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是唐时期杜甫所写的五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基本信息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年代;唐

诗词原文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1]

江头且系船,

为尔独相怜。

云散灌坛雨,

春青彭泽田。

频惊适小国,

一拟问高天。

别后巴东路,

逢人问几贤。

诗词注释

【顾往】此广德元年从梓州往阆州时作。《唐志》:梓州治郪县。《一统志》:废郪县,在潼川州治东,明并入州。州西一百里有汉废郪县故城。

【卢注】茅屋壁,便见廉吏梗概。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①,春青彭泽田②。频惊适小国③一拟问高天④。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⑤。

(首联临别之情,次联郪县之景,(,)下皆怜郭之意。明府大才小试,天意虽曰难知,但有遗爱在民,人情应共称述,问天问人,乃互应之词。)

①《搜神记》: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泰山之女,嫁为西海妇,欲归,灌坛令当道有德,废吾行。吾行,必有大风疾雨。"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②《陶潜传》:潜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令吾尝醉于酒足矣。"妻子因请种秫,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秫。此引灌坛、彭泽,乃借比县令。③《左传》:楚文王戒申侯毋适小国。④屈原有《天问》。⑤问几贤,问如郭之贤者几人乎。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3]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