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岛看海(张津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岛看海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青岛看海》中国当代作家张津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青岛看海

或许是一直生活在北方的缘故吧,我从小就对大海充满了向往,梦想着哪一天亲眼看一看浩瀚的大海,感受那宽广的胸襟

今年,在青岛中石油七建公司设计研究院工作的次子早早就给我们买好了去青岛的火车票。7月暑期到了,我和妻子、长子、长媳、孙女登上了南下的火车,于25日中午来到了日思夜想的著名海滨城市青岛,来到了梦幻中的大海。

哪里是观海的最佳位置 ?来之前我拟定了栈桥至崂山的旅行线路,其栈桥、海水浴场、鲁迅公园、海底世界、八大关、五四广场、石老人海水浴场、崂山风景区都代表了青岛海域的特点。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看海无疑第一站就从这里开始,我们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向南,跨过滨海大道径直来到青岛湾中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的栈桥西边浴场,呵!浩瀚的大海立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远眺海面,只看见蓝蓝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都分不清是水还是天.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铺连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座座岛屿

看着大海,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长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脱了鞋光着脚走进了海水,儿媳带着孙女也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岸边的礁石边轻抚海水。这时海水涨潮了,清凉而带腥味的海风不时地拂过我们的脸面,不一会儿,海水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像一座座滚滚动的小山,有的撞了海边的礁石上,溅起好高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声音!刚才我们还在尽情的感受海水的惬意,但转瞬间更大的海浪咆哮着冲上来,衣服和鞋袜冲得湿漉漉的,我们上岸登桥。

近观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听导游介绍,栈桥始建于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专用军事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 。三十年代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身延长至440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名胜。我们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真爽啊,缓缓走在桥上尽享海风的吹拂,只有三岁多的小孙女竟高兴地跳了起来:“太凉快了!太舒服了!”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桥墩,击起万千碎玉,绽放出无数纷飞的浪花。桥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桥的两侧多是一些商贩面向游客推销的各种海产品,游客们饶有兴趣地选购着花样繁多的纪念品。小孙女被东侧的小金鱼吸引住了,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中年男人 用密封的塑料带盛满水里面放养2—3条红色的小金鱼以每袋5元价格招揽顾客,孙女拿起一袋天真地说:“多可爱的小金鱼啊!”见孩子喜欢,我便付了款。不知不觉中已走至“回澜阁”,沿其四周放眼望去,又是一番怡人风景,波浪汹涌的蔚蓝色大海上成百上千只海鸥在低飞回翔,各种舰船穿梭来往,南面不远处的“小青岛”近在咫尺,凭栏眺望,只见小青岛山岩峻秀,林木翁郁,红礁碧浪,绿树白塔,如芙蓉出水。小青岛与栈桥同样被看作是青岛的象征,面积仅为1.2公顷。 1898年,德国占领后在岛上建灯塔。解放后,一直为我海军沿用,并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修建,现塔高15.5米,塔身白色,呈八角形,是国内外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标志,被誉为青岛十大景观之一。乖巧伶俐小青岛与回澜阁一起如同青岛湾的两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目及四周 “碧海、蓝天、绿树、红瓦、黄墙”及依山就势、鳞次栉比的优美建筑相映成趣,构成青岛独占鳌头的风光特色。在欣赏黄海汹涌澎湃的同时,我们由衷地感慨:青岛太美了!

五四广场:宁静而厚重的港湾

离开栈桥已是午后两点多钟了,我们立即乘车东行,浏览了海军博物馆、鲁迅公园、八大关等沿海秀美的风光,来到了驰名中外的五四广场。选择此地作为我们此行的第二个看海点,既有这里自然美景吸引,更有感受腾升的民族力量使然。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青岛高校的学生纷纷在此地集会举行示威游行。中国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此,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命名为“五四广场”。

从市政府下车向南一块写有“五四广场”巨型石碑引领我们走进这片绿地,广场平坦开阔,中间为大片绿色草坪,四周用花岗岩铺起了各种精致的图案,中心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圆形喷泉,东西两侧为高层建筑,绿色上面到处飞舞着造型别致的风筝,有和平鸽、双鱼、蝴蝶、蜻蜓等五颜六色勾勒出一片祥和的喜庆气氛。小孙女仰起小脸边看便高兴地说:“太好看了,太美了!”沿中轴线向南便是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广场,有半圆四级看台和圆形露天舞台组成,此时由青岛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大型消夏艺术节正在演出,长子高兴地说:“今天咱们真够幸运的了,看海的同时还能看到精彩的演出。”做过音乐教师的妻子和做中学英语教师的长媳几乎同时说“咱们今天可大饱眼福了。”

再向前就是广场南区的滨海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火炬形红色雕塑耸立在半圆形广场上,这是青岛城市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这座重700吨巨型雕塑用钢板焊成,高30米、直径27米,采用旋转腾升的“风”字造型突出了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这一历史背景,充分体现百年青岛对历史和民族荣辱兴衰的追忆。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受外侮的民族气节。凭栏望海,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前面就是著名的“浮山湾”,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地,高大的建筑设施和醒目的五环标志历历在目。午后的海面上风和日丽,这个近50万平方米的海面因为有山头绿地的庇护,配以数百米防浪堤的掩护,这里形成了比较宁静的港湾,据说当初接受国际奥委会审核时,这里是所有单项比赛场地第一个通过的。视野内,虽然潮水在涨,但蓝色无比的海波是较平稳的,一片水涌到沙滩山,第二片水再缓缓地盖在第一片上。如同偌大的湖水一样,偶遇微风,只吹起了细细的千万个粼粼的皱纹。又仿佛一幅展开的画卷,一点点展开,再一点点合上轻柔可喜。我对景区管理人员说:“没想到海水也有温顺的时候。”他竟答:“大海千变万化,非你一次目睹所能感觉到。”此话何意?当我举目看见高大的“五月的风”略有所悟。哗…哗…,脚下发出了一阵阵波浪拍岸的涛声。此时的我似乎对这片大海有了深一层的感悟。我收回思绪,极目四望,前面是山水相映的海景,后面是大片绿茵,左右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美不胜收,数码相机频频闪光,镜头前留下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

夕阳开始落山,西方的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蓝中透着红色,其景色更加壮观。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闪烁着,滚动着。而后面的一排,则又泛着霞光涌了过来,这美景令我们流连往返。海水带来的晚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

作者简介

张津友,196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大专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