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隰县第一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隰县第一小学位于县鼓楼东安国寺旧址,东临堆景山麓,西衔闹市中心。

学校简介

学校初建于公元1808年(康熙47年),始称紫川书院,随着历史的变迁,学校多次易名改制。历称紫川书院、紫川学堂、隰县第一高等学校、抗日小学、隰县第一两级学校、隰县城关民族革命两级小学、山西省第三小学、城关中心民国学校、隰县第一完全小学、城镇小学,1979年正式定名为“隰县第一小学”。1987年经省教委验收命名为“山西省示范小学”。2004年被省教育厅重新命名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还先后被命名为“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隰县第一小学全体师生群策群力,励精图治,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省、市红旗大队,省、市、县文明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卫生达标单位,市“五四”青年奖状标兵,市、县模范学校,市、县“三八”红旗集体,市、县平安创建示范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县基础教育[2]的一个窗口。

校园资讯

隰县第一小学关工委扎实开展工作,荣获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

隰县第一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学校。近年来,在县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学校持续发力,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深入开展系列活动,有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关工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以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为抓手,关工委采用形式多样的举措促进“中华魂”读书活动。学校文化以“一个好习惯,受益一辈子”为主线,布置《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系列、师陶、践陶系列、学校成长史、教师学生先进版面、家风家训版面、省市先进人物事迹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框架。每年一届的“古诗词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历时一个多月,规模宏大,不仅促进学生吟诵经典的兴趣,而且内化成为学生的中华民族基因,植根在学生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此外,学校关工委还搭建平台,资助贫困学生。根据国家资助政策,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资助120余名贫困学生,同时引进个人对口资助,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的上学压力。在学校关工委的指导下,资助学生所在班级老师较于其他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智力扶持。

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离不开关工委成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用心灵和汗水共同谱写了一曲曲爱心之歌,演绎了一件件“水浓于血”的感人故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关爱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为校园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终,隰县第一小学关工委凭借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突出的贡献,荣获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关工委成员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隰县第一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度认可。隰县第一小学关工委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