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所著的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所著的词)

辛弃疾诗作
圖片來自搜狗网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品原文

青玉案·元夕(1)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2),更吹落,星如雨(3),宝马雕车(4)香满路。凤箫(5)声动,玉壶(6)光转,一夜鱼龙舞(7)。

蛾儿雪柳黄金缕(8),笑语盈盈(9)暗香(10)去。众里寻他(11)千百度(12),蓦然(13)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14)处。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韵脚

东风夜放花千树【shù】,更吹落星如雨【yǔ】。

宝马雕车香满路【lù】,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wǔ】。

蛾儿雪柳黄金缕【lǚ】,笑语盈盈暗香去【qù】。

众里寻他千百度【d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hù】。

大致上韵脚是【u】

词牌

青玉案:“案”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也有前片第五句不用韵者。上去通押。

字词注释

(1)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2)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4)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5)凤箫:箫的名称。

(6)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

(7)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宋 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8)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9)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10)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11)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12)千百度:千百遍。

作品译文

译文:入夜一城花灯好像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像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