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隔离病房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隔离病房是采取物理措施与其他患者相隔离,从而防止病原微生物借空气扩散,或保护患者免受来自污染空气的威胁。
病房介绍
分析了压差、门的开关、人的进出、温差及缓冲室的设置对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影响。指出压差仅在门关闭情况下有作用,理论最小压差可定为3Pa;温差作用下气流有进有出,是压差作用所抵消不了的;缓冲室的动态隔离效果很明显,三室一缓时总隔离系数可达48,五室二缓时总隔离系数可达3212。总结了隔离病房设计的一般原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科技成果通过建设部评估,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隔离病房的节能提供了依据。
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动态隔离理念和措施,突破了传统的静态隔离模式,为建立有效、节能的隔离病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TodayHot}该课题还提出了表达缓冲室隔离效果的通式和定量结果及计算传染病隔离病房换气次数的理论方法,并首次提出主流区定向气流双送风口的模式,实现了隔离病房内最低菌浓,对保护医护人员有重要意义。该课题对温差的传播污染的重要作用做了正确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同时通过对高效过滤器滤菌效率实验研究,指明了循环风的使用条件,为节能提供了依据。评估委员会在听取了课题组研究工作报告,并仔细审查了相关技术文件之后,认为此项研究成果为隔离病房建立了动态隔离的理论基础,在理念、理论和实验结果方面具有创新性,有积极学术意义和很大推广应用价值。目前,课题组已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一本学术著作。隔离病房隔离效果的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在相关规范及工程中得到应用。成果完成单位和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等单位主管领导、专家及编制组成员参加了评估会。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