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顾佐(1376-1446年),字礼卿,太康(今河南)人。建文年间考中进士,永乐年间官至应天府尹,为官刚正,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

明宣德年间多次被弹劾,但顾佐深的皇上信任,又有杨士奇等人保举,顾佐得以每次都能洗刷冤屈。

顾佐入内廷办公,独处一间小夹室,不是议政不与官员们群坐。人们称他为“顾独坐”。

正统十一年(1446年)去世。后追谥“端肃”[1]

目录

基本信息

                本 名         顾佐                 出生时间         1376年
                别 称         顾独坐                 去世时间         1446年
                民族族群         汉族                 字 号         礼卿
                所处时代         明朝                 出生地         太康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初露锋芒

建文二年(1400年),顾佐考中进士。被授予庄浪知县。端午节时,守将集合官僚校尉,因顾佐是文士,便故意为难他。顾佐拿起弓箭一发中的,守将拜服。 [2]

永乐初年(1403年),他入京任御史。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命吏部选有才华的御史赴行在所,顾佐被选上了。他奉命招抚庆远府蛮人,到四川总督采运木材,随从北征,巡视关隘。升为江西按察副使,又被召回任应天府尹。他刚直不挠,吏民敬畏而服从,把他比作包拯。定都北京后,他改任顺天府尹。权贵人物觉得他在任不方便,命他出任贵州按察使。

洪熙元年(1425年),顾佐被召回任通政使。[3]

整肃官场

宣德三年(1428年),都御史刘观因贪污被撤职,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推荐顾佐,说他公正廉洁而有威望,所任过的官都有风采,任京尹时,政治清明,弊病尽革。皇上很高兴,立即升他为右都御史,并赐给敕书奖励劝勉,命他考察各个御史,有不称职的将其撤职,如果御史出缺,他可保举人员送吏部补选。顾佐刚上任,即上奏废黜了严日岂杨居正等二十人,把他们贬到辽东各卫为吏,还有八人被降职,三人被罢免;然后他推举可以担任御史的进士邓荣、国子生程富、在京候选的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皇上让他们先干三个月然后再任用他们。杨居正等六人上书辩诉。皇上大怒,将那些被贬为吏的人一并发去戍边。后来严日岂从戍守之地偷偷跑回京师,以别的贿赂相威胁,被顾佐上奏揭发,并说严日岂图谋陷害他。诏令将严日岂押到市场诛杀。皇上北巡时,命顾佐偕同尚书张本等人留守。皇上回来后又赐给他敕书,令他约束各个御史。于是他纠察罢黜贪婪骄纵之徒,朝纲肃然。[4]

皇上信任

宣德四年(1429年),奸吏上奏顾佐接受隶役金钱,私自将其遣送回去。皇上偷偷把这奏章命给杨士奇看,说:“你不是曾经保举顾佐廉洁吗?”杨士奇说:“中朝官俸禄微薄,童仆马匹薪炭草料,都由隶役供给,所以送一半隶役,让他们出资免役,这样隶役得以回去耕作,官家得资费。中朝官都这么做,臣也是。先帝知道这一点,所以增加了中朝官俸禄。”皇上叹道:”朝臣竟这么贫穷。”便怒叱投诉的人说:“我正任用顾佐,小人敢诬陷他,一定要交给法司治罪。”杨士奇说:”小事不足以让皇上动怒。”皇上于是把该官吏的奏章交给顾佐,说:“你自己处治。”顾佐叩头致谢。他把那位官员召来说:“皇上命我处治你,你改掉品行,我就宽贷你。”皇上听说后更加高兴,觉得顾佐识大体。有人告顾佐不处理冤诉。皇上说:”这一定是犯了重罪的人教他这么干。”命法司会审,果然是千户臧清,他杀死三个无罪的人,应被处死,便派人诬陷顾佐。皇上说:“不诛臧清,则顾佐的办法无法执行。”将臧清押到市场肢解。[5]

宣德八年(1433年)秋,顾佐有病,请求归家。皇上不许,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他的职事。过了一年熊概去世。顾佐病已痊愈,入宫朝见。皇上慰劳他,令他免朝贺,仍在原职办事。[6]

因错致仕

正统初年,顾佐考察不称职的御史十五人,将他们或降职或罢免。邵宗九年任满,吏部已考核通过,他也在这十五人之中。邵宗上书申辩,尚书郭璡也说邵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皇上于是责备顾佐。而御史张鹏等人又弹劾邵宗有小过。皇上以张鹏朋比相欺,严厉斥责他和顾佐。

顾佐上书求退休而去。皇上赐给敕书奖励安慰,赏给钞币五十贯,命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

正统十一年(1446年)九月,顾佐去世。[7]后追谥“端肃” [1]  。

人物评价

  • 张廷玉:①佐孝友,操履清白,性严毅。每旦趋朝,小外庐,立双藤户外。百僚过者,皆折旋避之。入内直庐,独处小夹室,非议政不与诸司群坐。人称为“顾独坐”云。然持法深,论者以为病;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亦其澹嗜欲,耻营竞,介特之性然也。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宗载佐铨衡,顾佐掌邦宪,风纪为之一清。[8]

史籍记载

  • 《明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

参考资料

  1. 1.0 1.1  明·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五十七》
  2. 《明史·顾佐传》: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
  3. 《明史·顾佐传》: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
  4. 《明史·顾佐传》: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命察诸御史不称者黜之,御史有缺,举送吏部补选。佐视事,即奏黜严暟、杨居正等二十人,谪辽东各卫为吏,降八人,罢三人;而举进士邓棨、国子生程富、谒选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堪任御史。帝使历政三月而后任之。居正等六人辨诉。帝怒,并诸为吏者悉戍之。既而暟自戍所潜还京,胁他贿,为佐所奏,且言岂谋害己。诏戮暟于市。帝北巡,命偕尚书张本等居守。还复赐敕。令约束诸御史。于是纠黜贪纵,朝纲肃然。
  5. 《明史·顾佐传》: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曰:“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曰:“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鞫,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曰:“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
  6. 《明史·顾佐传》:八年秋,佐有疾,乞归。不许。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其事。逾年而概卒。佐疾良已,入见。帝慰劳之,令免朝贺,视事如故。
  7. 《明史·顾佐传》: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邵宗九载满,吏部已考称,亦与焉。宗奏辨,尚书郭璡亦言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帝遂责佐。而御史张鹏等复劾宗微过。帝以鹏朋欺,并切责佐。佐上章致仕去。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十一年九月卒。
  8. 明史·卷一百五十八.国学网.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