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东(李商隐诗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随师东(李商隐诗作)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诗词正文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𬸚𬸦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注释
诗词类别:七言律诗,押侵韵。
大和元年(827年),李同捷盗据沧、景,时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朝廷竭力奉之,馈运不给。沧州丧乱之后,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什无三四。诗中所言,正是记录了当时的情景。随师东,即隋师东征。这里,玉溪先生托古讽时,讽刺唐廷讨李同捷之役中所暴露的唐廷军事、政治腐败现象。
诗的前两句说,东征日调发黄金万两,竭中原之力,以买斗志之心。三四句写军令不严,失机不坐,欺蒙报捷。并援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是,《晋书》载:“杜预伐吴,军入乐乡,至(吴)都督孙歆帐下,生将歆诣预,王濬先列得歆头,而预生送歆,洛中大笑。”五六局并指出,诸将之跋扈邀赏,其源盖为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政策,而根本原因又在宰辅不得其人,盖内无𬸚𬸦(君子),故外有鸱鸮(小人)。时年仅16岁的玉溪,毕竟生长在人治而非法治的封建社会,没能从体制和法治的高度认识问题,不过有如此的见解,已难能可贵了。最后两句说,一将成功而致枯万骨,况功未成而先枯万骨,可痛极矣!
生平简介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1]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出身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
参考文献
- ↑ 李商隐代表作,诗词,介绍,生平,轶事_中国诗词网. 中国诗词网. [2024-10-24].
- ↑ 中国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