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盘口,单颈,双腹相连,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双平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并”。胎色白中泛黄,白釉下施有白色化妆土,釉未挂满,腹部下端有垂釉流痕。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器身刻有其名称,在古代陶瓷中较少见,为研究古代器物的名称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此传瓶代表了当时(隋代)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
目录
文物历史
白瓷于北朝时烧制成功,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所见的最早的白瓷。这时候的白瓷釉色普遍泛青,说明还没有脱离青瓷的影子,它的釉料中含铁量比较高。在此之后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如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墓、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姬威墓等,这批白瓷釉色较为匀净,白度较高,是真正意义上的白瓷。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这种器形是隋代新出现的,从南朝双柄单腹瓶变而来,造型华贵新颖,属贵族使用的上品,常在贵族大型墓葬中出土。陕西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曾出土类似的一件文物,但无铭文,故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的年代也应为隋代。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文物特征
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瓶高18.5厘米 ,口径5.2厘米 ,底径2.5厘米, 腹径11厘米。盘口,单颈,双腹相连,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双平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并。”由此得知,这个瓶子的名称应为“传瓶”。此传瓶胎细质坚,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白釉下施有白色化妆土,釉未挂满,腹部下端有垂釉流痕。
文物鉴赏
隋白釉双龙柄连腹传瓶器形为单颈双腹,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琼浆。双龙柄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却生动逼真。造型新颖别致,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灵秀活泼,其线条刚柔相济,是隋代创新的器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同时,单颈双腹,饰有捏塑双龙形柄的器型,体现出隋代的龙注重将龙的形象同器具的实用功能结合起来。
关于铭文“有并”,可以理解为此瓶瓶身双腹相连,也可理解为此瓶成双。
文物价值
相同造型的瓶子还有一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隋白釉龙柄双联腹传瓶),与天津博物馆所藏瓷瓶尺寸相若,中国国家博物馆那件出土于隋李静训墓,然而却无刻款,因此天津博物馆这件更显珍贵,瓶子本身透露的信息更具有直观的说服力。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器身刻有其名称,在古代陶瓷中较少见,为研究古代器物的名称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此传瓶代表了当时(隋代)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是隋代稀有的瓷器精品[2]。
视频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10.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文物博函〔2013〕1320号) ,北京市文物局,2018-01-25
- ↑ 隋代瓷器:变化之中更显秀丽端庄 ,锦程网,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