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题滁州醉翁亭

《题滁州醉翁亭》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歌。该诗是一首借客观景物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诗。

《题滁州醉翁亭》
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醉翁亭记》是散文,散文宜于详尽地写景叙事,所以从醉翁亭周围环境写起,再写到亭子本身,又写四时景色的不同和一天之内景色的变化,最后淋漓尽致地铺写滁人和太守在这里的游乐。[1]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题滁州醉翁亭

创作年代;宋朝

作品出处;《全宋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欧阳修

作品原文

《题滁州醉翁亭》[2]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注释译文

(1)遗:遗忘,忘记。

(2)涓涓:水细流不绝的样子。

(3)潺潺:水慢慢流的样子。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借客观景物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诗。欧阳修诗集中直接以"醉翁亭"为题的诗,只有这一篇。该诗与《醉翁亭记机》写的都是同一个亭子,但从写作主旨到具体描写内容以至风格特征都有很大不同,可以比对赏析。

《醉翁亭记》是散文,散文宜于详尽地写景叙事,所以从醉翁亭周围环境写起,再写到亭子本身,又写四时景色的不同和一天之内景色的变化,最后淋漓尽致地铺写滁人和太守在这里的游乐。该文虽有主观抒情的成分,但客观描写和叙事的成分偏多。

而《题滁州醉翁亭》是一首抒情诗,以抒写主观感情为主。所以作者在诗的一开篇就写自己,点明了自号"醉翁"的缘由;接下来,他写了亭边的美景,写这些美景,都是为之后的抒情所服务。所以写景部分作者并不能全面铺开,而是特意选取那一股流过亭下的山间幽泉来描写,应用夸张的手法,写泉水犹如从天而降,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泉水的清脆响声比喻为管弦丝竹的音乐声,又觉得泉声胜过管弦的嘈杂和丝竹的繁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

作者借写泉水,寄托了自己的幽怀雅趣。散文《醉翁亭记》更多地体现了作者欧阳修纡徐委备、从容不迫的散文风格,而《题滁州醉翁亭》一诗则较为典型地代表了欧阳修清丽流畅、疏旷飘逸的诗风特色。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3]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4]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5]

视频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第5讲-清醒的醉翁

宋词十家欧阳修

参考资料

  1. 登滁州琅琊山 赏美景看古迹 古建中国,发布时间;2018-02-23 16:46:14
  2. 《题滁州醉翁亭》 诗词文句网
  3. 欧阳修简介 古诗文网
  4. 韩愈简介 古诗文网
  5.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 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