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题滁州醉翁亭(欧阳修诗)

《题滁州醉翁亭》

作品名称:《题滁州醉翁亭》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欧阳修

《题滁州醉翁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歌。该诗是一首借客观景物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诗。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借客观景物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诗。欧阳修诗集中直接以“醉翁亭”为题的诗,只有这一篇。该诗与《醉翁亭记机》写的都是同一个亭子,但从写作主旨到具体描写内容以至风格特征都有很大不同,可以比对赏析。

《醉翁亭记》是散文,散文宜于详尽地写景叙事,所以从醉翁亭周围环境写起,再写到亭子本身,又写四时景色的不同和一天之内景色的变化,最后淋漓尽致地铺写滁人和太守在这里的游乐。该文虽有主观抒情的成分,但客观描写和叙事的成分偏多。而《题滁州醉翁亭》是一首抒情诗,以抒写主观感情为主。所以作者在诗的一开篇就写自己,点明了自号“醉翁”的缘由;接下来,他写了亭边的美景,写这些美景,都是为之后的抒情所服务。

所以写景部分作者并不能全面铺开,而是特意选取那一股流过亭下的山间幽泉来描写,应用夸张的手法,写泉水犹如从天而降,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泉水的清脆响声比喻为管弦丝竹的音乐声,又觉得泉声胜过管弦的嘈杂和丝竹的繁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作者借写泉水,寄托了自己的幽怀雅趣。散文《醉翁亭记》更多地体现了作者欧阳修纡徐委备、从容不迫的散文风格,而《题滁州醉翁亭》一诗则较为典型地代表了欧阳修清丽流畅、疏旷飘逸的诗风特色。

作者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艰期满,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宋史》有传。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著作宏富,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屡遭贬谪。庆历三年(1043)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五年被贬滁州太守。

以后担任过朝廷和地方的许多重要官职,所谓“历仕三朝,备位二府”,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经学家、金石学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胜利。又喜奖掖后进,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门下,就是受过他的奖引扶掖。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一生写过500多篇散文,政论、史论、记事、抒情各体兼备,内容充实,文风流畅婉转。《朋党论》、《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为历代传诵。

诗歌风格多样,有的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有的写得沉郁顿挫,有的写得清新秀丽。《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话,开创了新的论诗体裁。词的创作从总的方面看,对花间、南唐词因袭的成分较多,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有咏史怀古的词篇,并用词这种形式和朝廷大臣、亲朋故旧唱和,表达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较少堆砌绮词丽句的无病呻吟,抒情个性是志气自若,放旷达观。他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在词中再现这种美,如《采桑子》、《渔家傲》诸阕,描绘西湖景物,写得清新洒脱。爱情词有的典雅含蕴,有的大胆率真,并注重心理刻划,增加了词的抒情深度。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史学方面,除参加修撰《新唐书》外,又自著《新五代史》。[2]

参考资料

  1. 题滁州醉翁亭, 古诗词名句网,
  2. 生查子·元夕,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