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顾方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方舟(1926年6月16日 - 2019年1月2日) 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先驱,中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1926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4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1年留学苏联。1955年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1957年正式转向脊髓灰质炎的研究,与合作者一起在国内首先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1960年带领团队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脊灰(Sabin型)活疫苗500万人份,并于1962年研制成功脊灰糖丸活疫苗。1983年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分泌脊髓灰质炎II型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脊灰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指导了我国后来20多年数十亿份疫苗的生产与鉴定。2000年10月,经中国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

1958年顾方舟回到北京后即被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任脊髓灰质炎研究室主任。从此,他就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消灭这一可怕的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去了。为了建设脊灰疫苗生产基地,医科院调他去云南昆明协助工作。1964年底正式调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任副所长,负责脊灰疫苗的研究与制造。1978年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1984年,升任院、校长。1993年离任,被聘为顾问。是研究员级教授,曾任中国科协常委、北京市科协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第二届会长、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

  他在研究中发表论文、报告50篇、专著3部:《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顾方舟对卫生防疫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治学严谨,工作中培养了大批科研、生产技术人员。

  顾方舟于2019年1月2日凌晨3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他研究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及控制42年,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事业中,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中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顾方舟
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先驱

基本信息

本名: 顾方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6年6月16日 出生地点: 上海
逝世日期: 2019年1月2日3时35分 逝世地点: 北京
学习院校: 北京大学医学院
职业: 病毒学专家
荣誉称号: “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学术成就:

“脊灰”病毒的分离与定型方法的建立
“脊灰”减毒活疫苗的研究
“脊灰”活疫苗的试制与安全性标准制定
建立“脊灰”活疫苗生产基地

主要成就: 1957年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法分离出脊灰病毒并定出型别

人物关系

人物图片

更多图片请点击:顾方舟图册

人物视频














人物生平

时间 事件
1926 6月16日顾方舟生于上海,生长于浙江宁波一个富足人家。父亲顾国光在海关工作,收入颇丰。
1930 父亲顾国光在一艘非洲来的货轮上做外勤时,一只酷似蚊子的小虫子咬了他一口。起初,他只是觉得叮咬处有点痒,谁知几个月后,持续高烧不退。医生摇了摇头说:是黑热病。33岁的父亲英年早逝。
1932 9月,父亲顾国光的保险赔偿金给了一部分后,母亲周瑶琴便带着养家糊口的重任,独自前往杭州,学习刚刚兴起的现代助产技术。
1934 母亲周瑶琴于杭州广济助产职业学校毕业,带着顾方舟北上天津,在英租界挂牌开业,成为职业助产士。
1944 顾方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1950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1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顾方舟新婚燕尔即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临行前,教育部在老北京饭店设冷宴会,周恩来总理亲自讲话,勉励大家奋发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并留下十六字赠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8月13日,顾方舟和300多位留学生一起踏上了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直达国际专列。
在苏联留学期间,顾方舟师从苏联著名病毒专家丘马可夫教授。

1955

他以优异论文《乙型脑炎的免疫机理和发病机理》,获得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医学副博士学位。
1955年,国内暴发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当时,江苏南通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466人死亡,随后迅速蔓延至各地,全国闻之恐慌。

1957

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了一个研究小组来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正式开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
1957年,顾方舟调查了国内几个地区脊髓灰白质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二处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这项研究,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并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灰流行。以此研究为标志,顾方舟打响了攻克脊灰的第一战。

1959 3月,卫生部决定派顾方舟等人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的生产工艺。
1960 顾方舟解决了生产工艺中若干关键问题后,试制成功脊髓灰质炎液体活疫苗,同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保证了数十亿人份疫苗的质量。
1962 顾方舟独立研制成功可在室温保存7天的糖丸活疫苗,同时提出采用活疫苗技术消灭“脊灰”的建议及适合于我国地域条件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策略。
1964 脊灰糖丸减毒活疫苗向全国推广。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 .0 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 .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年底正式调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任副所长,负责脊灰疫苗的研究与制造。

1978 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1984年,升任院、校长。1993年离任,被聘为顾问。
1983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分泌脊髓灰质炎II型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
1984 10月,顾方舟主编的《脊髓灰质炎》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85 6月,顾方舟主编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应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90 11月,顾方舟、卢圣栋主编的《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1991 11月13日,顾方舟当选北京市科协主席。
1998 6月6日,宁波大学医学院宣告成立,顾方舟等专家担任顾问。[1]
2000

10月,经中国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
7月11日[2],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时年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2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科技大会上,顾方舟获终身成就奖。
2018 5月《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出版,这位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工作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2019 1月2日3时35分,顾方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人物轶事

  • 童年:埋下学医的种子[3]

  顾方舟的童年生活颇为不幸。他的父亲顾国光,在他4岁时不幸去世了。为了养家糊口,顾方舟的母亲周瑶琴辞去教师职业,只身赴杭州学习刚刚兴起的现代助产技术,留下年幼的顾方舟交由外婆照顾。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是孤独、痛苦的。有一次,学校要排演一场话剧,顾方舟非常兴奋地举手报名。但是那么多角色中,老师偏偏让顾方舟演乞丐。同学们都笑话他:笑话他没有爸爸,笑话他家里穷,就应该演乞丐……为了不让外婆伤心,懂事的他只好装作很喜欢演乞丐的样子,还让外婆把哥哥的旧袍子改成乞丐装。

  1934年,母亲周瑶琴于杭州广济助产职业学校毕业,带着顾方舟北上天津,在英租界挂牌开业,成为职业助产士。租界里的日子很艰难。地痞滋事、流氓敲诈,警察还借保护之名行勒索之实。一次警察来勒索,恰巧被顾方舟看见。警察走后,看着顾方舟恐惧和愤怒的目光,周瑶琴叹了口气,摸着他的头说:“儿子,你要好好读书,要争气。长大了,你要当医生。当了医生,我们就不用求别人了,都是别人求你救治。”

  在那个国无国格、民如丧家土狗的年代,哪有职业能真的扬眉吐气?但在十多岁的顾方舟听来,“不用求别人”这句话,是有多么大的吸引力!从记事起,顾方舟的世界充满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欺负、洋人的欺侮、警察的压榨,而以后可以不用求人,不用在乎这些人的脸色,想到这里就欣喜不禁。他的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从医的种子:我要争气,我要听妈妈的话,当医生!

  • 留学苏联[4]

  大学毕业后,顾方舟践行了自己求学时的理想,来到了大连卫生研究所,从事痢疾的研究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顾方舟被派往战场,治疗患了痢疾的战士。可刚刚在前线战斗一个月,顾方舟突然收到一封加急电报,上面只有四个字:速回大连!回去后他才知道,是国家选派他去苏联学习。

  1951年8月13日,顾方舟和375位留学生一起踏上了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直达专列。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汽笛一声长鸣,他的心一阵紧缩。看着站在月台上刚刚新婚五天的妻子李以菀渐远的身影,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舍不得妻子,但更牢记着周总理为他们送行时说的话:你们每一个人出去学习,国内要花养活30个农民的钱,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

  在苏联,顾方舟的导师是苏联著名的脑炎病毒专家列夫科维奇教授。顾方舟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常在昏暗的早晨就进了实验室,晚上干到十一二点。为了看懂世界医学尖端文献,他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仅仅靠着几本简陋的参考书,就自学了俄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1955年夏天,在苏联整整学了4年,顾方舟以优异论文《日本脑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取得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也正是在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集中爆发。

  • 结缘脊髓灰质炎

  1955年,顾方舟取得副博士学位终于学成回国。也正是在1955年,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在中国集中爆发。江苏南通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466人死亡,随后迅速蔓延,青岛、上海、济宁、南宁……一时间,全国闻之恐慌。这就需要有人研究脊灰的问题。但是做这个工作,必须得掌握技术,得有办法来培养这个病毒,有办法来鉴别这个病毒,不然怎么做呢?正好顾方舟在苏联的时候,掌握了组织培养的技术,有了组织培养的技术,就可以在体外培养这个细胞,从而鉴别它,所以就由顾方舟的团队来做这件事情。

  1957年,顾方舟带领了一个研究小组来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顾方舟调查了国内几个地区脊髓灰白质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二处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这项研究,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并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灰流行。以此研究为标志,顾方舟打响了攻克脊灰的第一战。

  • 活疫苗和死疫苗

  1959年3月,卫生部决定派顾方舟等人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的生产工艺。

  当时,美国和苏联均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死疫苗安全、低效、昂贵,活疫苗便宜、高效但安全性仍有疑问。美国已大规模推广死疫苗的接种。经过几周的研究,死疫苗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他失望地发现,美国Salk研究的死疫苗虽有效果,但控制脊灰流行的效果不如人意,只能防止已经感染病毒的患者不发病,不能阻止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此外它的费用昂贵,需要注射三次,每次的注射费用高达五美元。顾方舟还发现,美国病毒学家Sabin还发明了活疫苗,但始终无法进行安全性试验。

  顾方舟意识到,这是关于疫苗生产的技术路线的问题:若决定用死疫苗,虽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国内无力生产;若决定用活疫苗,成本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得回国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他判断,根据我国国情,只能走活疫苗路线。他立刻向国内写信汇报在苏联的考察情况,并加上了自己的判断:我国不能走死疫苗路线,要走活疫苗路线。

  不久,卫生部采纳了顾方舟的建议。1959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在北京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协商,成立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顾方舟担任了组长,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

  • 活疫苗样本的获取

  当时,美国的Sabin教授用9000只猴子、150只猩猩进行研究,发现了脊灰病毒的致病机理,所制得的疫苗毒力低且稳定,获得了初步认可。但这种活疫苗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毒力返祖,人就有会因为服用疫苗而得这种病,美国迟迟不批准活疫苗临床试验。无计可施的Sabin教授,把疫苗分送给世界各地的著名实验室,希望外国同行们能帮助他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就有苏联!

  顾方舟隐约感到,活疫苗较死疫苗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他必须立刻得到活疫苗的资料。可是,当时中苏关系趋于紧张,跟美国关系冷到冰点,从哪儿能拿到活疫苗样本呢?顾方舟开始在苏联寻找活疫苗的下落,令他十分惊讶的是,有活疫苗的苏联科学家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留学苏联期间的导师——丘马可夫教授。让顾方舟感动的是,恩师二话没说,就将活疫苗赠送了一些给他。可活疫苗需要冷藏保存,他立即决定:马上回国。1959年9月,一辆火车从莫斯科出发开向中国。车上,一个年轻人守着行李箱,生怕稍有颠簸便弄碎了里面的玻璃容器。行李箱里,承载了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

  回国后,他立即成立了研究小组,争分夺秒研究活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他给227只猴子做了4500张病理切片,要是把这些切片摞在一起,有四层楼那么高。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疫苗的安全,但只有在人身上测试通过,疫苗才能真正算作安全。

  • 从牛血里分离血清[5]

  组织培养就是把细胞在体外培养来研究病毒。可是体外做细胞培养需要一个成分,就是牛的血清。血清是从牛的血里面分离出来,然后加在培养液里培养细胞。国外都是商品化了,咱们中国没有这个商品。当时没有怎么办?那个时候研究所在昌平,离县城很远,顾方舟就带着实验室的人,骑着自行车带着采血的设备,到昌平县去跟他们说,要怎么怎么样。对方说那你们得到屠宰场去,人家不可能把牛牵来,让我们采血。而且这个牛的血清不是什么牛都可以用,只有小牛,甚至于胎牛的血可以用。所谓胎牛,就是还怀在妈妈肚子里头的小牛,采这个血。

  顾方舟说我们等到小牛刚生下来的时候,采它的血就行了,咱们不能按照老外的方法,一定把孕牛杀了,把胎牛拿出来采血,那成本太高了,把大牛杀了,小牛也杀了,就取一点胎牛血。后来就这么办,跟屠宰场说好了,什么时候有小牛要生产了,就到那去采血。我们以前哪干过这事儿,可是没办法,做组织培养的工作,必须要这个。当时实验条件非常非常困难,但这样也过来了,我们那会儿年轻,也不怕这么干。

  • 研究脊髓灰质炎:以身试药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经过一番波折通过动物实验后,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Ⅰ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无副作用,只需少数人受试。Sabin教授正是困在了这一步,难以前进。这是一个自强、忍耐、奉献的年代。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顾方舟和同事们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冒着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去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然而,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他一直担忧的问题——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呢?又有谁愿意把孩子留给顾方舟做试验呢?望着已经进展至此的科研,顾方舟咬了咬牙,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顾方舟的儿子刚刚满月,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让家中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如今,要拿儿子做试验,妻子要是知道了,不知会发多大的火?想到这里,顾方舟决定偷偷给孩子服用疫苗,独自承担可能面临丧子的巨大压力。但纸里包不住火,妻子还是得知了儿子被丈夫拿去做试验的消息。她“质问”顾方舟这是不是真的,顾方舟只好小心地承认了。让他欣慰和感动的是,妻子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宽慰他儿子一定会平安的。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这是科学史上值得记载的壮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测试期慢慢过去了。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依然灿烂的笑脸,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相拥庆祝:疫苗是安全的!努力没白费,疫苗是安全的!

  Ⅱ期临床试验是安全性和药效的初步评价。1960年,在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研究方案后,2000人份的疫苗在北京投放,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

  Ⅲ期临床试验,是对疫苗的最终大考:流行病学检测。顾方舟将受测人群从2000人一下子扩大到450万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等大城市展开了试验。近一年的密切监测表明,各市脊灰发病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1959年相比降低1~12倍,未服疫苗组发病率比服疫苗组高7.2~20倍。三期临床试验的圆满成功,表明顾方舟研究的疫苗可以投入生产、给全国儿童服用了。

  • 与周恩来总理的“有趣”对话[6]

  1960年春,周恩来总理在去缅甸访问途中,路过昆明。在时任云南省长刘明辉、时任外交部长助理乔冠华陪同下,来到了疫苗生产基地。顾方舟当时对正在视察疫苗的总理说:“周总理,我们的疫苗如果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掉脊髓灰质炎!”
  周恩来听了,直起了身子,认真地问道:“是吗?”
  “是的!”顾方舟拍着胸脯道,“我们有信心!”
  周恩来开心地笑了,打趣道:“这么一来,你们不就失业了吗?”
  顾方舟也被总理的情绪带动起来,他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说道:“不会呀!这个病消灭了,我们还要研究别的病呀!”
  周总理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好!要有这个志气!”

  • 糖丸疫苗问世

  疫苗试生产成功后,全国正式打响了脊灰歼灭战。1960年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十一个城市推广开来。经过广泛的调研,顾方舟等人很快掌握了各地疫苗使用情况,捷报像插上了翅膀纷飞,传到了顾方舟的手中: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纷纷削减。面对着日益好转的疫情,顾方舟没有大意。他敏锐地意识到,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给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疫苗覆盖增加了很大难度。另一方面,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起来很不方便。此外,服用时也有问题,家长们需要将疫苗滴在馒头上,稍有不慎,就会浪费,小孩还不愿意吃。

  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科学的检验。很快,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问世了。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大大方便了推广。为了让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顾方舟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运输:将冷冻的糖丸放在保温瓶中!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 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 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

  此后顾方舟继续从事着脊髓灰质炎的研究。1981年起,顾方舟从“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入手研究。1982年,顾方舟研制成功“脊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在“脊灰”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上取得成功,并建立起三个血清型、一整套 “脊灰”单抗。1990年, 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9月在湖北襄阳县发生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位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工作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赞美。

任职经历

时间 单位 任职
1944.9-1950.9 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1951.8-1955.9 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病毒学副博士
1958.7-1964.8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脊髓灰质炎研究室 主任,副研究员
1964.9-1971.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副所长,副研究员
1971.10-1977.9 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处 处长,副研究员
1978.10-1984.1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副院校长,副研究员
1985.11-1993.1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院校长,研究员
1986-2019.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 常务委员
1986-1993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理事长
1987-2019.1 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 Fellow(院士)
1990-2019.1 欧洲科学、艺术、文学科学院 Fellow(院士)
1991.11.13-1997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席
1992-2019.1 第三世界科学院 Fellow(院士)
1993-1996 国际科学联盟全体委员会 国家委员
1993.1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顾问,研究员
1998-2019.1 中国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类证实委员会 委员

学术成就

  • “脊灰”病毒的分离与定型方法的建立
  • “脊灰”减毒活疫苗的研究
  • “脊灰”活疫苗的试制与安全性标准制定
  • 建立“脊灰”活疫苗生产基地
  • 培养了众多中外病毒学免疫学专家

主要论著

时间 论著 出版杂志/社 作者 备注
1958 上海市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 中华寄生病传染病杂志 顾方舟,肖继何,朱德钟等 4:228
1961 七岁以下小儿口服脊髓灰白质炎三型混合减毒活疫苗的血清学反应 中华医学杂志 顾方舟,曾毅,毛江森等 47:423
1962 国产脊髓灰白质炎口服活疫苗的病毒学、血清学及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资料 中华医学杂志 顾方舟,毛江森,李雪东等 48:312
1963 A Large-Scale Trial with Live Poliomyelitis Vaccine (Sabin’s Strain) Prepared in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顾方舟,张炳瑞,郑元林等 82, 3:131
1982 Poliomyelitis in China—Special Report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Ku Fang-chou, Dong De-xiang, Shi Ou-sheng et al. 1464:552
1984 《脊髓灰质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顾方舟主编
1985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顾方舟主编
1985 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的效力保存试验 生物制品通讯 董德祥,顾方舟,闻仲权等 6:24
1990 《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顾方舟、卢圣栋主编

人物评价

  顾方舟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可怕的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消灭“脊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光明日报评)

  六十多年前,一场可怕的疾病——小儿麻痹症肆虐全国,成为所有孩子和家长的梦魇。临危之际,他聆听使命的召唤,挺身而出。他在昆明的山林之中建立研究所,带领团队成功研制活疫苗。他又将疫苗制成糖丸并向全国推广,为我国消灭“脊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脊灰歼灭战”中的战士,他是拯救数十万个家庭的英雄。他就是我国著名病毒学家、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的发明者——顾方舟。 (徐源著《顾方舟传(使命的召唤)》)

  从正当盛年到年逾古稀,他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奉献一生,他为中国几代人带来健康,他是护佑国人健康的生命方舟。(百度百科)

相关书籍

出版时间 书籍名称 出版社 作者 丛书 页数 开本 定价 试读
2016.7.1 《使命的召唤·顾方舟传》 江苏人民出版社 徐源 大家丛书 130 32 20 试读
2018.5 《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 商务印书馆 顾方舟口述,范瑞婷整理 中国记忆·学者口述史 213 16 4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