峰派出所门口,荧屏上的红字左右滑动着,周围静悄悄,安静的时间里,更让人感觉身边弥漫着一股神圣的警威气息。尽管我们已经跟所里的有关人员联系过,可是保安还是不让人和车进入,直到几个穿制服的警察匆匆出来迎接。车一停下,就下起了大雨,警察也顾不得跟大家多说话,和志愿者们迅速把抗疫急需用品和抗疫防护用品卸下,他说一会儿就得出去巡逻。警察在人们的眼里,常常扮演着不受欢迎的角色,就连大人逗小孩时也会说:“再皮,再皮就叫警察叔叔抓走。”职业的威严,使他常常把火热的心深藏于冷峻的外表下,把个人的孤独寄予一次次的寒风冷雨中,一肩挑起除暴安良的重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了无数紧急求助的报警者,疫情检测点、街头巷尾、公共场所、村间乡道,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思绪起伏间,两部警用摩托载着四位警察,风一样地消失在雨雾中。货车司机也开动汽车,向着下一站出发。摩托车的身影划破雨幕,斜风冷雨中,我仿佛听到他们发出“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铮铮誓言。
“泉州北”高速出口,是我从德化老家到泉州的出口之一,也是我从泉州返回老家的入口。它似一位久别重逢的家人,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这个春节,这里也是我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必经之路。雨噼哩啪啦地敲打着车窗,我们打着伞下车。尽管处于特殊时期,还是有不少车辆进进出出,交警一手撑伞,一手在指挥车辆停下,对每一位司机和车上人员进行检查,是否佩戴口罩和手套,盘问行走路线,对一些特殊人员耐心劝返。金黄的警徽印在胸前,闪着光。几名年轻男生自愿者拿着枪式测温仪,对车内司机和乘客逐一来个“温柔一枪”,然后由同事登记有关信息,确认体温正常才投个微笑,轻轻地挥手放行。举手投足间,眼神始终流露着年轻小伙子的朴实,纯真。一位身穿白羽绒服的女生,坐在临时搭建的铁棚里,在一张简易的桌子上不停地写着,冰冷的气温冻得她不时地搓一下手。这个出口位于丰泽区北峰街道肖厝社区,毗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是通行泉州市区重要通道之一。同行的老陈是社区联防员,从武汉封城时开始,他就被安排到这里轮岗值班。他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是有着店,现在也是关门的。这段时间又逢下雨,料峭春寒、风雨凄凄。白天还好,一到晚上,想喝一口热水都没有,他们的午餐都是自带的,更不用说深夜时,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夜宵了。口罩、消毒液、手套这些防护用品更是紧缺。看到这支物资支援队的到来,一位交警激动的地说:“水真的很需要。”随后,一场无声的工作又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在飘飘洒洒的春雨中穿梭,薄薄的雨衣在风中轻飘衣角,粉的,绿的,蓝的,如一片片彩旗。转身之际,那年轻小伙的背影酷像家里的儿子,一种莫名的心疼感袭上心头,90后的他们,哪个在家里不是父母的掌中宝?可他们干起活来却一点都不含糊。
春雨还在嘀嘀嗒嗒地下着,我们几个志愿者们奔走于派出所、社区、街道、医院,学校等抗疫一线上,不知不觉走了12个值勤点。大家都忘了时间,忘了没吃午餐,直到傍晚才各自回到家中。我还是非常害怕,双手、衣服、头发全部清洗一遍,才在沙发上葛优躺下来,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一幕幕忙碌的身影,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话语,一直在脑中萦绕着,心里竟然有种说不出的失落与酸楚。
在这似乎异常漫长的冬天里,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这场来势汹汹,步步紧逼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各地,注定这鼠年春节的不平凡。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白衣天使、是公安干警、是党员、是志愿者、是环卫工人、是小区物业者、是社区工作者、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自觉放弃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光,以号为令,奔赴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是他们铸起了铜墙铁壁,守好每一道卡,护住每一座城。风雨中,他们是战斗在抗“疫”第一线上最美的的身影,是挺在群众面前的“隔离带”和“保护神”。我们在他们搭建的屏障里安度岁月。那一个个奔波操劳的身影,食无饭点,寝无规律。那是谁的儿女?谁的爱人?又是谁的父母?那身影附着谁的牵挂?承载着谁的担忧?揪扯着谁的心疼?拴系着谁的牵肠挂肚?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1]
作者简介
温秀清,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丰泽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