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靖远县博物馆

馆藏古代珍奇文物原图链接来自 百度 的图片

靖远县博物馆成立于1978年,属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承担着全县历史、民俗文物的征集、保管修复、陈列展览,历史文化的科学研究和旅游接待以及全县境内野外文物的调查研究、保护管理等多项工作任务。靖远县博物馆大楼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512平方米。靖远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2467件,其中珍贵文物222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312件)。

目录

发展历史

靖远县博物馆1978年成立,该馆在多年的文物考古工作中,对县境内的100多处文物点反复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和考证了本地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1]出土的历史文物,并对已公布的省、县级63处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建全了四有档案。

建筑布局

靖远县博物馆馆址是利用建在县城中心的钟鼓楼作为馆厅,该楼为三层七楹,面积为300平方米。

馆藏文物

靖远县博物馆馆现有馆藏文物1320余件。走进博物馆展厅,首先进入你视线的便是化石。这里收藏的化石有十多件,大多数还未完全石化。其中,赤鹿角化石、披毛犀牙床化石是比较典型的化石[2],据专家鉴定为更新世中、晚期的遗物,为馆藏年代最远的陈列品。

陶器是靖远县博物馆收藏文物的主流。从质朴美妙的新石器时代彩陶,到青翠欲滴的汉代釉陶及朴素适用的汉代灰陶,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是其中的典型,属甘肃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文化。会宁关川出土的双耳彩陶罐,红嘴子遗址出土的四耳彩陶罐,永和遗址出土的网纹双耳彩陶罐等等,这些彩陶器都是在红色泥质陶器上用红、黑两色彩绘出朴实活泼的纹饰。带纹、圆点纹、水波纹、弧线纹、折线纹、竖条纹、雨点纹,组成有旋律感的图纹,似潺潺溪水,若飒飒急雨,又如急流中的漩涡动人心弦。这些彩陶的纹饰各不相同,有菱形纹、网格纹、三角纹、贝形纹,也有蝌蚪纹、叶纹、垂帐纹。将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等组织在一件器物的装饰面上,达到丰富生动、协调统一的地步。用泥条或指甲在器物的颈、腹部盘筑或压印出的附加堆纹、压印纹,不仅起着加固器壁的作用,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在螺旋纹的层层圈线边缘镶嵌着锯齿纹,在器物的腹部以大大的同心圈做出饱满匀称的构图,一个个圆圆鼓鼓的肚子里,盛着沉甸甸的希望,呈现着彩陶艺术的魅力,更展示着人类的智慧。

菊石化石

中生代(距今约2.50—0.65亿年),高5厘米,直径6.5厘米。化石呈环形盘卧,栩栩如生。现存靖远县博物馆。

石斧

齐家文化。残长19.5厘米,宽3.8厘米,厚1.2厘米,重0.196千克。石质,呈长方形,双面弧形刃,顶部有一孔,单面钻而成,通体经磨光,石质细润。糜滩乡朝阳大队征集。

鼻烟壶

清代。高5.7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2厘米,重0.052千克。石质,直口,短直径,扁腹,平底。靖远靖会工程处移交。

内彩漩花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高12.5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1厘米,腹围74厘米。泥质橙黄陶,敞口,圆腹,平底,双腹耳,盆内饰漩花纹,口沿饰三角纹。榆中县陡泉村出土。

观音菩萨铜坐像

清代。通高16.4厘米,座高5厘米,座宽10.8厘米,重0.578千克。铜质。观音面部丰满,额部较平,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头戴兜边,胸前饰璎珞,身穿长裙,左手托钵,右手持珠。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通体涂红漆。靖远县公安局移交。

靖远县博物馆曾出版《靖远县文物志》、《靖远名人名胜录》、《靖远历史人物传略》、《靖远文物图片集》等。

视频

靖远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

走进靖远县博物馆,感受靖远文博风采#旅行vlog#
靖远县博物馆 文物带你去穿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