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藏高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藏铁路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9: 行 9:
 
| align= light|
 
| align= light|
 
|}
 
|}
 +
[[file:中国青藏高原21.jpg|缩略图|[http://img.mp.sohu.com/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710/3b3d652cca214bdeaaf530652a832a5d_th.jp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D%92%E8%97%8F%E9%AB%98%E5%8E%9F 图片来自搜狗网]]]
 +
[[file:中国青藏高原22.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0/54f965ea60e74b73848753572071478a_th.jp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D%92%E8%97%8F%E9%AB%98%E5%8E%9F 图片来自搜狗网]]]
 +
[[file:中国青藏高原23.jpg|缩略图|[https://img.91ddcc.com/14286774383328.jp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D%92%E8%97%8F%E9%AB%98%E5%8E%9F 图片来自搜狗网]]]
 +
[[file:中国青藏高原25.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701/e8b8690cb37b4a0e9fc952e01dcf06ec.jpe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D%92%E8%97%8F%E9%AB%98%E5%8E%9F 图片来自搜狗网]]]
 +
[[file:中国青藏高原26.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2/a395a2ccef1c4d07a37b0cb31320225e.jpe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D%92%E8%97%8F%E9%AB%98%E5%8E%9F 图片来自搜狗网]]]
  
[[file:中国 青藏高 原21.jpg|缩略图|[http://img.mp.sohu.com/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710/3b3d652cca214bdeaaf530652a832a5d_th.jp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D%92%E8%97%8F%E9%AB%98%E5%8E%9F 图片来自搜狐网]]]
+
''' 青藏高 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 海拔]] 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占全中国23%面积,被誉为“世界屋脊”“第三极”。
  
 +
它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平均海拔4000m以上,为东亚、南亚等许多大河流发源地。
  
 +
快速导航 :大事记词条图册关系表知乎精选
  
 +
中文名称 :青藏高原
  
 +
所属国家 :中国
  
 +
占地面积 :约250万平方千米
  
 +
自然资源 :水、土地、动物、植物、矿产、光照、地热
  
 +
区域范围 :北纬26°~39°,东经73°~104°
  
 +
主要山脉 :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等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占全中国23%面积,被誉为“世界屋脊”“第三极”。
+
  外文名称 :Qinghai-Tibet Plateau/Tibetan Plateau
  
  它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平均 拔4000m以上,为东亚、南亚等许多大河流发源地。
+
  省份 :青
  
快速导航
+
 海拔高度 :3000-5000米
大事记词条图册关系表知乎精选
+
 
中文名称
+
 方言 藏语
青藏高原
+
 
所属国家
+
 别名 青康藏高原、世界屋脊、第三极
中国
+
 
占地面积
+
 发源河流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
约250万平方千米
+
 
自然资源
+
 展开
水、土地、动物、植物、矿产、光照、地热
+
 
区域范围
+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北纬26°~39°,东经73°~104°
+
== 大事记==
主要山脉
 
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等
 
外文名称
 
Qinghai-Tibet Plateau/Tibetan Plateau
 
省份
 
青海
 
 海拔高度
 
3000-5000米
 
 方言
 
 藏语
 
 别名
 
 青康藏高原、世界屋脊、第三极
 
 发源河流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
 
 展开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1大事记
 
2形成演化
 
3地质地貌
 
地质环境
 
地貌特征
 
科考成果
 
4区域范围
 
位置境域
 
区域划分
 
5气候特征
 
总体特点
 
气候分区
 
产生影响
 
6水系状况
 
概况
 
主要河流
 
主要湖泊
 
7主要山脉
 
8资源概况
 
水资源
 
土地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
 
光照资源
 
地热资源
 
9环境问题
 
冰川消融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
 
10人文历史
 
原始社会
 
商周至唐
 
五代两宋
 
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
 
清朝时期
 
中华民国
 
现代发展
 
11高原文化
 
象雄文化
 
生活习惯
 
文化节庆
 
12旅游景点
 
布达拉宫
 
大昭寺
 
罗布林卡
 
塔尔寺
 
13词条图册
 
1 大事记
 
 
2006年
 
2006年
青藏铁路
+
=== 青藏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
 建设[[ 青藏铁路]] 是党中央、[[ 国务院]] 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F%B9%E5%8A%A0%E5%BF%AB%E9%9D%92%E8%97%8F%E4%B8%A4%E7%9C%81%E5%8C%BA%E7%9A%84%E7%BB%8F%E6%B5%8E%E3%80%81%E7%A4%BE%E4%BC%9A%E5%8F%91%E5%B1%95%EF%BC%8C%E5%A2%9E%E8%BF%9B%E6%B0%91%E6%97%8F%E5%9B%A2%E7%BB%93%EF%BC%8C%E9%80%A0%E7%A6%8F%E5%90%84%E6%97%8F%E4%BA%BA%E6%B0%91%EF%BC%8C%E5%85%B7%E6%9C%89%E9%87%8D%E8%A6%81%E6%84%8F%E4%B9%89%E3%80%82%E9%93%81%E8%B7%AF2006%E5%B9%B47%E6%9C%881%E6%97%A59%3A00%E5%85%A8%E7%BA%BF%E9%80%9A%E8%BD%A6&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title=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publisher=精英家教网|date:2021-2-27</ref>
  
 
2001-2002
 
2001-2002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2形成演化 编辑
+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9D%92%E8%97%8F%E9%93%81%E8%B7%AF%E4%BA%8E2001%E5%B9%B46%E6%9C%8829%E6%97%A5%E5%BC%80%E5%B7%A5%EF%BC%8C%E5%BD%93%E5%B9%B4%E5%AE%8C%E6%88%90%E6%8A%95%E8%B5%8411.8%E4%BA%BF%E5%85%83%EF%BC%8C%E6%A0%BC%E5%B0%94%E6%9C%A8%E8%87%B3%E5%8D%97%E5%B1%B1%E5%8F%A3%E6%AE%B5%E6%97%A2%E6%9C%89%E7%BA%BF%E6%94%B9%E9%80%A0%E5%AE%8C%E6%88%90%EF%BC%8C%E5%AE%9E%E7%8E%B0%E4%BA%86%E9%A6%96%E6%88%98%E5%91%8A%E6%8D%B7&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百度文库 - wenku.baidu.com/v... - 2015-3-24</ref>。2002年完成投资53.2 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6%A1%A5%E6%A2%81%E5%85%AD%E7%99%BE%E4%B8%83%E5%8D%81%E4%BA%94%E5%BA%A7%E3%80%81%E8%BF%91%E5%8D%81%E5%85%AD%E4%B8%87%E5%BB%B6%E9%95%BF%E7%B1%B3%EF%BC%9B%E6%B6%B5%E6%B4%9E%E4%BA%8C%E5%8D%83%E9%9B%B6%E4%BA%94%E5%8D%81%E5%BA%A7%E3%80%81%E4%B8%89%E4%B8%87%E4%B8%83%E5%8D%83%E5%85%AD%E7%99%BE%E5%85%AD%E5%8D%81%E4%BA%8C%E6%A8%AA%E5%BB%B6%E7%B1%B3%EF%BC%9B%E9%9A%A7%E9%81%93%E4%B8%83%E5%BA%A7%E3%80%81%E4%B9%9D%E5%8D%83%E9%9B%B6%E4%B8%83%E5%8D%81%E5%9B%9B%E5%BB%B6%E9%95%BF%E7%B1%B3&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道客巴巴 - www.doc88.com/p... - 2015-11-19 -</ref>。
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8)
+
== 形成演化==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
 
 +
=== 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8D%97%E8%BE%B9%E7%A7%B0%E5%86%88%E7%93%A6%E7%BA%B3%E5%A4%A7%E9%99%86%EF%BC%8C%E5%8C%85%E6%8B%AC%E4%BB%8A%E5%8D%97%E7%BE%8E%E6%B4%B2%E3%80%81%E9%9D%9E%E6%B4%B2%E3%80%81%E6%BE%B3%E5%A4%A7%E5%88%A9%E4%BA%9A%E3%80%81%E5%8D%97%E6%9E%81%E6%B4%B2%E5%92%8C%E5%8D%97%E4%BA%9A%E6%AC%A1%E5%A4%A7%E9%99%86%EF%BC%9B%E5%8C%97%E8%BE%B9%E7%9A%84%E5%A4%A7%E9%99%86%E7%A7%B0%E4%B8%BA%E6%AC%A7%E4%BA%9A%E5%A4%A7%E9%99%86%EF%BC%8C%E4%B9%9F%E7%A7%B0%E5%8A%B3%E4%BA%9A%E5%A4%A7%E9%99%86%EF%BC%8C%E5%8C%85%E6%8B%AC%E4%BB%8A%E6%AC%A7%E6%B4%B2%E3%80%81%E4%BA%9A%E6%B4%B2%E5%92%8C%E5%8C%97%E7%BE%8E%E6%B4%B2&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百分网 - www.oh100.com/baike...- 2017-11-14</ref>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行 124: 行 68:
 
 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抬升过程不是一次性的猛增,也不是匀速的运动,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曾达到每年7厘米,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抬升过程不是一次性的猛增,也不是匀速的运动,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曾达到每年7厘米,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1][2]
 
 
 青藏高原全貌图
 
 青藏高原全貌图
青藏高原全貌图
+
== 地质地貌==
 
+
=== 地质环境===
3 地质地貌 编辑
 
地质环境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4)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
  
 
 高原北面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构造带等属于欧亚古陆南缘的构造带,在早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发育了早古生代优地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基底,晚古生代转化为稳定的盖层。
 
 高原北面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构造带等属于欧亚古陆南缘的构造带,在早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发育了早古生代优地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基底,晚古生代转化为稳定的盖层。
  
 高原南面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在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整合递变,从早古生代开始发育了地台盖层,海相沉积一直延续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发育了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微陆块。[3]
+
 高原南面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在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整合递变,从早古生代开始发育了地台盖层,海相沉积一直延续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发育了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微陆块。
 
 
 
 ●地层结构
 
 ●地层结构
  
行 156: 行 94:
 
 冈底斯地层区:介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中上元古界结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
 
 冈底斯地层区:介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中上元古界结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
  
 喜马拉雅地层区:中上元古界结晶片岩沿高喜马拉雅出露,称珠穆朗玛群和聂拉木群。[3]
+
 喜马拉雅地层区:中上元古界结晶片岩沿高喜马拉雅出露,称珠穆朗玛群和聂拉木群。
  
地层
+
=== 地层===
地层
 
  
●地壳结构
+
=== ●地壳结构===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介质在纵向与横向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着清楚的块-层结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岩石圈厚度约140~170公里,地壳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在东西方向上较均匀,变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变化较大,在几个主要断裂带上,莫霍面均发生错断。例如,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北侧,莫霍面比南侧抬升了8公里。同周围的地块相比,青藏高原地壳厚度要大一倍。[3]
+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介质在纵向与横向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着清楚的块-层结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岩石圈厚度约140~170公里,地壳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在东西方向上较均匀,变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变化较大,在几个主要断裂带上,莫霍面均发生错断。例如,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北侧,莫霍面比南侧抬升了8公里。同周围的地块相比,青藏高原地壳厚度要大一倍。
 
+
=== ●岩浆地带===
●岩浆地带
 
  
 
1.祁连构造岩浆带
 
1.祁连构造岩浆带
行 171: 行 107:
 
 祁连构造岩浆带除早古生代有巨厚中基性火山喷溢外,沿中祁连隆起带还发育了两条花岗岩带,以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形成巨大岩基。
 
 祁连构造岩浆带除早古生代有巨厚中基性火山喷溢外,沿中祁连隆起带还发育了两条花岗岩带,以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形成巨大岩基。
  
青藏高原
+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4)
+
 
 
2.柴达木构造岩浆带
 
2.柴达木构造岩浆带
  
行 191: 行 127:
 
6.拉格岗日构造岩浆带
 
6.拉格岗日构造岩浆带
  
 拉格岗日构造岩浆带沿喜马拉雅低分水岭,东起康马,向西经拉格岗日,至马拉山,展布着一个穹隆带。穹隆核部为花岗岩。[3]
+
 拉格岗日构造岩浆带沿喜马拉雅低分水岭,东起康马,向西经拉格岗日,至马拉山,展布着一个穹隆带。穹隆核部为花岗岩。
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
 +
青藏高原地质带
  
青藏高原地质带
 
青藏高原地质带
 
 
 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发生大陆内地震的主要地区,不但地震强度大、频次高、而且活动规律性强。青藏高原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现代构造活动的表现,高原四周都是逆冲事件,内部散布着拉张性的地震活动,这一地震活动规律表明,高原的隆生是现今青藏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地震活动的背景。此外,青藏高原南部位于板块碰撞边界,但近代地震活动并不强烈。而高原西缘的逆冲性地震活动非常强烈。
 
 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发生大陆内地震的主要地区,不但地震强度大、频次高、而且活动规律性强。青藏高原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现代构造活动的表现,高原四周都是逆冲事件,内部散布着拉张性的地震活动,这一地震活动规律表明,高原的隆生是现今青藏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地震活动的背景。此外,青藏高原南部位于板块碰撞边界,但近代地震活动并不强烈。而高原西缘的逆冲性地震活动非常强烈。
  
行 211: 行 146:
 
 四是有两个中深源的地震活动中心,分别是帕米尔一兴都库什地区和缅甸地区,最大震源深度383千米。
 
 四是有两个中深源的地震活动中心,分别是帕米尔一兴都库什地区和缅甸地区,最大震源深度383千米。
  
地貌特征
+
=== 地貌特征===
青藏高原地貌图
 
 
 青藏高原地貌图
 
 青藏高原地貌图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行 218: 行 152: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由于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响,所以高原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整个高原的地势呈现出由西北一东南的倾斜的趋势。高原面的边缘被强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山、谷及河流相间,地形破碎。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组成。由于高原在形成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响,所以高原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使整个高原的地势呈现出由西北一东南的倾斜的趋势。高原面的边缘被强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山、谷及河流相间,地形破碎。
  
冰川
+
=== 冰川===
冰川
 
青藏高原边缘区存在一个巨大的高山山脉系列,根据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东西向山脉占据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是主要的山脉类型(从走向划分);南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及横断山区附近,这两组山脉组成了地貌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东北向的山脉平均海拔高度普遍偏高,除祁连山山顶海拔高度为4500米-5500米之外,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等的山顶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许多次一级的山脉也间杂其中。两组山脉之间有平行峡谷地貌,还分布有数量广泛的宽谷、盆地和湖泊。[4]
 
  
 青藏高原 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 面积最 、范围最广 多年冻土区 ,占 中国冻土面积的70%。其中 南一 北冻土 整个 高原 分布最为广泛 的, 约占青藏 高原 冻土区总面积的57.1%。 去多年冻土 之外, 青藏高原在 海拔 较低区域内 还分布有 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 变化而变化,冻结 融化交替出现,呈现出一系列融冻 貌类型。另外,青藏高原上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也广泛分布 [5]
+
 青藏高原 边缘 存在一个巨 大的 高山山脉系列 根据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东西向山脉 据了 青藏 高原的大部分地 主要的山脉类型(从走向划分);南北向山脉主要分布在 高原的 东南部及横断山区附近,这两组山脉组成了地貌骨架 控制着 高原 地貌的基本格局东北向的山脉平均海拔高度普遍偏高, 祁连山山顶海拔高度为4500米-5500米 之外, 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等的山顶 海拔 均在6000米以上。许多次一级的山脉也间杂其中。两组山脉之间有平行峡谷地貌, 还分布有 数量广泛 宽谷 和湖泊
  
 +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其中青南一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除去多年冻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较低区域内还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冻结、融化交替出现,呈现出一系列融冻地貌类型。另外,青藏高原上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也广泛分布。
 
 科考成果
 
 科考成果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发布了首期成果:科考发现,冈底斯山先于喜马拉雅山隆升到现在的高度。喜马拉雅山阻挡南亚季风气团向北传输,使青藏高原逐渐变干变冷。高原隆升后,青藏地区生物形成“走出西藏”和“高原枢纽”共存的模式演化。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发布了首期成果:科考发现,冈底斯山先于喜马拉雅山隆升到现在的高度。喜马拉雅山阻挡南亚季风气团向北传输,使青藏高原逐渐变干变冷。高原隆升后,青藏地区生物形成“走出西藏”和“高原枢纽”共存的模式演化。
行 231: 行 164:
 
 过去35年间,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植被指数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来其增加趋势减缓;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显著增加,但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融化可能降低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高山树线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但压缩了高寒灌丛—草甸的生存空间,可能提高高海拔特有物种消失的风险;气候变暖对农业生态系统也造成潜在风险。[6]
 
 过去35年间,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植被指数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来其增加趋势减缓;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显著增加,但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融化可能降低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高山树线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但压缩了高寒灌丛—草甸的生存空间,可能提高高海拔特有物种消失的风险;气候变暖对农业生态系统也造成潜在风险。[6]
  
4 区域范围 编辑
+
== 区域范围==
位置境域
+
=== 位置境域===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
  
区域划分
+
=== 区域划分===
 
 根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可将其分为6个亚(高原)区。
 
 根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可将其分为6个亚(高原)区。
  
名称 简介
+
=== 名称 简介===
 
 藏北高原 藏北高原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冈底斯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海拔一般在45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的核心部分。地面起伏不大,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很高的山脉,但它们的相对高度不大。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藏北高原 藏北高原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冈底斯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海拔一般在45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的核心部分。地面起伏不大,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很高的山脉,但它们的相对高度不大。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藏南谷地 藏南谷地又称藏南山地。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同冈底斯山间。为雅鲁藏布江等河上游河谷地。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300~500千米。海拔3000~4000米。河谷沿岸多局部平原。
 
 藏南谷地 藏南谷地又称藏南山地。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同冈底斯山间。为雅鲁藏布江等河上游河谷地。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300~500千米。海拔3000~4000米。河谷沿岸多局部平原。
行 245: 行 178:
 
 青海高原 青海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分。在今青海省中、南部。北起布尔汗布达山、祁连山,南至四川西北边境,东到西倾山,西南抵唐古拉山。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点为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县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
 
 青海高原 青海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分。在今青海省中、南部。北起布尔汗布达山、祁连山,南至四川西北边境,东到西倾山,西南抵唐古拉山。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点为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县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
 
 川藏高山峡谷区 川藏高山峡谷区在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东部和云南省西北部。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山河相间。自东向西,有九顶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宁静山、澜沧江、怒山、怒江等。海拔3000~4500米。
 
 川藏高山峡谷区 川藏高山峡谷区在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东部和云南省西北部。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山河相间。自东向西,有九顶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宁静山、澜沧江、怒山、怒江等。海拔3000~4500米。
5 气候特征 编辑
+
== 气候特征==
 
 总体特点
 
 总体特点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7]
+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8]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8]
  
气候分区
+
=== 气候分区===
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区、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区)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那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气候地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阿里亚寒带干旱气候地区及昆仑寒带干旱高原气候地区等10个气候区。[8]
 
 青藏高原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区、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区)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那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气候地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阿里亚寒带干旱气候地区及昆仑寒带干旱高原气候地区等10个气候区。[8]
  
产生影响
+
=== 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该区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7]
+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该区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
  
6 水系状况 编辑
+
== 水系状况==
 
 概况
 
 概况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和自身地形地势的影响。除东南部降水丰富外,内陆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或积雪的融化。区域内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和一冈底斯山是内外水系分界线。这条内外水系的分界线将青藏高原的河流分为外流区与内流区两部分。外流区主要位于高原东部及东南部,如注入太平洋的黄河、长江,以及注入印度洋的西南水系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内流水系大多位于高原西北部,主要指的是羌塘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及局部小块的封闭湖盆。大多数内流河的河水会注入这些洼地中,形成为数众多的咸水湖。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和自身地形地势的影响。除东南部降水丰富外,内陆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或积雪的融化。区域内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和一冈底斯山是内外水系分界线。这条内外水系的分界线将青藏高原的河流分为外流区与内流区两部分。外流区主要位于高原东部及东南部,如注入太平洋的黄河、长江,以及注入印度洋的西南水系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内流水系大多位于高原西北部,主要指的是羌塘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及局部小块的封闭湖盆。大多数内流河的河水会注入这些洼地中,形成为数众多的咸水湖。
行 267: 行 199:
 
 外流区可分为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西南水系长江和黄河均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西南水系有4个分支,包括澜沧江、怒江、恒河一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起源于藏西南边缘),均注入印度洋,属于印度洋水系。在外流河水系中,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流域宽广,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外流水系类型。由于外流水系大多起源于藏东南或东部,所以其补给的主要方式是雨水补给。因此与内流河相比,外流河水量巨大,流程也长,其流经地的两岸,常因为侵蚀、堆积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冲击平原或台地。
 
 外流区可分为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西南水系长江和黄河均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西南水系有4个分支,包括澜沧江、怒江、恒河一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起源于藏西南边缘),均注入印度洋,属于印度洋水系。在外流河水系中,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流域宽广,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外流水系类型。由于外流水系大多起源于藏东南或东部,所以其补给的主要方式是雨水补给。因此与内流河相比,外流河水量巨大,流程也长,其流经地的两岸,常因为侵蚀、堆积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冲击平原或台地。
  
主要河流
+
=== 主要河流===
 青藏高原是中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南部与东部的边缘山区河网密集,较大的外流河有属于印度洋水系的雅鲁藏布江(大支流有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曲与帕隆藏布等)、怒江、朋曲及属于太平洋水系的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等大河的上游段。[9]
+
 青藏高原是中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南部与东部的边缘山区河网密集,较大的外流河有属于印度洋水系的雅鲁藏布江(大支流有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曲与帕隆藏布等)、怒江、朋曲及属于太平洋水系的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等大河的上游段。
 +
===重要河流===
 +
名称 简介 图片
 +
长江 长江源于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南侧的冰川。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大的冰川分布中心。
  
  重要
+
  黄河发 源于 巴颜喀 拉山 北麓 各姿各雅山( 拔4980 ),以卡日曲为正源,向东北和玛曲、扎曲汇合后 东流注入扎陵湖、鄂陵湖
  名称 简介 图片
 
长江 长江 源于 世界屋脊的唐古 拉山 主峰格拉丹冬南侧 冰川。 拔6621 米, 是唐古拉山脉最大的冰川分布中心 [10]
 
  
黄河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980米),以卡日曲为正源,向东北和玛曲、扎曲汇合后,东流注入扎陵湖、鄂陵湖。[11]
 
黄河
 
黄河
 
 
 澜沧江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纵贯西藏东部和南西部,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中国国境。
 
 澜沧江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纵贯西藏东部和南西部,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中国国境。
澜沧江
+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大河之一,流贯在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大河之一,流贯在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
雅鲁藏布江
+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
 
 怒江 怒江又名潞江,古称黑水、泸水,为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藏边境唐古拉山中段南麓,向南流经西藏东部和云南西部。
 
 怒江 怒江又名潞江,古称黑水、泸水,为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藏边境唐古拉山中段南麓,向南流经西藏东部和云南西部。
怒江
+
 
怒江
+
=== 主要湖泊===
主要湖泊
 
 
 青藏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平方公里,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有346个,总面积为42816.1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该区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较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鄂陵湖等。[12]
 
 青藏高原湖区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平方公里,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有346个,总面积为42816.1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该区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较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鄂陵湖等。[12]
  
重要湖泊
+
=== 重要湖泊===
 
 名称 简介 图片
 
 名称 简介 图片
 
 青海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在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间。系断层陷落所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13]
 
 青海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在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间。系断层陷落所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13]
行 295: 行 223:
 
 色林湖 色林湖湖面高度4530米,湖水面积1640平方公里,湖水矿化度18.27700毫克/升。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扎加藏布河注入此湖。[14]
 
 色林湖 色林湖湖面高度4530米,湖水面积1640平方公里,湖水矿化度18.27700毫克/升。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扎加藏布河注入此湖。[14]
 
 色林湖
 
 色林湖
色林湖
+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北面,当雄和班戈县境内,海拔47l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全名为纳木错秋莫多古贡扎玛,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14]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北面,当雄和班戈县境内,海拔47l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全名为纳木错秋莫多古贡扎玛,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14]
 
 纳木错
 
 纳木错
纳木错
+
 
 
 班公湖 班公湖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的国际性湖泊,东西走向,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42米。[14]
 
 班公湖 班公湖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的国际性湖泊,东西走向,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42米。[14]
 
 班公湖
 
 班公湖
班公湖
+
 
7 主要山脉 编辑
+
== 主要山脉==
 
 名称 简介 图片
 
 名称 简介 图片
 
 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西起新疆境内帕米尔高原,东至青海西部及四川西北的山脉,总称为昆仑山系,是亚洲中部巨大山系。长2500公里,包括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及藏北的可可西里山等。
 
 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西起新疆境内帕米尔高原,东至青海西部及四川西北的山脉,总称为昆仑山系,是亚洲中部巨大山系。长2500公里,包括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及藏北的可可西里山等。
行 318: 行 246: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近东西走向。西侧冈底斯山脉,东侧横断山脉。全长1400公里,平均宽80公里。平均海拔5000~6000米。[15]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近东西走向。西侧冈底斯山脉,东侧横断山脉。全长1400公里,平均宽80公里。平均海拔5000~6000米。[15]
  
8 资源概况 编辑
+
== 资源概况==
 
 水资源
 
 水资源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并以河川径流为主体。外流水系流域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53.56%。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河网密集,为亚洲许多著名大河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青藏高原地表水以河川径流为代表,年均总资源量为6383亿立方米。高原冰川总面积4.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融水量约为350亿立方米。高原湖泊总面积36889平方千米。青藏高原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638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8.35%。水资源总量占中国的22.71%。[8]
+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并以河川径流为主体。外流水系流域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53.56%。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河网密集,为亚洲许多著名大河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青藏高原地表水以河川径流为代表,年均总资源量为6383亿立方米。高原冰川总面积4.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融水量约为350亿立方米。高原湖泊总面积36889平方千米。青藏高原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638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8.35%。水资源总量占中国的22.71%。
 
+
===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地域分布明显,数量构成极不平衡。宜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农土地占0.9%,暂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占34.5%。宜农土地资源主要集中于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谷地,东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干支流谷地,东北部黄河及湟水谷地,北部柴达木盆地周围。按气候、水利、土质、坡度等限制因素划分耕地资源,一等土地占17.7%,二等土地占27.6%,三等土地占53.1%,其余1.5%等外地属退耕土地。宜牧土地资源分布在人口稀少的高寒无林地域,草地生态环境不一,宜牧的性能差别也很大。宜林土地中有95%集中于南部喜马拉雅山地和东南部横断山区,在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东昆仑——西秦岭及河湟谷地也有零星分布。[8][16]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地域分布明显,数量构成极不平衡。宜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农土地占0.9%,暂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占34.5%。宜农土地资源主要集中于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谷地,东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干支流谷地,东北部黄河及湟水谷地,北部柴达木盆地周围。按气候、水利、土质、坡度等限制因素划分耕地资源,一等土地占17.7%,二等土地占27.6%,三等土地占53.1%,其余1.5%等外地属退耕土地。宜牧土地资源分布在人口稀少的高寒无林地域,草地生态环境不一,宜牧的性能差别也很大。宜林土地中有95%集中于南部喜马拉雅山地和东南部横断山区,在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东昆仑——西秦岭及河湟谷地也有零星分布。[8][16]
  
动物资源
+
=== 动物资源===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4)
+
 
 
 低等动物方面,仅西藏有水生原生动物458种,轮虫208种,甲壳动物的鳃足类59种;昆虫20目、173科、1160属、2340种。脊椎动物方面,在整个青藏高原有鱼类3目、5科、45属、152种;陆栖脊椎动物共有3生3属、1047种,占中国该类动物总数的43.7%。在己列出的中国濒危及受威胁的1009种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170种以上,高原上濒危及受威胁的陆栖脊椎动物已知有95种(中国现列出301种)。
 
 低等动物方面,仅西藏有水生原生动物458种,轮虫208种,甲壳动物的鳃足类59种;昆虫20目、173科、1160属、2340种。脊椎动物方面,在整个青藏高原有鱼类3目、5科、45属、152种;陆栖脊椎动物共有3生3属、1047种,占中国该类动物总数的43.7%。在己列出的中国濒危及受威胁的1009种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170种以上,高原上濒危及受威胁的陆栖脊椎动物已知有95种(中国现列出301种)。
  
植物资源
+
=== 植物资源===
 
 青藏高原有维管束植物1500属、12000种以上,约占中国维管束植物总属数的50%以上、总种数的34.3%。
 
 青藏高原有维管束植物1500属、12000种以上,约占中国维管束植物总属数的50%以上、总种数的34.3%。
  
行 343: 行 270: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
  
 青稞藏语称为“乃”,也称裸大麦,米大麦。青稞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藏区,是藏民的重要食物之一。青稞在藏区栽培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最多可达到80%以上。青稞属大麦类,分为白色和黑色两种,生长期约四个月,具耐寒、耐旱的特性,所以适宜生长在寒冷、干旱、无霜期短的青藏高原地区。[17]
+
 青稞藏语称为“乃”,也称裸大麦,米大麦。青稞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藏区,是藏民的重要食物之一。青稞在藏区栽培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最多可达到80%以上。青稞属大麦类,分为白色和黑色两种,生长期约四个月,具耐寒、耐旱的特性,所以适宜生长在寒冷、干旱、无霜期短的青藏高原地区。
高原草地
+
 
 
 高原草地
 
 高原草地
  
矿产资源
+
=== 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有形成于各种环境下的丰富物质。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资源中,已探明部分储量的有近70种,其中铬、铜、铅、锌、水晶、石棉、盐湖、水热矿产储量较大;银、金、锡、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矿产储量也比较可观。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有形成于各种环境下的丰富物质。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资源中,已探明部分储量的有近70种,其中铬、铜、铅、锌、水晶、石棉、盐湖、水热矿产储量较大;银、金、锡、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矿产储量也比较可观。
  
 青藏高原的铜矿分布广泛,规模和储量都较大,矿床类型多,伴生矿种多,常常是与铅、锌、钻、银等矿共生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最典型的铜矿是藏东的玉龙铜矿,初步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达650万吨。[8]
+
 青藏高原的铜矿分布广泛,规模和储量都较大,矿床类型多,伴生矿种多,常常是与铅、锌、钻、银等矿共生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最典型的铜矿是藏东的玉龙铜矿,初步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达650万吨。
  
 
 光照资源
 
 光照资源
行 358: 行 285:
 
 地热
 
 地热
 
 地热
 
 地热
 青藏高原的地热资源特点是热田多、分布广、热储量高。青藏高原的温泉多达600多处,其中许多都是高温沸泉,温度超过了当地的沸点,特别是藏南沿雅鲁藏布江及其两侧,大量的高温沸泉、间歇泉和喷气孔广泛分布。羊八井地热田成为中国较早开发的一个地热田,被用来发电、取暖和温室灌溉等。[8]
+
 青藏高原的地热资源特点是热田多、分布广、热储量高。青藏高原的温泉多达600多处,其中许多都是高温沸泉,温度超过了当地的沸点,特别是藏南沿雅鲁藏布江及其两侧,大量的高温沸泉、间歇泉和喷气孔广泛分布。羊八井地热田成为中国较早开发的一个地热田,被用来发电、取暖和温室灌溉等。
 +
==环境问题==
 +
 
 +
===冰川消融===
  
9环境问题编辑
 
冰川消融
 
冰川消融
 
冰川消融
 
 
 同其它冰原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显得更为脆弱,积雪融化速度快得惊人。截至2010年的一个世纪时间里,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温度升高了2.6华氏度,为全球升温速度的2倍。在部分地区,升温速度甚至更快。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大都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这就意味着这些冰川对于气候变化尤为敏感,因此融化速度会进一步加快。[19]
 
 同其它冰原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显得更为脆弱,积雪融化速度快得惊人。截至2010年的一个世纪时间里,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温度升高了2.6华氏度,为全球升温速度的2倍。在部分地区,升温速度甚至更快。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大都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这就意味着这些冰川对于气候变化尤为敏感,因此融化速度会进一步加快。[19]
  
1984-2014年的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退缩了15%。中国有46000多条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短期内会造成江河流水量增加,长此以往,一旦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积减小,其下游径流就会逐渐减少。[20]
+
1984-2014年的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退缩了15%。中国有46000多条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短期内会造成江河流水量增加,长此以往,一旦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积减小,其下游径流就会逐渐减少。
 +
 
 +
===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
 
 
 青藏高原处于对流层中上部,大气活动剧烈频繁,为沙尘进入大气并进行远距离传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此外,青藏高原存在的大片流动沙丘和荒漠化土地又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如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黄河、长江源地区都有大片活动沙丘。此外,高原的沙漠化面积也在剧增。
 
 青藏高原处于对流层中上部,大气活动剧烈频繁,为沙尘进入大气并进行远距离传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此外,青藏高原存在的大片流动沙丘和荒漠化土地又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如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黄河、长江源地区都有大片活动沙丘。此外,高原的沙漠化面积也在剧增。
  
 中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相对于其他沙尘暴发生区,高原更容易将沙尘等细粒粉尘物质扬升到5500米高空,而此高度的西风急流正是亚洲粉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甚至可以将沙尘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21]
+
 中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相对于其他沙尘暴发生区,高原更容易将沙尘等细粒粉尘物质扬升到5500米高空,而此高度的西风急流正是亚洲粉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甚至可以将沙尘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
  
水土流失
+
=== 水土流失===
 
 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8.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49.1%,并且每年还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黄河、长江、澜沧江流域在青海境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39.5%、31.6%和22.5%,成为水土流失的重灾区。[22]
 
 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8.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49.1%,并且每年还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黄河、长江、澜沧江流域在青海境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39.5%、31.6%和22.5%,成为水土流失的重灾区。[22]
水土流失(长江源)
+
 
 
 水土流失(长江源)
 
 水土流失(长江源)
  
10 人文历史 编辑
+
== 人文历史==
原始社会
+
=== 原始社会===
 
 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发源地,辽阔的高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但是,由于高原地理环境和其它因素的限制,考古工作者仅在20世纪的前半期,于甘、青接壤的黄河两岸,曾有一些采集和发现;进入50年代以后,才在整个高原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
 
 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发源地,辽阔的高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但是,由于高原地理环境和其它因素的限制,考古工作者仅在20世纪的前半期,于甘、青接壤的黄河两岸,曾有一些采集和发现;进入50年代以后,才在整个高原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
 
 
 旧石器时代的遗物,曾在西部阿里地区,东部横断山,北部昆仑山,南部喜马拉雅山区,采集到打制石器。中石器时代的遗迹,经初步鉴定有申扎、聂拉木两处。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几乎遍布西藏自治区及毗邻地区,分别有石器和其它器物发现。
 
 旧石器时代的遗物,曾在西部阿里地区,东部横断山,北部昆仑山,南部喜马拉雅山区,采集到打制石器。中石器时代的遗迹,经初步鉴定有申扎、聂拉木两处。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几乎遍布西藏自治区及毗邻地区,分别有石器和其它器物发现。
  
 迄今已发现的不同时代的石器,其器形及加工,都具有黄河流域的石器特征,又带有一定的地方特点。细石器的年代尚待鉴定,但亦与中国北部、西部的细石器同属一种类型。[23]
+
 迄今已发现的不同时代的石器,其器形及加工,都具有黄河流域的石器特征,又带有一定的地方特点。细石器的年代尚待鉴定,但亦与中国北部、西部的细石器同属一种类型。[
  
商周至唐
+
=== 商周至唐===
 
 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居住着以游牧为主的西羌诸族部。商代泛称“羌方”;周代称西部边民为戎人,南部边民为蛮人;秦、汉之际,始称诸族部为亚羌人;后汉王朝曾与甘、青地区的先零、烧当诸羌部有往来,诸羌又与西藏地方的唐托、发羌诸部有联系。
 
 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居住着以游牧为主的西羌诸族部。商代泛称“羌方”;周代称西部边民为戎人,南部边民为蛮人;秦、汉之际,始称诸族部为亚羌人;后汉王朝曾与甘、青地区的先零、烧当诸羌部有往来,诸羌又与西藏地方的唐托、发羌诸部有联系。
  
 
4世纪初,鲜卑族吐谷浑部从辽东沿阴山西迁至甘、青地区,建立地方政权,与青海的西海诸族部和西藏的蕃域诸族部的西羌人,有了直接往来。隋代统一中国,势力远及青海湖以西,除与吐谷浑部交往,还与西女国、大羊同、苏毗、党项、附国、西南诸蛮等诸羌部也有通好往来,并通过诸羌部接触到白兰、嘉良、悉补野等部。
 
4世纪初,鲜卑族吐谷浑部从辽东沿阴山西迁至甘、青地区,建立地方政权,与青海的西海诸族部和西藏的蕃域诸族部的西羌人,有了直接往来。隋代统一中国,势力远及青海湖以西,除与吐谷浑部交往,还与西女国、大羊同、苏毗、党项、附国、西南诸蛮等诸羌部也有通好往来,并通过诸羌部接触到白兰、嘉良、悉补野等部。
  
 悉补野部是善域诸族部的一支,世居雅隆河流域,到6世纪与7世纪之交的隋开皇年间,逐渐成为蕃域诸族部联盟的首领,势力遍及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广阔地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西羌150余族部兼并融合,组成了几个地方政权。[24]
+
 悉补野部是善域诸族部的一支,世居雅隆河流域,到6世纪与7世纪之交的隋开皇年间,逐渐成为蕃域诸族部联盟的首领,势力遍及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广阔地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西羌150余族部兼并融合,组成了几个地方政权。
  
 
 公元7世纪初期,唐朝代隋而兴。约略与此同时,雅隆河谷匹播城的悉补野部首领,先后征服波堡、娘堡、工堡、达堡以及珞域、门域、小羊同(象雄)等十余地区诸部族,定都逻姿(逻些),建立了吐蕃王朝。
 
 公元7世纪初期,唐朝代隋而兴。约略与此同时,雅隆河谷匹播城的悉补野部首领,先后征服波堡、娘堡、工堡、达堡以及珞域、门域、小羊同(象雄)等十余地区诸部族,定都逻姿(逻些),建立了吐蕃王朝。
  
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区
+
=== 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区===
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区(2)
+
 
 
 吐蕃赞普(王)于本部设置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大军政区域,并西据羊同、北入苏毗(孙波)、东抵尔多弥,先后占领白兰、党项(弥药),西山诸国、吐谷浑(阿柴)、于阗(李域),勃律诸属国,长期与唐朝争夺西域四镇,到8世纪后期,与唐朝的朔方、河西、陇右、剑甫诸道节度对峙,武力远及南沼(绦域)、泥婆罗、天竺(印度)、以及大食、突厥等国,设置了于阗(李域)、沙州、凉州、多弥、武胜军、东道等重镇驻军,雄霸祖国西睡,为青藏高原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光辉的贡献。
 
 吐蕃赞普(王)于本部设置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大军政区域,并西据羊同、北入苏毗(孙波)、东抵尔多弥,先后占领白兰、党项(弥药),西山诸国、吐谷浑(阿柴)、于阗(李域),勃律诸属国,长期与唐朝争夺西域四镇,到8世纪后期,与唐朝的朔方、河西、陇右、剑甫诸道节度对峙,武力远及南沼(绦域)、泥婆罗、天竺(印度)、以及大食、突厥等国,设置了于阗(李域)、沙州、凉州、多弥、武胜军、东道等重镇驻军,雄霸祖国西睡,为青藏高原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光辉的贡献。
  
9世纪中叶,赞普遇弑,吐蕃王朝灭亡。吐蕃本土王族分裂内哄,长期交争不已,吐蕃辖地诸部族纷纷自立,甘、肃、瓜、沙等州为唐朝规附。不久,整个青藏高原上进发了奴隶和属民大暴动,吐蕃在各地的建制被彻底摧毁,荡然无存。[25]
+
9世纪中叶,赞普遇弑,吐蕃王朝灭亡。吐蕃本土王族分裂内哄,长期交争不已,吐蕃辖地诸部族纷纷自立,甘、肃、瓜、沙等州为唐朝规附。不久,整个青藏高原上进发了奴隶和属民大暴动,吐蕃在各地的建制被彻底摧毁,荡然无存。
  
五代两宋
+
=== 五代两宋===
 
 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中原地区历经梁、唐、晋、汉、周和北宋、南宋的政权更迭,实力转弱,无暇西顾;自宋初以大渡河划界,更与吐蕃诸部往来阻隔。仅只有西凉(六谷)、邈川等地方首领,曾接受过朝廷的封赠。以党项(弥药)人为主体的西夏王朝,构成宋代北部威胁,而青海唃厮罗(宗喀)政权,则是宋朝屏辅。
 
 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中原地区历经梁、唐、晋、汉、周和北宋、南宋的政权更迭,实力转弱,无暇西顾;自宋初以大渡河划界,更与吐蕃诸部往来阻隔。仅只有西凉(六谷)、邈川等地方首领,曾接受过朝廷的封赠。以党项(弥药)人为主体的西夏王朝,构成宋代北部威胁,而青海唃厮罗(宗喀)政权,则是宋朝屏辅。
  
 在吐蕃王朝故土,分为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三个地方,除磨榆(拉达克)、古格、布让三处政权传世较长;其余如亚泽、逻娑、武三咩、雅隆等地方政权均始终未能得到发展;在桑噶、达堡、工堡、波堡等地及藏曲河流域仍然处在彼此不相统属的分裂割据状态。从11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若干政教合一封建制度的地方政权。在吐蕃王朝,旧日辖地,门域、珞域和喀木、脱思麻等处,更加分散成为众多的游牧群落;而吐蕃王朝极盛时期,曾抵达过的大理、于阗(李域)、加湿弥罗,则逐渐与当地诸部族交错杂处。[26]
+
 在吐蕃王朝故土,分为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三个地方,除磨榆(拉达克)、古格、布让三处政权传世较长;其余如亚泽、逻娑、武三咩、雅隆等地方政权均始终未能得到发展;在桑噶、达堡、工堡、波堡等地及藏曲河流域仍然处在彼此不相统属的分裂割据状态。从11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若干政教合一封建制度的地方政权。在吐蕃王朝,旧日辖地,门域、珞域和喀木、脱思麻等处,更加分散成为众多的游牧群落;而吐蕃王朝极盛时期,曾抵达过的大理、于阗(李域)、加湿弥罗,则逐渐与当地诸部族交错杂处。
  
元朝时期
+
=== 元朝时期===
 
 进入13世纪后期,元朝统一全中国,由中书省在甘肃、陕西、云南等地设置行省的同时,开始“郡县吐蕃之地”正式在青藏高原各地建政设治。元朝以青藏高原为吐蕃王朝故地,遂统称其地为“吐蕃”;于中央特设宣政院(初名释教总制院),直辖其地。遇事则设行宣政院,并派官兵前往。
 
 进入13世纪后期,元朝统一全中国,由中书省在甘肃、陕西、云南等地设置行省的同时,开始“郡县吐蕃之地”正式在青藏高原各地建政设治。元朝以青藏高原为吐蕃王朝故地,遂统称其地为“吐蕃”;于中央特设宣政院(初名释教总制院),直辖其地。遇事则设行宣政院,并派官兵前往。
  
 宣改院直辖吐著宣慰使司三处:一、在脱思麻地方;二、在喀木地方;三、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在原吐蕃王朝本土。置府于萨斯迦,任命乌思藏地方长官兼宣慰使。在纳里速古鲁孙,是沿袭吐蕃王朝灭亡以后当地所建磨域(拉达克)、古格、布让三个地方政权旧制,于纳里速(列城)置元帅府。在乌思(前藏)、藏(后藏),则是以当时佛教各派与地方酋豪紧密结合的政教首领、各置六个万户、并于两地方之间置一个万户,合为十三万户。[27]
+
 宣改院直辖吐著宣慰使司三处:一、在脱思麻地方;二、在喀木地方;三、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在原吐蕃王朝本土。置府于萨斯迦,任命乌思藏地方长官兼宣慰使。在纳里速古鲁孙,是沿袭吐蕃王朝灭亡以后当地所建磨域(拉达克)、古格、布让三个地方政权旧制,于纳里速(列城)置元帅府。在乌思(前藏)、藏(后藏),则是以当时佛教各派与地方酋豪紧密结合的政教首领、各置六个万户、并于两地方之间置一个万户,合为十三万户。
  
明朝时期
+
=== 明朝时期===
 
 明代统一中国以后,裁撤了"宣政院"建置,摒弃了"吐蕃"这一过时的称谓,改建两个都指挥使司和一个军民元帅府,直接受命于朝廷。朵甘都指挥使司:在答思麻及喀木地方,大体上相当于元代吐蕃等处和吐蕃等路两宣慰使司故地。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最初辖治十三万户;不久即以诸王受封而逐渐取代。
 
 明代统一中国以后,裁撤了"宣政院"建置,摒弃了"吐蕃"这一过时的称谓,改建两个都指挥使司和一个军民元帅府,直接受命于朝廷。朵甘都指挥使司:在答思麻及喀木地方,大体上相当于元代吐蕃等处和吐蕃等路两宣慰使司故地。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最初辖治十三万户;不久即以诸王受封而逐渐取代。
  
青藏高原牧区
+
=== 青藏高原牧区===
青藏高原牧区(2)
+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即纳里速古鲁孙旧辖拉达克、古格、布让三个地方政权。治所在俄力思(列城)。明朝在乌思藏以及与其接壤的的朵甘地区,对于其中五个实力强盛的政教领袖,先后分封王爵,而以列伍栋的怕木竹万户受封阐化王之后势力最强。此外,明朝还封过各教派领袖为若干法王,但法王不能世袭,亦无封地,徒具虚名。仅有大宝、大乘、大慈三法王,在民间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明朝对高原部族亦泛称为“西藩人”。[28]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即纳里速古鲁孙旧辖拉达克、古格、布让三个地方政权。治所在俄力思(列城)。明朝在乌思藏以及与其接壤的的朵甘地区,对于其中五个实力强盛的政教领袖,先后分封王爵,而以列伍栋的怕木竹万户受封阐化王之后势力最强。此外,明朝还封过各教派领袖为若干法王,但法王不能世袭,亦无封地,徒具虚名。仅有大宝、大乘、大慈三法王,在民间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明朝对高原部族亦泛称为“西藩人”。[28]
  
清朝时期
+
=== 清朝时期===
青藏高原荒漠区
+
 
 
 青藏高原荒漠区
 
 青藏高原荒漠区
 清朝设理藩院(清末改理藩部),与六部同等,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满族、蒙古族人总称藏族为“唐古特人”;称西藏人为“图伯特人”;因而称青藏高原为“唐古特”,称西藏则为“图伯特”(西藏英文为Tibet由此而来)。清初废止明朝朵甘和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及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建制,停止对诸王的分封,任命各地厄鲁特诸部蒙古汗王及土司,土官等管理地方事务。清朝独崇黄教格鲁派,先后册封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康熙朝时,分卫(前藏)、藏(后藏)和阿里,定名西藏,并派钦差驻藏办事。废除当地蒙古汗王职权。雍正朝时,置青海办事大臣,驻西宁,管理安多地方事务。又置西藏办事大臣及帮办大臣,驻拉萨会同达赖、班禅,督导噶厦政府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至于喀木康地方,一部分由驻藏大臣管理至澜沧江之东;一部分则由川陕总督管理至金沙江之西,旋归四川总督管理。直至清末,始在喀木专设川滇边务大臣一职,会同四川总督及驻藏大臣,管理地方事务。[29]
+
 清朝设理藩院(清末改理藩部),与六部同等,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满族、蒙古族人总称藏族为“唐古特人”;称西藏人为“图伯特人”;因而称青藏高原为“唐古特”,称西藏则为“图伯特”(西藏英文为Tibet由此而来)。清初废止明朝朵甘和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及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建制,停止对诸王的分封,任命各地厄鲁特诸部蒙古汗王及土司,土官等管理地方事务。清朝独崇黄教格鲁派,先后册封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康熙朝时,分卫(前藏)、藏(后藏)和阿里,定名西藏,并派钦差驻藏办事。废除当地蒙古汗王职权。雍正朝时,置青海办事大臣,驻西宁,管理安多地方事务。又置西藏办事大臣及帮办大臣,驻拉萨会同达赖、班禅,督导噶厦政府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至于喀木康地方,一部分由驻藏大臣管理至澜沧江之东;一部分则由川陕总督管理至金沙江之西,旋归四川总督管理。直至清末,始在喀木专设川滇边务大臣一职,会同四川总督及驻藏大臣,管理地方事务。
  
中华民国
+
===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各省起义成功,帝制废除,由中华民国政府批准设置甘肃、四川等省建制,设青海蒙番宣慰使,划川边为特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青海省,驻西宁;民国二十八年(1939)建西康省,驻康定。民国初年中央设置管理西藏、蒙古事务机构(民国二十九年起,称蒙藏委员会),西藏地方推翻驻藏大臣后,未能建成共和体制;中央曾恢复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并任命驻藏办事长官,由于英国离间和各种原因未能赴任。英国曾策划将青藏高原划作内藏、外藏,并企图吞并门隅、珞瑜、下察隅地区,但始终被历届中央政府和达赖所拒绝。达赖迫使班禅离藏旅居内地,卫(前藏)、藏(后藏)和阿里地区遂由达赖督导噶厦地方政府管理,分设阿里、藏、卫、珞喀、羌塘、达工以及多麦(康)等专区,下辖若干宗、豀(县、区)。
 
 辛亥革命,各省起义成功,帝制废除,由中华民国政府批准设置甘肃、四川等省建制,设青海蒙番宣慰使,划川边为特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青海省,驻西宁;民国二十八年(1939)建西康省,驻康定。民国初年中央设置管理西藏、蒙古事务机构(民国二十九年起,称蒙藏委员会),西藏地方推翻驻藏大臣后,未能建成共和体制;中央曾恢复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并任命驻藏办事长官,由于英国离间和各种原因未能赴任。英国曾策划将青藏高原划作内藏、外藏,并企图吞并门隅、珞瑜、下察隅地区,但始终被历届中央政府和达赖所拒绝。达赖迫使班禅离藏旅居内地,卫(前藏)、藏(后藏)和阿里地区遂由达赖督导噶厦地方政府管理,分设阿里、藏、卫、珞喀、羌塘、达工以及多麦(康)等专区,下辖若干宗、豀(县、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九世班禅在南京设立办事处,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三世达赖在南京设立办事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三世达赖圆寂,国民政府应西藏地方请求,派员前往处理,后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于拉萨。[30]
+
 民国十八年(1929年)九世班禅在南京设立办事处,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三世达赖在南京设立办事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三世达赖圆寂,国民政府应西藏地方请求,派员前往处理,后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于拉萨。
青藏高原——拉萨
+
=== 青藏高原——拉萨===
青藏高原——拉萨
+
=== 现代发展===
 
 
现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青藏高原的交通面貌有了改善,陆续实现“通汽车、通飞机和通火车”的目标:1954年12月25日,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正式通车;1956年5月26日,北京至拉萨的航线试航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青藏高原的交通面貌有了改善,陆续实现“通汽车、通飞机和通火车”的目标:1954年12月25日,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正式通车;1956年5月26日,北京至拉萨的航线试航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青藏高原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为发展特色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青藏高原特色经济体现在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过程。特色农牧业有高原牧业、种植业;特色工业有清洁能源地热、风能、水电等产业、优势矿业、民族特需品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有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但高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青藏高原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为发展特色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青藏高原特色经济体现在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过程。特色农牧业有高原牧业、种植业;特色工业有清洁能源地热、风能、水电等产业、优势矿业、民族特需品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有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但高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下。
 +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11 高原文化 编辑
+
== 高原文化==
象雄文化
+
 
象雄文化遗址
 
 
 象雄文化遗址
 
 象雄文化遗址
 +
 
 象雄,是青藏高原在吐蕃还未崛起之前的名称,它分为里、中、外象雄三部分,分别为以今天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穹隆银城、那曲地区尼玛县当惹琼宗、昌都市丁青县琼波孜珠山为中心的历史疆域。象雄文化以阿里冈底斯山一带冈仁波齐为中心而发端,从初期敬畏宇宙自然,开始对神山、圣湖、神灵等原始崇拜,列为原始的“本”的意识形态,然后逐渐形成了象雄文化中各个有所仪式或内容区别的“本教”,例如笃本、恰本等等,比较混乱的存在在象雄文化中。萨满教就是属于象雄文化中本教早期的一类教派,以杀生祭祀、巫术、占卜等为主要的仪轨。
 
 象雄,是青藏高原在吐蕃还未崛起之前的名称,它分为里、中、外象雄三部分,分别为以今天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穹隆银城、那曲地区尼玛县当惹琼宗、昌都市丁青县琼波孜珠山为中心的历史疆域。象雄文化以阿里冈底斯山一带冈仁波齐为中心而发端,从初期敬畏宇宙自然,开始对神山、圣湖、神灵等原始崇拜,列为原始的“本”的意识形态,然后逐渐形成了象雄文化中各个有所仪式或内容区别的“本教”,例如笃本、恰本等等,比较混乱的存在在象雄文化中。萨满教就是属于象雄文化中本教早期的一类教派,以杀生祭祀、巫术、占卜等为主要的仪轨。
  
 
 象雄文化包括医学、建筑学、声明学、因明学、佛学、哲学,以及天文学等体系,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积累,成为青藏高原祖先文明智慧的结晶。[31]
 
 象雄文化包括医学、建筑学、声明学、因明学、佛学、哲学,以及天文学等体系,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积累,成为青藏高原祖先文明智慧的结晶。[31]
  
生活习惯
+
=== 生活习惯===
 ●穿着
+
 ●穿着 藏袍
  
藏袍
 
藏袍
 
 
 在藏族集镇与农村,男女上身都以藏袍为主,男子下身穿长裤,妇女下身穿长裙。藏袍大多以氆氇(以牦牛织成的布)、毛料或呢料制成,颜色多为黑、褐或深灰,大襟宽腰,领口袖口镶有花边,因袍长过人,穿时将腰部提起系上腰带。[32]
 
 在藏族集镇与农村,男女上身都以藏袍为主,男子下身穿长裤,妇女下身穿长裙。藏袍大多以氆氇(以牦牛织成的布)、毛料或呢料制成,颜色多为黑、褐或深灰,大襟宽腰,领口袖口镶有花边,因袍长过人,穿时将腰部提起系上腰带。[32]
  
●饮食
+
=== ●饮食===
  
 
1.酥油
 
1.酥油
行 488: 行 409:
 
 帐篷是藏民夏天游牧期间的居所,为了便于游牧的搬迁,帐篷设计简单、拆迁容易,中央以木杆支撑,周围以毛绳拉开钉在地上即可。帐篷内的空间大约在10-15平方米,内有以石头围成的灶台,可作简单炊煮。帐篷以氆氇缝制而成,质地粗厚坚韧,相当保暖。[32]
 
 帐篷是藏民夏天游牧期间的居所,为了便于游牧的搬迁,帐篷设计简单、拆迁容易,中央以木杆支撑,周围以毛绳拉开钉在地上即可。帐篷内的空间大约在10-15平方米,内有以石头围成的灶台,可作简单炊煮。帐篷以氆氇缝制而成,质地粗厚坚韧,相当保暖。[32]
  
●传统娱乐
+
=== ●传统娱乐===
  
 
1.藏族歌舞
 
1.藏族歌舞
  
 
 藏族歌舞
 
 藏族歌舞
藏族歌舞
+
 
 
 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一般分“跳果谐”、“跳弦子”、“卓”和“热巴”等几种。[32]
 
 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一般分“跳果谐”、“跳弦子”、“卓”和“热巴”等几种。[32]
  
行 517: 行 438:
 
 跑马射箭相传起源于十五世纪,原本只是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后来加入跑马、骑射角力、负重等娱乐活动,而演变成跑马射箭盛会。[34]
 
 跑马射箭相传起源于十五世纪,原本只是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后来加入跑马、骑射角力、负重等娱乐活动,而演变成跑马射箭盛会。[34]
  
12 旅游景点 编辑
+
== 旅游景点==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是中国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35]
 
 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是中国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35]
  
 
 大昭寺
 
 大昭寺
大昭寺
+
 
大昭寺
 
 
 大昭寺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旧城八角街中心。始建于7世纪中叶,现存建筑为11世纪以后陆续建成的。寺坐东朝西,总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多平方米。分前庭、主殿和拉章(活佛公署)三部分。主殿居中,厅堂环绕。寺院建筑风格为汉藏合璧,浑然一体。
 
 大昭寺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旧城八角街中心。始建于7世纪中叶,现存建筑为11世纪以后陆续建成的。寺坐东朝西,总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多平方米。分前庭、主殿和拉章(活佛公署)三部分。主殿居中,厅堂环绕。寺院建筑风格为汉藏合璧,浑然一体。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
+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意为宝贝园林,由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命名。初为达赖喇嘛的夏宫,从七世达赖喇嘛开始,历辈达赖喇嘛夏天都要从冬宫布达拉宫移居于此,在此处理政务。现已作为公园,对外开放。整个公园由建筑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占地约36万平方米。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意为宝贝园林,由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命名。初为达赖喇嘛的夏宫,从七世达赖喇嘛开始,历辈达赖喇嘛夏天都要从冬宫布达拉宫移居于此,在此处理政务。现已作为公园,对外开放。整个公园由建筑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占地约36万平方米。
  
 
 塔尔寺
 
 塔尔寺
塔尔寺
+
 
塔尔寺
 
 
 塔尔寺坐落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山坳及溪水之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堤塔、过门塔等。整个寺院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融会了汉藏两种庙宇的建筑传统。
 
 塔尔寺坐落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山坳及溪水之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堤塔、过门塔等。整个寺院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融会了汉藏两种庙宇的建筑传统。
  
13词条图册
+
 
1 / 3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区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区
 
青藏高原牧区青藏高原牧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
 
1.
行 655: 行 563:
 
 词条标签:
 
 词条标签:
 
 自然现象 自然 生物物种 地理 地点 地形地貌
 
 自然现象 自然 生物物种 地理 地点 地形地貌
 +
==视频==
 +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海拔最高的高原 内容简介  2021年03月19日发布===
 +
{{#iDisplay:k3234rgepdd|寬度|高度|qq}}
 +
===美女实力演唱《青藏高原》,高音真是绝了,厉害!  2021年04月03日发布===
 +
{{#iDisplay:p32375bdm0z|寬度|高度|qq}}
 +
===【李娜】青藏高原 | 天籁之音唱响第三极,那就是青藏高原 2021年03月29日发布===
 +
{{#iDisplay:g3236j9g1a9|寬度|高度|qq}}
 +
===云朵挑战《青藏高原》高音震撼全场  2021年03月08日发布===
 +
{{#iDisplay:q3232gwez2k|寬度|高度|qq}}
 +
==参考来源==
 +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
[[Category:671 華北地區]]

於 2022年5月16日 (一) 23:54 的最新修訂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占全中國23%面積,被譽為「世界屋脊」「第三極」。

它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北緣,平均海拔4000m以上,為東亞、南亞等許多大河流發源地。

快速導航 :大事記詞條圖冊關係表知乎精選

中文名稱 :青藏高原

所屬國家 :中國

占地面積 :約250萬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土地、動物、植物、礦產、光照、地熱

區域範圍 :北緯26°~39°,東經73°~104°

主要山脈 :岡底斯山脈、唐古拉山脈等

外文名稱 :Qinghai-Tibet Plateau/Tibetan Plateau

省份 :青海

海拔高度 :3000-5000米

方言 :藏語

別名 :青康藏高原、世界屋脊、第三極

發源河流 :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等

展開:

概況:知乎精選最新

大事記

2006年

青藏鐵路

建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做出的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鐵路2006年7月1日9:00全線通車[1]

2001-2002

青藏鐵路於2001年6月29日開工,當年完成投資11.8億元,格爾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線改造完成,實現了首戰告捷[2]。2002年完成投資53.2億元。6月29日開始鋪軌,年底順利到達崑崙山。青藏鐵路建設的全面攻堅年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6億元。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樑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3]

形成演化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4]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開始向北向亞洲板塊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崑崙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着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着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

隨着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並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抬升過程不是一次性的猛增,也不是勻速的運動,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曾達到每年7厘米,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青藏高原全貌圖

地質地貌

地質環境

●地質構造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崑崙、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

高原北面的祁連-柴達木、崑崙、巴顏喀拉構造帶等屬於歐亞古陸南緣的構造帶,在早中元古代結晶基底上,發育了早古生代優地槽,加里東運動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皺基底,晚古生代轉化為穩定的蓋層。

高原南面的岡底斯、喜馬拉雅構造帶,在中晚元古代結晶基底上整合遞變,從早古生代開始發育了地台蓋層,海相沉積一直延續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疊世廣泛發育了岡瓦納相冰海雜礫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岡瓦納古陸北緣的微陸塊。 ●地層結構

青藏高原被若干條板塊縫合帶分為7個地層區:

祁連地層區:主體由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組成的結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變質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夾變質碎屑岩組成的褶皺基底構成。

柴達木地層區:被厚達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岩所覆蓋,基底岩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積變質綠片岩系。

崑崙地層區:由下中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下古生界綠片岩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積蓋層組成。

巴顏喀拉地層區:在東崑崙-西秦嶺以南,龍門山以西與金沙江之間,以廣泛出露三疊系復理石砂板岩為特徵。

羌塘-昌都地層區:介於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與班公錯-怒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

岡底斯地層區:介於班公錯-怒江縫合帶與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中上元古界結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

喜馬拉雅地層區:中上元古界結晶片岩沿高喜馬拉雅出露,稱珠穆朗瑪群和聶拉木群。

地層

●地殼結構

青藏高原地殼、上地幔介質在縱向與橫向上均呈現出明顯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着清楚的塊-層結構:縱向分層,橫向分塊。岩石圈厚度約140~170公里,地殼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地殼厚度在東西方向上較均勻,變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變化較大,在幾個主要斷裂帶上,莫霍面均發生錯斷。例如,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北側,莫霍面比南側抬升了8公里。同周圍的地塊相比,青藏高原地殼厚度要大一倍。

●岩漿地帶

1.祁連構造岩漿帶

祁連構造岩漿帶除早古生代有巨厚中基性火山噴溢外,沿中祁連隆起帶還發育了兩條花崗岩帶,以花崗岩、片麻狀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為主,形成巨大岩基。

青藏高原

2.柴達木構造岩漿帶

柴達木構造岩漿帶的岩漿活動主要見於盆地邊緣,下古生代堆積了巨厚的中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成為褶皺基底的主體。

3.金沙江構造岩漿帶

金沙江構造岩漿帶有兩條花崗岩帶與金沙江蛇綠混雜岩及三疊紀巴塘群中基性火山岩帶相伴。主要為石英閃長岩和花崗閃長岩,具同熔型特徵。

4.唐古拉構造岩漿帶

唐古拉構造岩漿帶與班公錯-怒江蛇綠岩帶相伴,在其南側以花崗閃長岩、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形成岩基;在其北側,以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為主,呈小岩株,侵入於侏羅系中。

5.岡底斯構造岩漿帶

岡底斯構造岩漿帶由鈣鹼性中酸性-酸性侵入雜岩組成巨大岩基,南北寬50~100公里,沿岡底斯山東西綿延千餘公里,向西與拉達克花崗岩相連。

6.拉格崗日構造岩漿帶

拉格崗日構造岩漿帶沿喜馬拉雅低分水嶺,東起康馬,向西經拉格崗日,至馬拉山,展布着一個穹隆帶。穹隆核部為花崗岩。

青藏高原

●地震活動 青藏高原地質帶

青藏高原地區是世界上發生大陸內地震的主要地區,不但地震強度大、頻次高、而且活動規律性強。青藏高原十分強烈的地震活動,是現代構造活動的表現,高原四周都是逆沖事件,內部散布着拉張性的地震活動,這一地震活動規律表明,高原的隆生是現今青藏地區地質構造活動的主要形式和地震活動的背景。此外,青藏高原南部位於板塊碰撞邊界,但近代地震活動並不強烈。而高原西緣的逆沖性地震活動非常強烈。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的總體地震活動總體呈現4大特點:

一是分布面廣,並伴有少量火山活動;

二是地震活動強度高,截至2013年的近50年間,青藏高原7級以上地震多達40餘個,歷史最高震級達8.5級(1950年察隅地震);

三是地震密集發生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兩大特殊構造區,殼內強震活動基本位於地殼厚度大於35千米的地區;

四是有兩個中深源的地震活動中心,分別是帕米爾一興都庫什地區和緬甸地區,最大震源深度383千米。

地貌特徵

青藏高原地貌圖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勢險峻多變,地形複雜,其平均海拔遠遠超過同緯度周邊地區。青藏高原各處高山參差不齊,落差極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占青海全省面積的60.93%,占西藏全區面積的86.1%。區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也有海拔僅1503米的金沙江;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魯藏布江河谷平原僅有3000米。總體來說,青藏高原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相對於高原邊緣區的起伏不平,高原內部反而存在一個起伏度較低的區域。

青藏高原是一個巨大的山脈體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組成。由於高原在形成過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響,所以高原面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形,使整個高原的地勢呈現出由西北一東南的傾斜的趨勢。高原面的邊緣被強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區,山、谷及河流相間,地形破碎。

冰川

青藏高原邊緣區存在一個巨大的高山山脈系列,根據走向可分為東西向和南北向。東西向山脈占據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是主要的山脈類型(從走向劃分);南北向山脈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東南部及橫斷山區附近,這兩組山脈組成了地貌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東北向的山脈平均海拔高度普遍偏高,除祁連山山頂海拔高度為4500米-5500米之外,崑崙山、巴顏喀拉山、喀喇崑崙山等的山頂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許多次一級的山脈也間雜其中。兩組山脈之間有平行峽谷地貌,還分布有數量廣泛的寬谷、盆地和湖泊。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緯地區面積最大、範圍最廣的多年凍土區,占中國凍土面積的70%。其中青南一藏北凍土區又是整個高原分布最為廣泛的,約占青藏高原凍土區總面積的57.1%。除去多年凍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較低區域內還分布有季節性凍土,即凍土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凍結、融化交替出現,呈現出一系列融凍地貌類型。另外,青藏高原上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也廣泛分布。 科考成果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發布了首期成果:科考發現,岡底斯山先於喜馬拉雅山隆升到現在的高度。喜馬拉雅山阻擋南亞季風氣團向北傳輸,使青藏高原逐漸變干變冷。高原隆升後,青藏地區生物形成「走出西藏」和「高原樞紐」共存的模式演化。

過去50年來,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冰川面積退縮了15%,高原多年凍土面積減少了16%;青藏高原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數量從1081個增加到1236個,湖泊面積從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4.74萬平方公里;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中亞阿姆河、錫爾河和塔里木河數十條支流徑流量增長更為顯著。亞洲水塔失衡伴隨災害頻發,2016年西藏阿里地區阿汝冰川發生冰崩,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威脅亞洲水塔命運,需要建立科學預警體系。

過去35年間,青藏高原生長季平均植被指數顯著增加,但2000年以來其增加趨勢減緩;青藏高原碳匯功能顯著增加,但未來氣候變暖導致的凍土融化可能降低生態系統碳匯功能;高山樹線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但壓縮了高寒灌叢—草甸的生存空間,可能提高高海拔特有物種消失的風險;氣候變暖對農業生態系統也造成潛在風險。[6]

區域範圍

位置境域

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除西南邊緣部分分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等國外,絕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

區域劃分

根據青藏高原不同地區的地形地貌特點,可將其分為6個亞(高原)區。

名稱 簡介

藏北高原 藏北高原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岡底斯山、崑崙山和唐古拉山之間。海拔一般在45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的核心部分。地面起伏不大,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很高的山脈,但它們的相對高度不大。很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 藏南谷地 藏南谷地又稱藏南山地。在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同岡底斯山間。為雅魯藏布江等河上遊河谷地。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300~500千米。海拔3000~4000米。河谷沿岸多局部平原。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地處東經90°16′~99°10′、北緯35°20′~39°25′之間,是青海省內最大的高原盆地。東西長800公里,南北最闊處400公里,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轄區。 祁連山地 祁連山地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北與東同甘肅省河西走廊為鄰,南靠柴達木盆地,由斷塊山脈與谷地組成。東西長1200千米,南北寬250~400千米,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山間盆地和谷地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間,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很多,西段地勢高,平行嶺谷緊密相間。 青海高原 青海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北部分。在今青海省中、南部。北起布爾汗布達山、祁連山,南至四川西北邊境,東到西傾山,西南抵唐古拉山。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點為崑崙山的布喀達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點在民和縣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 川藏高山峽谷區 川藏高山峽谷區在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區東部和雲南省西北部。為青藏高原東南部,山河相間。自東向西,有九頂山、岷江、邛崍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礱江、沙魯里山、金沙江、寧靜山、瀾滄江、怒山、怒江等。海拔3000~4500米。

氣候特徵

總體特點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點: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乾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崑崙山中西段南翼屬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總時數2500~3200小時。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8]

氣候分區

青藏高原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南翼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地區、喜馬拉雅山南翼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藏東南溫帶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區)溫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藏南溫帶半乾旱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那曲亞寒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羌塘亞寒帶半乾旱高原氣候地區、阿里溫帶乾旱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阿里亞寒帶乾旱氣候地區及崑崙寒帶乾旱高原氣候地區等10個氣候區。[8]

產生影響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氣候變化的啟張器和調節器。該區的氣候變化不僅直接驅動中國東部和西南部氣候的變化,而且對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響,甚至對全球的氣候變化,也具有明顯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調節性。

水系狀況

概況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區域內祁連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和一岡底斯山是內外水系分界線。這條內外水系的分界線將青藏高原的河流分為外流區與內流區兩部分。外流區主要位於高原東部及東南部,如注入太平洋的黃河、長江,以及注入印度洋的西南水系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等;內流水系大多位於高原西北部,主要指的是羌塘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及局部小塊的封閉湖盆。大多數內流河的河水會注入這些窪地中,形成為數眾多的鹹水湖。

內流區由於受到高大山脈的阻擋,使得暖濕空氣難以到達,降水稀少;而日照充足,又使蒸發量相對較大,因此內流河大都徑流量較小且流程較短;內流河大多以冰雪融水為主要補給水源,因此季節性變化明顯,夏季為汛期,冬季普遍結冰,常發生斷流現象,也就是說間歇性河流多;因內流河大多注入盆地或窪地,因此形成了數量眾多的鹹水湖泊,如著名的青海湖、納木錯等。

外流區可分為黃河水系、長江水系和西南水系長江和黃河均注入太平洋,屬於太平洋水系;西南水系有4個分支,包括瀾滄江、怒江、恆河一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河(起源於藏西南邊緣),均注入印度洋,屬於印度洋水系。在外流河水系中,黃河、長江、雅魯藏布江支流眾多,流域寬廣,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外流水系類型。由於外流水系大多起源於藏東南或東部,所以其補給的主要方式是雨水補給。因此與內流河相比,外流河水量巨大,流程也長,其流經地的兩岸,常因為侵蝕、堆積而形成大小不一的衝擊平原或台地。

主要河流

青藏高原是中國眾多河流的發源地,南部與東部的邊緣山區河網密集,較大的外流河有屬於印度洋水系的雅魯藏布江(大支流有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曲與帕隆藏布等)、怒江、朋曲及屬於太平洋水系的長江、黃河與瀾滄江等大河的上游段。

重要河流

名稱 簡介 圖片 長江 長江源於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南側的冰川。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脈最大的冰川分布中心。

黃河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980米),以卡日曲為正源,向東北和瑪曲、扎曲匯合後,東流注入扎陵湖、鄂陵湖。

瀾滄江 瀾滄江是中國西南地區大河之一。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縱貫西藏東部和南西部,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中國國境。

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大河之一,流貫在青藏高原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

雅魯藏布江 怒江 怒江又名潞江,古稱黑水、瀘水,為中國西南地區大河之一。它發源於青藏邊境唐古拉山中段南麓,向南流經西藏東部和雲南西部。

主要湖泊

青藏高原湖區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個,面積44993.3平方公里,大於10平方公里湖泊有346個,總面積為42816.10平方公里,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9.5%。該區湖泊以鹹水湖和鹽湖為主,較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錯、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鄂陵湖等。[12]

重要湖泊

名稱 簡介 圖片 青海湖 青海湖古稱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為「青色的湖」。在青海省東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間。系斷層陷落所成。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13]

色林湖 色林湖湖面高度4530米,湖水面積1640平方公里,湖水礦化度18.27700毫克/升。是中國第三大鹹水湖。扎加藏布河注入此湖。[14] 色林湖

納木錯 納木錯位於念青唐古拉山的北面,當雄和班戈縣境內,海拔47l8米,面積1940平方公里,全名為納木錯秋莫多古貢扎瑪,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14] 納木錯

班公湖 班公湖是青藏高原西部與克什米爾地區交界的國際性湖泊,東西走向,長約15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42米。[14] 班公湖

主要山脈

名稱 簡介 圖片 崑崙山脈 崑崙山脈西起新疆境內帕米爾高原,東至青海西部及四川西北的山脈,總稱為崑崙山系,是亞洲中部巨大山系。長2500公里,包括帕米爾高原、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阿爾金山及藏北的可可西里山等。

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及巴基斯坦東北部,東延至中國西藏自治區北部,全長約40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6,000米以上。多雪峰和巨大冰川。

唐古拉山脈 唐古拉山脈橫臥青藏高原中部,西接喀喇崑崙山,東南延伸接橫斷山脈怒山,是西藏自治區與青海省的界山。它北起小唐古拉山,南至西藏安多一線,南北寬達160公里。唐古拉山的主體部分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但相對高度多在500米左右。

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位於四川、雲南兩省西部及西藏東部呈南北走向山脈的總稱,海拔2000~6000米。北部山嶺多雪峰冰川,河谷深切,地形險峻,海拔在4500~5000米,最高峰貢嘎山達7590米。

岡底斯山 岡底斯山西起阿里地區獅泉河,南界印度河上源噶爾藏布及雅魯藏布江上游谷地,為藏北與後藏的分界線。長1040公里,南北平均約80公里,山嶺平均海拔5800~6000米。

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在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邊境地帶,東段進入中國境內。地處西藏高原和南亞次大陸之間。山系西起克什米爾的喃咖帕爾巴特峰(海拔8126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7756米),略呈向南突出的弧形,長約2450千米;南北寬200—350千米;總面積594400平方千米。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脈位於西藏自治區中東部。近東西走向。西側岡底斯山脈,東側橫斷山脈。全長1400公里,平均寬80公里。平均海拔5000~6000米。[15]

資源概況

水資源 青藏高原的水資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種水體形式存在,並以河川徑流為主體。外流水系流域面積占高原總面積的53.56%。青藏高原南部和東南部河網密集,為亞洲許多著名大河發源地,如長江、黃河、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印度河等。青藏高原地表水以河川徑流為代表,年均總資源量為6383億立方米。高原冰川總面積4.9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融水量約為350億立方米。高原湖泊總面積36889平方千米。青藏高原地表水和地下水總量6386.6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8.35%。水資源總量占中國的22.71%。

土地資源

青藏高原土地資源地域分布明顯,數量構成極不平衡。宜牧土地占總土地面積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農土地占0.9%,暫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積占34.5%。宜農土地資源主要集中於高原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干支流谷地,東南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干支流谷地,東北部黃河及湟水谷地,北部柴達木盆地周圍。按氣候、水利、土質、坡度等限制因素劃分耕地資源,一等土地占17.7%,二等土地占27.6%,三等土地占53.1%,其餘1.5%等外地屬退耕土地。宜牧土地資源分布在人口稀少的高寒無林地域,草地生態環境不一,宜牧的性能差別也很大。宜林土地中有95%集中於南部喜馬拉雅山地和東南部橫斷山區,在高原東北部的祁連山、東崑崙——西秦嶺及河湟谷地也有零星分布。[8][16]

動物資源

青藏高原

低等動物方面,僅西藏有水生原生動物458種,輪蟲208種,甲殼動物的鰓足類59種;昆蟲20目、173科、1160屬、2340種。脊椎動物方面,在整個青藏高原有魚類3目、5科、45屬、152種;陸棲脊椎動物共有3生3屬、1047種,占中國該類動物總數的43.7%。在己列出的中國瀕危及受威脅的1009種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170種以上,高原上瀕危及受威脅的陸棲脊椎動物已知有95種(中國現列出301種)。

植物資源

青藏高原有維管束植物1500屬、12000種以上,約占中國維管束植物總屬數的50%以上、總種數的34.3%。

●草地

青藏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區,全區天然草地類型歸結為高山草甸草地類、高山灌叢草甸草地類、亞高山疏林灌木草甸草地類、高山草原草地類、高山山地荒漠草地類、高寒沼澤草地類、山地灌叢草地類和高山稀疏及墊狀草地類八類。高山高寒草地是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草地類型。

●森林

青藏高原地區是中國重要的林區,還是中國少有的原始林區,常見的樹種有喬松、高山松、雲南松、鐵杉,大果紅杉、西藏柏和祁連圓柏等,其森林類型主要有亞高山暗針葉林帶、松林、亞熱帶長綠闊葉林、低山熱帶森林、落葉闊葉林和落葉松林等。青藏高原雖然森林類型多樣、樹種繁多,但森林覆蓋率低,而且分布不均勻;森林面積也較小,但其森林蓄積量和單位面積蓄積量較高,特別是西藏,森林蓄積量達到22.66億立方米。

●經濟作物

青稞藏語稱為「乃」,也稱裸大麥,米大麥。青稞產於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等藏區,是藏民的重要食物之一。青稞在藏區栽培的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大,最多可達到80%以上。青稞屬大麥類,分為白色和黑色兩種,生長期約四個月,具耐寒、耐旱的特性,所以適宜生長在寒冷、乾旱、無霜期短的青藏高原地區。

高原草地

礦產資源

青藏高原地域廣闊,有着漫長而複雜的地質歷史,有形成於各種環境下的豐富物質。已發現的100多種礦產資源中,已探明部分儲量的有近70種,其中鉻、銅、鉛、鋅、水晶、石棉、鹽湖、水熱礦產儲量較大;銀、金、錫、鉑族元素、稀土元素礦產儲量也比較可觀。

青藏高原的銅礦分布廣泛,規模和儲量都較大,礦床類型多,伴生礦種多,常常是與鉛、鋅、鑽、銀等礦共生的複合型多金屬礦床。最典型的銅礦是藏東的玉龍銅礦,初步探明銅金屬資源儲量達650萬噸。

光照資源 青藏高原光照資源豐富。年太陽總輻射量為5000~8500兆焦耳/平方米,多數地區在65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只有東南部和東部少數地區在65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下。年日照時數除東部、南部少數地區少於2500小時外,大多數地區為2500~3400小時。光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季節分配較均勻,有利於農業和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18]

地熱資源 地熱 地熱 青藏高原的地熱資源特點是熱田多、分布廣、熱儲量高。青藏高原的溫泉多達600多處,其中許多都是高溫沸泉,溫度超過了當地的沸點,特別是藏南沿雅魯藏布江及其兩側,大量的高溫沸泉、間歇泉和噴氣孔廣泛分布。羊八井地熱田成為中國較早開發的一個地熱田,被用來發電、取暖和溫室灌溉等。

環境問題

冰川消融

同其它冰原地區相比,青藏高原顯得更為脆弱,積雪融化速度快得驚人。截至2010年的一個世紀時間裡,青藏高原地區平均溫度升高了2.6華氏度,為全球升溫速度的2倍。在部分地區,升溫速度甚至更快。同時,青藏高原的冰川大都處於高海拔低緯度地區,這就意味着這些冰川對於氣候變化尤為敏感,因此融化速度會進一步加快。[19]

1984-2014年的約30年間,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的冰川面積由5.3萬平方公里縮減至4.5萬平方公里,退縮了15%。中國有46000多條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短期內會造成江河流水量增加,長此以往,一旦部分冰川消亡或冰川面積減小,其下游徑流就會逐漸減少。

土地沙化

青藏高原處於對流層中上部,大氣活動劇烈頻繁,為沙塵進入大氣並進行遠距離傳輸提供了足夠的動力。此外,青藏高原存在的大片流動沙丘和荒漠化土地又為沙塵天氣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如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黃河、長江源地區都有大片活動沙丘。此外,高原的沙漠化面積也在劇增。

中國沙塵暴的主要發生區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其中,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沙塵暴發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並隨時間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相對於其他沙塵暴發生區,高原更容易將沙塵等細粒粉塵物質揚升到5500米高空,而此高度的西風急流正是亞洲粉塵遠程傳輸的主要動力,甚至可以將沙塵傳往遙遠的北太平洋地區。

水土流失

據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積為38.2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國土面積的49.1%,並且每年還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大。黃河、長江、瀾滄江流域在青海境內的水土流失面積,分別占39.5%、31.6%和22.5%,成為水土流失的重災區。[22]

水土流失(長江源)

人文歷史

原始社會

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長江的發源地,遼闊的高原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但是,由於高原地理環境和其它因素的限制,考古工作者僅在20世紀的前半期,於甘、青接壤的黃河兩岸,曾有一些採集和發現;進入50年代以後,才在整個高原開展了考古調查發掘。

青藏高原

舊石器時代的遺物,曾在西部阿里地區,東部橫斷山,北部崑崙山,南部喜馬拉雅山區,採集到打制石器。中石器時代的遺蹟,經初步鑑定有申扎、聶拉木兩處。新石器時代的遺蹟,幾乎遍布西藏自治區及毗鄰地區,分別有石器和其它器物發現。

迄今已發現的不同時代的石器,其器形及加工,都具有黃河流域的石器特徵,又帶有一定的地方特點。細石器的年代尚待鑑定,但亦與中國北部、西部的細石器同屬一種類型。[

商周至唐

青藏高原自古以來居住着以遊牧為主的西羌諸族部。商代泛稱「羌方」;周代稱西部邊民為戎人,南部邊民為蠻人;秦、漢之際,始稱諸族部為亞羌人;後漢王朝曾與甘、青地區的先零、燒當諸羌部有往來,諸羌又與西藏地方的唐托、發羌諸部有聯繫。

4世紀初,鮮卑族吐谷渾部從遼東沿陰山西遷至甘、青地區,建立地方政權,與青海的西海諸族部和西藏的蕃域諸族部的西羌人,有了直接往來。隋代統一中國,勢力遠及青海湖以西,除與吐谷渾部交往,還與西女國、大羊同、蘇毗、党項、附國、西南諸蠻等諸羌部也有通好往來,並通過諸羌部接觸到白蘭、嘉良、悉補野等部。

悉補野部是善域諸族部的一支,世居雅隆河流域,到6世紀與7世紀之交的隋開皇年間,逐漸成為蕃域諸族部聯盟的首領,勢力遍及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廣闊地區。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古西羌150餘族部兼併融合,組成了幾個地方政權。

公元7世紀初期,唐朝代隋而興。約略與此同時,雅隆河谷匹播城的悉補野部首領,先後征服波堡、娘堡、工堡、達堡以及珞域、門域、小羊同(象雄)等十餘地區諸部族,定都邏姿(邏些),建立了吐蕃王朝。

青藏高原農業種植區

吐蕃贊普(王)於本部設置烏如、要如、葉如、如拉等四大軍政區域,並西據羊同、北入蘇毗(孫波)、東抵爾多彌,先後占領白蘭、党項(彌藥),西山諸國、吐谷渾(阿柴)、于闐(李域),勃律諸屬國,長期與唐朝爭奪西域四鎮,到8世紀後期,與唐朝的朔方、河西、隴右、劍甫諸道節度對峙,武力遠及南沼(絛域)、泥婆羅、天竺(印度)、以及大食、突厥等國,設置了于闐(李域)、沙州、涼州、多彌、武勝軍、東道等重鎮駐軍,雄霸祖國西睡,為青藏高原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卓越光輝的貢獻。

9世紀中葉,贊普遇弒,吐蕃王朝滅亡。吐蕃本土王族分裂內鬨,長期交爭不已,吐蕃轄地諸部族紛紛自立,甘、肅、瓜、沙等州為唐朝規附。不久,整個青藏高原上進發了奴隸和屬民大暴動,吐蕃在各地的建制被徹底摧毀,蕩然無存。

五代兩宋

公元10世紀初至13世紀後期,中原地區歷經梁、唐、晉、漢、周和北宋、南宋的政權更迭,實力轉弱,無暇西顧;自宋初以大渡河劃界,更與吐蕃諸部往來阻隔。僅只有西涼(六穀)、邈川等地方首領,曾接受過朝廷的封贈。以党項(彌藥)人為主體的西夏王朝,構成宋代北部威脅,而青海唃廝羅(宗喀)政權,則是宋朝屏輔。

在吐蕃王朝故土,分為烏思(前藏)、藏(後藏)、納里速三個地方,除磨榆(拉達克)、古格、布讓三處政權傳世較長;其餘如亞澤、邏娑、武三咩、雅隆等地方政權均始終未能得到發展;在桑噶、達堡、工堡、波堡等地及藏曲河流域仍然處在彼此不相統屬的分裂割據狀態。從11世紀以後,逐漸形成了若干政教合一封建制度的地方政權。在吐蕃王朝,舊日轄地,門域、珞域和喀木、脫思麻等處,更加分散成為眾多的遊牧群落;而吐蕃王朝極盛時期,曾抵達過的大理、于闐(李域)、加濕彌羅,則逐漸與當地諸部族交錯雜處。

元朝時期

進入13世紀後期,元朝統一全中國,由中書省在甘肅、陝西、雲南等地設置行省的同時,開始「郡縣吐蕃之地」正式在青藏高原各地建政設治。元朝以青藏高原為吐蕃王朝故地,遂統稱其地為「吐蕃」;於中央特設宣政院(初名釋教總制院),直轄其地。遇事則設行宣政院,並派官兵前往。

宣改院直轄吐著宣慰使司三處:一、在脫思麻地方;二、在喀木地方;三、為: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在原吐蕃王朝本土。置府於薩斯迦,任命烏思藏地方長官兼宣慰使。在納里速古魯孫,是沿襲吐蕃王朝滅亡以後當地所建磨域(拉達克)、古格、布讓三個地方政權舊制,於納里速(列城)置元帥府。在烏思(前藏)、藏(後藏),則是以當時佛教各派與地方酋豪緊密結合的政教首領、各置六個萬戶、並於兩地方之間置一個萬戶,合為十三萬戶。

明朝時期

明代統一中國以後,裁撤了"宣政院"建置,摒棄了"吐蕃"這一過時的稱謂,改建兩個都指揮使司和一個軍民元帥府,直接受命於朝廷。朵甘都指揮使司:在答思麻及喀木地方,大體上相當於元代吐蕃等處和吐蕃等路兩宣慰使司故地。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最初轄治十三萬戶;不久即以諸王受封而逐漸取代。

青藏高原牧區

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即納里速古魯孫舊轄拉達克、古格、布讓三個地方政權。治所在俄力思(列城)。明朝在烏思藏以及與其接壤的的朵甘地區,對於其中五個實力強盛的政教領袖,先後分封王爵,而以列伍棟的怕木竹萬戶受封闡化王之後勢力最強。此外,明朝還封過各教派領袖為若干法王,但法王不能世襲,亦無封地,徒具虛名。僅有大寶、大乘、大慈三法王,在民間有一定的聲望和影響。明朝對高原部族亦泛稱為「西藩人」。[28]

清朝時期

青藏高原荒漠區 清朝設理藩院(清末改理藩部),與六部同等,處理少數民族事務。滿族、蒙古族人總稱藏族為「唐古特人」;稱西藏人為「圖伯特人」;因而稱青藏高原為「唐古特」,稱西藏則為「圖伯特」(西藏英文為Tibet由此而來)。清初廢止明朝朵甘和烏思藏都指揮使司及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建制,停止對諸王的分封,任命各地厄魯特諸部蒙古汗王及土司,土官等管理地方事務。清朝獨崇黃教格魯派,先後冊封了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康熙朝時,分衛(前藏)、藏(後藏)和阿里,定名西藏,並派欽差駐藏辦事。廢除當地蒙古汗王職權。雍正朝時,置青海辦事大臣,駐西寧,管理安多地方事務。又置西藏辦事大臣及幫辦大臣,駐拉薩會同達賴、班禪,督導噶廈政府管理西藏地方事務。至於喀木康地方,一部分由駐藏大臣管理至瀾滄江之東;一部分則由川陝總督管理至金沙江之西,旋歸四川總督管理。直至清末,始在喀木專設川滇邊務大臣一職,會同四川總督及駐藏大臣,管理地方事務。

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各省起義成功,帝制廢除,由中華民國政府批准設置甘肅、四川等省建制,設青海蒙番宣慰使,劃川邊為特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青海省,駐西寧;民國二十八年(1939)建西康省,駐康定。民國初年中央設置管理西藏、蒙古事務機構(民國二十九年起,稱蒙藏委員會),西藏地方推翻駐藏大臣後,未能建成共和體制;中央曾恢復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名號,並任命駐藏辦事長官,由於英國離間和各種原因未能赴任。英國曾策劃將青藏高原劃作內藏、外藏,並企圖吞併門隅、珞瑜、下察隅地區,但始終被歷屆中央政府和達賴所拒絕。達賴迫使班禪離藏旅居內地,衛(前藏)、藏(後藏)和阿里地區遂由達賴督導噶廈地方政府管理,分設阿里、藏、衛、珞喀、羌塘、達工以及多麥(康)等專區,下轄若干宗、豀(縣、區)。

民國十八年(1929年)九世班禪在南京設立辦事處,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三世達賴在南京設立辦事處。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十三世達賴圓寂,國民政府應西藏地方請求,派員前往處理,後設立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於拉薩。

青藏高原——拉薩

現代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青藏高原的交通面貌有了改善,陸續實現「通汽車、通飛機和通火車」的目標:1954年12月25日,青藏、川藏兩條公路正式通車;1956年5月26日,北京至拉薩的航線試航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新中國成立後,青藏高原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為發展特色經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青藏高原特色經濟體現在農牧業、工業、第三產業的各個產業部門和經濟過程。特色農牧業有高原牧業、種植業;特色工業有清潔能源地熱、風能、水電等產業、優勢礦業、民族特需品工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等;第三產業有旅遊業、文化產業等。但高原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下。

青藏鐵路

高原文化

象雄文化遺址

象雄,是青藏高原在吐蕃還未崛起之前的名稱,它分為里、中、外象雄三部分,分別為以今天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穹隆銀城、那曲地區尼瑪縣當惹瓊宗、昌都市丁青縣瓊波孜珠山為中心的歷史疆域。象雄文化以阿里岡底斯山一帶岡仁波齊為中心而發端,從初期敬畏宇宙自然,開始對神山、聖湖、神靈等原始崇拜,列為原始的「本」的意識形態,然後逐漸形成了象雄文化中各個有所儀式或內容區別的「本教」,例如篤本、恰本等等,比較混亂的存在在象雄文化中。薩滿教就是屬於象雄文化中本教早期的一類教派,以殺生祭祀、巫術、占卜等為主要的儀軌。

象雄文化包括醫學、建築學、聲明學、因明學、佛學、哲學,以及天文學等體系,經過數千年的沉澱積累,成為青藏高原祖先文明智慧的結晶。[31]

生活習慣

●穿着 藏袍

在藏族集鎮與農村,男女上身都以藏袍為主,男子下身穿長褲,婦女下身穿長裙。藏袍大多以氆氌(以氂牛織成的布)、毛料或呢料製成,顏色多為黑、褐或深灰,大襟寬腰,領口袖口鑲有花邊,因袍長過人,穿時將腰部提起系上腰帶。[32]

●飲食

1.酥油

酥油是由氂牛奶或羊奶提煉出來的,營養價值很高。將氂牛奶或羊奶稍微加溫,然後倒入「雪董桶」中,攪拌至表面浮上一層脂肪,把脂肪舀起裝入袋中,冷卻後即成酥油。酥油可制酥油茶,或加入糍粑中食用。

2.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最普通的飲料。製作方法是,先將茶磚熬煮成濃稠的茶汁,然後與酥油、佐料一起倒入酥油茶桶中,攪至水乳交融後煮開飲用。青藏高原氣候乾燥,缺少蔬菜,而藏民多以肉食為主,所以清熱敗火的酥油茶是他們日常必不可少的飲料。

3.糌粑

青稞屬於大麥的一種,耐寒、耐旱,生長期短,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將青稞曬乾、炒熟、磨成粉狀,加入酥油撮捏成團,成為「糌粑」,是藏民的主食。

4.青稞酒

青稞酒以青稞釀成,酒精成分在10度左右,味道酸甜,似內地的米酒,更象是四川一帶的醪糟。青稞酒是藏民喜慶宴會不可缺少的飲料,內地入藏的遊人,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能痛快地喝上幾大碗。 藏族傳統的食品還有「包子」(藏式餃子)、酸奶酪及風乾的牛羊肉等。[32]

●住居

1.拉薩

拉薩等大城市一般常見的住宅形式為2-3層的石砌碉樓,人住上層,一樓為倉庫或圈養牲口家畜。牆壁粉刷成白色,陽台、窗前種植花草,在高原晴空萬里的襯托下顯現出一種迷人的油畫般的絢麗色彩。

2.農村

農村的建築多為木石結構的平房,屋頂以夯土打實抹平,堆放氂牛糞及木材等燃料,屋角還插有五顏六色的經旗,在風中飄揚。

3.遊牧區

帳篷是藏民夏天遊牧期間的居所,為了便於遊牧的搬遷,帳篷設計簡單、拆遷容易,中央以木杆支撐,周圍以毛繩拉開釘在地上即可。帳篷內的空間大約在10-15平方米,內有以石頭圍成的灶台,可作簡單炊煮。帳篷以氆氌縫製而成,質地粗厚堅韌,相當保暖。[32]

●傳統娛樂

1.藏族歌舞

藏族歌舞

傳統民歌是藏族民間文學的結晶,運用比喻、聯想、擬人等手法,描寫藏民的生活、風俗、男女感情或歷史故事。一般分「跳果諧」、「跳弦子」、「卓」和「熱巴」等幾種。[32]

2.藏戲

藏戲,藏語叫「阿吉拉姆」,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17世紀時,藏戲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表演。[33]

文化節慶 ●藏曆年

藏族的節慶中,以藏曆過年最隆重。從藏曆12月初,藏人就陸續開始過年的準備,培養青稞苗,準備「卡賽」(以酥油炸制的麵粉點心)、「魯過」(以酥油花雕塑而成的羊頭)、「切瑪」等供品,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34]

●雪頓節

「雪頓」漢意為「奶酪宴會」,又稱藏戲節,西藏自治區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七月一日開始舉行,節期五至七天不等。

●沐浴節

藏族傳統節日。藏語稱「嘎瑪日吉」,意為洗澡。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節期是每年藏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為期7天,故又稱「沐浴周」。

●跑馬射箭盛會

跑馬射箭相傳起源於十五世紀,原本只是宗教性質的祭祀活動,後來加入跑馬、騎射角力、負重等娛樂活動,而演變成跑馬射箭盛會。[34]

旅遊景點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是中國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35]

大昭寺

大昭寺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舊城八角街中心。始建於7世紀中葉,現存建築為11世紀以後陸續建成的。寺坐東朝西,總建築面積二萬五千多平方米。分前庭、主殿和拉章(活佛公署)三部分。主殿居中,廳堂環繞。寺院建築風格為漢藏合璧,渾然一體。

羅布林卡

羅布林卡位於拉薩市西郊,意為寶貝園林,由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命名。初為達賴喇嘛的夏宮,從七世達賴喇嘛開始,歷輩達賴喇嘛夏天都要從冬宮布達拉宮移居於此,在此處理政務。現已作為公園,對外開放。整個公園由建築和園林兩部分組成,占地約36萬平方米。

塔爾寺

塔爾寺坐落在青海湟中縣魯沙爾鎮蓮花山坳及溪水之旁。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經堂、大廚房、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寶塔、太平塔、菩堤塔、過門塔等。整個寺院的建築風格和裝飾手法,融會了漢藏兩種廟宇的建築傳統。


參考資料: 1. 青藏高原-形成原因

2. 青藏高原的形成過程

3. 青藏高原地質

4. 青藏高原-冰川

5. 冰川地貌

6. 生態系統趨好 潛在風險增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首期成果發布

7. 青藏高原的氣候特徵

8. 青藏高原

9. 青藏高原

10. 長江

11. 黃河

12. 西藏大小湖泊共有1500多個 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1/3

13. 青海湖(青海)

14. 青藏高原-湖泊

15. 青藏高原-山脈

16. 青藏高原的自然資源

17. 青稞

18. 中國青藏高原氣候資源特點

19. 青藏高原冰川不斷融化 近20億人生命線受威脅

20. 青藏高原冰川過去30年間退縮15%

21. 青藏高原沙化嚴重可能成全球沙源(組圖)

22. 青藏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水環境急劇惡化

23. 原始社會

24. 唐代以前諸族、部 (公元1-6世紀)

25. 唐時期吐蕃及吐蕃轄地 (公元618-907)

26. 五代、兩宋時期吐蕃諸部 (908-1279)

27. 元朝時期 (1280-1367)

28. 明朝時期 (1368-1644

29. 清朝時期 (1644一1911)

30. 中華民國時期 (1912--1949)

31. 留住塵封數千年的象雄文明

32. 青藏高原-衣食住行

33. 藏戲:中國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34. 青藏高原-文化節慶

35. 布達拉宮

詞條標籤: 自然現象 自然 生物物種 地理 地點 地形地貌

視頻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是海拔最高的高原 內容簡介 2021年03月19日發布

美女實力演唱《青藏高原》,高音真是絕了,厲害! 2021年04月03日發布

【李娜】青藏高原 | 天籟之音唱響第三極,那就是青藏高原 2021年03月29日發布

雲朵挑戰《青藏高原》高音震撼全場 2021年03月08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