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龙沟游记(李恩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龙沟游记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青龙沟游记》中国当代作家李恩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青龙沟游记

南大里北晋村后有一条数十里长的深沟,人称“青龙沟”,我慕名已久,也曾有朋友相邀去游玩,却一直未能成行,前几日才专程前去探访。

从县城出发,不到半小时车程,就到北晋村了,我们把车停泊在村后的树林里,下午三点许,沿着蜿蜒曲折的沟谷,徒步前行,沿途花木葱茏,山清水秀,怪石嶙峋,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大树。步入青龙沟,但见树木蓊郁,遮天蔽日,异常凉爽,山风拂来,略有寒意。汩汩流淌的水渠旁,有许多合抱粗的大杨树,高耸入云,树冠如盖,令人称奇,我想也许是水分充足,营养丰富的缘故吧。细看那些大树都略向水渠倾斜,分明是对水的亲昵和依恋。空中飘来一股淡淡的幽香,原来这里还有为数不少的洋槐树,那一捧捧野生槐花正开的繁盛。左侧的梯田中,农人还在继续植树造林,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是林山树海,层层叠翠,完全是一片绿色的世界。

奇石。青龙沟可谓“石头王国”,两岸是亘古就有的沉积岩石,沟底是随意散布的滚石落石,有的大如一间房子,有的小如鹅卵石。细看那些巨石,犹如千层饼似的层层叠压,纹路变化多端,有直线状,有斜线形,还有波浪式的流线型,朋友笑曰:那是石头的皱纹吧,其实应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挤压力作用或者经年累月由流水侵蚀所致。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黑色与黄褐色的岩石,想来应该是铁矿石了。

最令人称奇的是小小的张果老庙,它隐藏在十几米高的悬崖上,天然形成的一个石洞,附近有几个嬉水的女学生,说是她们刚爬上去看过了,还让我欣赏刚拍的视频呢。仰望这斧劈刀削一般的陡崖,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望而生畏,朋友身手敏捷,噌噌噌地爬了上去,说是小庙只有半间房子大,内无塑像,有焚香痕迹,不少游客在石壁上题字留念。他还真见到了传说中的驴蹄印与脚印坑,并非人工雕凿,也是天然形成的———造物主妙手偶得的杰作。

清泉。沟底有一股涓涓细流,它是发源于大山深处的清清泉水,长途跋涉,逶迤而来。朋友说他幼时来这里玩过,彼时水势大,水流急,滔滔河水的轰鸣声在山沟里回响,而现在只能算一条小溪了。这远道而来的溪水在石缝间,草丛中,左冲右突,跌宕起伏,因地势不同,形成诸多自然景观,或者是落差不大的小瀑布;或形成一潭清水,只有席子大小;或者隐没在丰茂的水草中,只闻得汩汩流淌声。令人心醉的是溪水清澈见底近乎透明,真想俯下身去牛饮一通,这才真正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纯净水啊。

险路。青龙沟,不算深,数十米高的样子,两岸视野相对开阔一些,也不算峡谷,只能是一条幽长的沟谷。都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草丛中,溪水边可以看到无数人踩踏过的小径,但有时根本找不到路,要在岩石间上下攀爬,手足并用,小心翼翼,有一处最惊险的地方,我们戏称它为“鬼门关”,要靠手抓,用脚踩在岸边岩石的凸出部分,慢慢挪动,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水,我暗想:要是有人在岩石上凿几个圪窝就好了。

看来,这里历来人迹罕至,没人开石辟路,以便后来者行走,只是近些年户外旅游盛行,造访青龙沟的人才一天天多起来,今天我就见到了两队徒步旅行的背包客,在沟里还发现几处石头垒起来的黑乎乎的灶台,驴友们因陋就简,就地烧火做饭,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5点半许,我们停止前行,原路返回,但不敢冒险过“鬼门关”了,所幸对岸山坡上的放羊汉大声指点,我们才找见了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一口气爬上几十米高的山坡,累得满头大汗,来到一个只有几户人的小山村,听见小孩打闹的嬉笑声,但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遥望对面山坡上热心的放羊汉,看那几十只小山羊点缀在绿毯似的山坡上,低头吃草,缓缓蠕动,我不禁激情勃发,嗷嗷嗷地吼喊了一嗓子。

沿着公路下山,半道遇见北晋村一个老乡,他说:这条沟不叫什么青龙沟,俗称“后头沟”,说不准有多长,少说也五六十里吧。相传张果老就出生于北晋村,我们见的那半山腰上的石洞,原来叫张公庙,是张果老得道成仙的地方,原来还有一道石门,后来被人卸掉,不知去向。

众所周知,张果老为唐朝人,名果,因年岁大,故称为张果老,是八仙中年龄最大的神仙,他可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民间有广泛影响,常年倒骑一头白色毛驴游走四方,不过,今天我还是头回听说他是咱夏县老乡。

归途中,我们一路热议着,这条山沟完全有开发价值,可惜它还没有个正式名号,我提议叫“张果沟”就挺好,纯粹的自然风光佐以神奇的民间传说,锦上添花,再假以时日,大力推介宣传,张果沟定会召来对它“一见钟情”的开发商,兴之所至,我还口占一绝:

夏日寻访张果沟,芳草奇石鸟啁啾。

张果老人今何在,惟有清泉万古流。[1]

作者简介

李恩虎,夏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理事,夏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经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若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