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青島看海(張津友)

青島看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青島看海》中國當代作家張津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青島看海

或許是一直生活在北方的緣故吧,我從小就對大海充滿了嚮往,夢想着哪一天親眼看一看浩瀚的大海,感受那寬廣的胸襟

今年,在青島中石油七建公司設計研究院工作的次子早早就給我們買好了去青島的火車票。7月暑期到了,我和妻子、長子、長媳、孫女登上了南下的火車,於25日中午來到了日思夜想的著名海濱城市青島,來到了夢幻中的大海。

哪裡是觀海的最佳位置 ?來之前我擬定了棧橋至嶗山的旅行線路,其棧橋、海水浴場、魯迅公園、海底世界、八大關、五四廣場、石老人海水浴場、嶗山風景區都代表了青島海域的特點。

棧橋是青島的象徵,到青島看海無疑第一站就從這裡開始,我們從市內最繁華的中山路向南,跨過濱海大道徑直來到青島灣中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的棧橋西邊浴場,呵!浩瀚的大海立時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遠眺海面,只看見藍藍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為一體,都分不清是水還是天.正所謂:「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遠處的海水,在嬌艷的陽光照耀下,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鋪連着遠處依稀可見的座座島嶼

看着大海,我們的心胸似乎也變得開闊了,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長子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脫了鞋光着腳走進了海水,兒媳帶着孫女也迫不及待的走進了岸邊的礁石邊輕撫海水。這時海水漲潮了,清涼而帶腥味的海風不時地拂過我們的臉面,不一會兒,海水中的波浪一個連着一個向岸邊湧來,有的升上來,像一座座滾滾動的小山,有的撞了海邊的礁石上,濺起好高的浪花,發出「嘩......嘩......」的聲音!剛才我們還在盡情的感受海水的愜意,但轉瞬間更大的海浪咆哮着衝上來,衣服和鞋襪沖得濕漉漉的,我們上岸登橋。

近觀棧橋劃波斬浪,象一條長龍橫臥於碧海銀波。聽導遊介紹,棧橋始建於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專用軍事人工碼頭建築,德國侵占青島後,棧橋成為貨運碼頭 。三十年代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身延長至440米,並在南端增建了半圓形防波堤,堤內新築具有民族風格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定名回瀾閣。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名勝。我們循橋漸入,仿佛走進大海的懷抱,真爽啊,緩緩走在橋上盡享海風的吹拂,只有三歲多的小孫女竟高興地跳了起來:「太涼快了!太舒服了!」層層巨浪澎湃湧來,拍打橋墩,擊起萬千碎玉,綻放出無數紛飛的浪花。橋上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橋的兩側多是一些商販面向遊客推銷的各種海產品,遊客們饒有興趣地選購着花樣繁多的紀念品。小孫女被東側的小金魚吸引住了,一個操着山東口音的中年男人 用密封的塑料帶盛滿水裡面放養2—3條紅色的小金魚以每袋5元價格招攬顧客,孫女拿起一袋天真地說:「多可愛的小金魚啊!」見孩子喜歡,我便付了款。不知不覺中已走至「回瀾閣」,沿其四周放眼望去,又是一番怡人風景,波浪洶湧的蔚藍色大海上成百上千隻海鷗在低飛迴翔,各種艦船穿梭來往,南面不遠處的「小青島」近在咫尺,憑欄眺望,只見小青島山岩峻秀,林木翁郁,紅礁碧浪,綠樹白塔,如芙蓉出水。小青島與棧橋同樣被看作是青島的象徵,面積僅為1.2公頃。 1898年,德國占領後在島上建燈塔。解放後,一直為我海軍沿用,並對燈塔進行了大規模修建,現塔高15.5米,塔身白色,呈八角形,是國內外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標誌,被譽為青島十大景觀之一。乖巧伶俐小青島與回瀾閣一起如同青島灣的兩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目及四周 「碧海、藍天、綠樹、紅瓦、黃牆」及依山就勢、鱗次櫛比的優美建築相映成趣,構成青島獨占鰲頭的風光特色。在欣賞黃海洶湧澎湃的同時,我們由衷地感慨:青島太美了!

五四廣場:寧靜而厚重的港灣

離開棧橋已是午後兩點多鐘了,我們立即乘車東行,瀏覽了海軍博物館、魯迅公園、八大關等沿海秀美的風光,來到了馳名中外的五四廣場。選擇此地作為我們此行的第二個看海點,既有這裡自然美景吸引,更有感受騰升的民族力量使然。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1919年爆發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的主權問題。1919年1月,在法國巴黎「和平會議」上,中國作為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並強行將青島主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生於5月4日舉行遊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絕簽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青島高校的學生紛紛在此地集會舉行示威遊行。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終於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島主權。鑑於此,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命名為「五四廣場」。

從市政府下車向南一塊寫有「五四廣場」巨型石碑引領我們走進這片綠地,廣場平坦開闊,中間為大片綠色草坪,四周用花崗岩鋪起了各種精緻的圖案,中心坐落着一個巨大的圓形噴泉,東西兩側為高層建築,綠色上面到處飛舞着造型別致的風箏,有和平鴿、雙魚、蝴蝶、蜻蜓等五顏六色勾勒出一片祥和的喜慶氣氛。小孫女仰起小臉邊看便高興地說:「太好看了,太美了!」沿中軸線向南便是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廣場,有半圓四級看台和圓形露天舞台組成,此時由青島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大型消夏藝術節正在演出,長子高興地說:「今天咱們真夠幸運的了,看海的同時還能看到精彩的演出。」做過音樂教師的妻子和做中學英語教師的長媳幾乎同時說「咱們今天可大飽眼福了。」

再向前就是廣場南區的濱海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火炬形紅色雕塑聳立在半圓形廣場上,這是青島城市標誌性雕塑「五月的風」。這座重700噸巨型雕塑用鋼板焊成,高30米、直徑27米,採用旋轉騰升的「風」字造型突出了青島作為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充分體現百年青島對歷史和民族榮辱興衰的追憶。從中感受到了中國人民不受外侮的民族氣節。憑欄望海,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前面就是著名的「浮山灣」,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地,高大的建築設施和醒目的五環標誌歷歷在目。午後的海面上風和日麗,這個近50萬平方米的海面因為有山頭綠地的庇護,配以數百米防浪堤的掩護,這裡形成了比較寧靜的港灣,據說當初接受國際奧委會審核時,這裡是所有單項比賽場地第一個通過的。視野內,雖然潮水在漲,但藍色無比的海波是較平穩的,一片水涌到沙灘山,第二片水再緩緩地蓋在第一片上。如同偌大的湖水一樣,偶遇微風,只吹起了細細的千萬個粼粼的皺紋。又仿佛一幅展開的畫卷,一點點展開,再一點點合上輕柔可喜。我對景區管理人員說:「沒想到海水也有溫順的時候。」他竟答:「大海千變萬化,非你一次目睹所能感覺到。」此話何意?當我舉目看見高大的「五月的風」略有所悟。嘩…嘩…,腳下發出了一陣陣波浪拍岸的濤聲。此時的我似乎對這片大海有了深一層的感悟。我收回思緒,極目四望,前面是山水相映的海景,後面是大片綠茵,左右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美不勝收,數碼相機頻頻閃光,鏡頭前留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面。

夕陽開始落山,西方的天空燃燒着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藍中透着紅色,其景色更加壯觀。每當一排排波浪湧起的時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閃爍着,滾動着。而後面的一排,則又泛着霞光涌了過來,這美景令我們流連往返。海水帶來的晚風,清新而又涼爽,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

[1]

作者簡介

張津友,1960年出生於黑龍江省肇源縣,大專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