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峙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陶峙岳 (1892年8月─1988年12月),湖南省宁乡县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湖南督军署参谋处上尉参谋。
目录
简介
曾任湘军营长、团长。1926年参加过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团长,第四十军三师副师长、师长,第八师旅长、师长。1937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七军军长。参加淞沪抗战,后任国民党军第一军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河西警备司令部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49年率部在新疆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12月26日在湖南长沙逝世,终年97岁。
陶峙岳 | |
---|---|
出生 |
湖南省宁乡县 | 1892年8月1日
逝世 | 1988年12月26日 | (96歲)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陶纪常,陶锄,岷毓 |
职业 | 军人 |
早期经历
师景岳回忆
今年92岁高龄的师景岳先生是黄埔军校12期的学生,当年他随陶峙岳将军在新疆起义时是上校参谋长,之后半个多世纪,他参与了军垦新疆石河子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现在担任新疆 黄埔同学会的会长。新疆黄埔军校同学近2000人,现在仅石河子健在的还有150多人。师老常说:"跟随陶峙岳将军起义,这条路走对了。我们新疆和平起义的10万将士在中国共产党和陶将军的领导下,屯垦戍边,使万古荒漠变绿洲,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军垦新城--石河子,创造出了'屯垦戍边'史上的人间奇迹。我青年得志,事业有成,晚年衣、食、住、治病无忧,生活美满幸福。真心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师老说出了10万起义将士的心里话。
编入解放军
陶峙岳将军戎马一生,曾带领10万将士驻守边疆,征战多年。新疆和平解放前,他和好友赵锡光将军商定:要尽力保境安民,不让国土在自己手中受到帝国主义势力入侵;新疆一旦和平解放,他们将把国土和新疆10万部队交给共产党和解放军。起义前,陶峙岳是新疆警备总司令,他是一个"袍泽情深"、讲究义气的军人,个人事小,众人事大。部队起义后,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那些随自己守卫边疆,征战多年的部下如何安置?不能让他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呀!然而在新疆安家落户,困难很多,谈何容易!他想得最多、最好的办法是发点钱,给点路费,把大家遣散回老家。到底如何安置自己的部下好?陶将军还没理出个头绪,他的10万将士就被整体编入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22兵团,由他任22兵团司令员,赵锡光任副司令兼第9军军长。部队除番号改变外,原建制和官兵没变,排、连、营、团、师的行政长官只有晋升没有降职调离,部队没有散,只有每个连、营、团从老部队派去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委员。22兵团26师近万名官兵,从解放军抽派去的政工人员只有300来人。部队改编后集中学习休整了3个多月,进行诉苦教育,通过诉苦对起义将士进行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纪律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宣传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反对军阀作风。政工干部言传身教,示范带动,不打人、不骂人,说话和气,生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晚上查夜看士兵的被子盖好了没有,给没文化的士兵教识字,学文化,尊重支持行政领导,自己做出好样子,让起义官兵跟着学,照着干,老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通过政工干部的播撒,在起义官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起义部队很快成为新型的人民解放军。部队起义后,王震将军代表共产党向陶峙岳表示:"起义部队过去守土有责,立了功。起义以后,可以一起和我们转向生产,妥善安置大批退伍官兵。"
从军经历
陶峙岳[1] (1892-1988) 原名陶纪常,字岷毓,湖南宁乡人。1904年考入长沙城南师范附属小学。1906年毕业后考入求忠中学。1907年进入陆军小学。1911年毕业后赴武汉考入陆军第三中学。1914年秋,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到北京北苑陆军第八师受入伍训练,充任军官递补生。1915年春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秋毕业后回到长沙,任湖南省督军公署参谋处上尉参谋。1917年任谭延闿部"护字营"营参谋长兼第一支队教导员,不久升任营长。1920年"护字营"改编为湘军第六混成旅后,任该旅独立工兵营营长。1923年任湘军第一师上校团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第三旅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因功晋级为少将团长、第三师少将副师长。1927年4月,陶峙岳经贺耀祖介绍加入国民党。1928年,蒋介石为达到其反革命目的,统一整编国民党部队,陶峙岳任第40军第3师中将师长。
1930年任第八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二十四旅旅长。1933年任第八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党军第八军军长,第七十七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任第一战区第一军军长。1940年任第三十四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1941年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陕西民众动员指挥部参谋长、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1942年任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1943年秋调往酒泉担任河西警备总司令。
1945年夏,国民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陶峙岳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会议。1946年任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新疆警备总司令。同年夏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9月25日率部在新疆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1954年,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任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6月至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是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一、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8年12月26日病逝于湖南长沙。
陶峙岳(1892.9.18~1988.12. 26)又名陶纪常、陶锄,别名岷毓,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陶峙岳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家拥有一座庞大的庄园,上百间砖瓦房。小时候的陶峙岳生活优裕,不知人世的艰辛。陶峙岳6岁就开始读书,12岁考入长沙城南师范附属小学,接受儒家教育,儒家的思想在他的内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陶峙岳从小聪明好学,两年以后就考入求忠中学,由于学校管理不严,家人怕他荒废学业,将他转入湖南陆军小学。这成为他生活转变的关键。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峙岳,没想到自己会从此走上从武的道路。虽然学校当局对学生封锁消息,不让学 生接触政治,但社会上发生的事还是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革命党人的秘密宣传活动、长沙的抢米风潮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学校,使陶峙岳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11年,陶峙岳奉父命回乡结婚,新娘子叫周庆仪。他们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婚后两人感情很好。新婚不久,传来了广州革命党人在黄花岗起义的消息,陶峙岳受到鼓舞,决心去武汉投考陆军中学。他辞别了父母和新婚的妻子来到武昌,考入陆军第三中学。开学不到两月,便爆发了武昌起义,陶峙岳和同学们满怀革命热情,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陶峙岳被编入黎元洪都督府的警卫队,后来部队解散,陶峙岳于1912年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并在同一年参加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会员。1912年秋天,武昌陆军第三中学迁往北京,改名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陶峙岳从该校毕业。毕业以后在部队里接受了半年的入伍训练,这是陶峙岳经历过的最艰苦、受折磨最多的一段日子。他常常自吟"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用以勉励自己。
1915年,陶峙岳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一年以后,毕业回到长沙,在湖南省督军公署任参谋处办事员,不久,即担任上尉参谋。1917年,陶峙岳奉命训练从绿林招编的部队"护字营"。对于这支野性难驯的部队,他注意从感情上打动他们,再慢慢晓之以理,很快就训练出一支纪律性很强的队伍,赢得官兵的喜爱和尊敬。不久,他率领"护字营"参加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战斗,在战斗中全体官兵英勇作战,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和良好的纪律性。陶峙岳也因指挥出众、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独立工兵营营长。
1926年,北伐军击败军阀吴佩孚,攻克长沙,贺耀祖率部归附,接受改编。贺耀祖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陶峙岳任团长。不久,独立第2师誓师北伐,进入湘鄂边境马回岭一带,担任主攻任务,他们在马回岭车站和敌军正面相遇,展开激烈的战斗,在兄弟部队的相继增援下,全歼敌军,乘胜赶往湖口、武穴等地追击逃敌,在江西合围孙传芳部队,此后配合北伐军其他部队一举收复江西。
1927年独立第2师进军安徽时,在当涂和敌军展开了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这次战斗双方相持不下,伤亡都很惨重。三天三夜的激战,既是力量的对比,也是意志的较量,独立第2师坚持了下来,最后占领当涂,取得胜利,并同兄弟部队一起收复南京。陶峙岳作战有功,被晋升为少将团长。
1928年5月,陶峙岳的部队奉命进驻山东济南。此时,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济南惨案",国民党当局一再令部队不得出击,使陶峙岳领导的第7团被日军强行缴械,军长贺耀祖被撤职,陶峙岳虽然免受处分,但也看清了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尊严、自甘屈辱的嘴脸,他感到这次惨案是"平生之耻"。此时,陶峙岳被调到第24旅任旅长,后又兼任第8师副师长,奉命率部参加中原大战。
1930年第8师奉命调往江西,参加"围剿"红军。第8师未与红军接触,"围剿"即被粉碎。第二次"围剿"中,第8师仍未与红军交战。7月,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黄陂之役中,陶峙岳旅大败。陶峙岳只得率领为数不多的几个随从仓皇逃跑,之后辞去旅长职务,告假回到长沙。这是陶峙岳第一次与红军作战,这次失败成为陶峙岳心头的悔恨之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多次沉痛检讨自己的行为,认为这是他人生的污点。由于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因而多次受到疑忌排斥,屡遭贬逐,只得在夹缝中求生存。面对国民党内部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陶峙岳苦闷彷徨,深感空有一腔热情,却报国无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陶峙岳任第8师师长,奉命由陕西带领部队增援上海。在蕴藻滨一带,全体官兵同仇敌忾,一举击败守敌。之后,日本陆空军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势,敌我力量悬殊,陶峙岳率官兵顽强抵抗,坚守阵地二十二天,他自己也赢得"抗日名将"的美誉。1938年,陶峙岳被调往陕西河防部队,先后任国民党第1军中将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河西警备总司令等职。实际上,陶峙岳在河西部队是没有实权的。蒋介石的亲信胡宗南实权在握,多次剥夺陶峙岳的兵权,陶峙岳闲居西安,内心的苦闷压抑可想而知。
1946年春,张治中将军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委任陶峙岳为新疆警备总司令,主要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张治中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陶峙岳深受其影响,积极支持张治中的和平民主政治主张。当时新疆监狱里关押着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向国民党政府提出释放所有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要求,蒋介石被迫同意。张治中将军长期和共产党保持着较好的交情,所以,周恩来委托张将军,将被盛世才囚禁在新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及其家属子女130多人护送回延安。张治中到新疆,便委托陶峙岳一定要派能干可靠的人护送这批共产党人回延安。陶峙岳经过慎重思考,选派亲信、总部交通处处长刘亚哲亲自负责护送。他们制定了周密而详尽的计划,在安全、生活、交通、医务等方面考虑得极为周全。刘亚哲带着队伍,用10辆大卡车护送共产党员及家属。他们从迪化出发,与扼守在必经之路上的胡宗南部队进行了巧妙的斗争,最后安全抵达延安。这是陶峙岳第一次为共产党人办事,受到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赞誉,陶峙岳的思想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变化。
1947年,张治中任命陶峙岳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驻兰州代张治中处理事务。1948年,新疆局势再趋紧张,陶峙岳再次担任新疆警备部队司令。当时在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进攻下,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濒临覆灭。而新疆远在戈壁荒原,已成为国民党难以顾及的孤岛。但是反动派仍然想作最后的挣扎。 1949年2月,李宗仁命令陶峙岳只留一个旅担任新疆防务,其余驻军全部调入关内,以加强长江防线,企图抗拒解放军渡江。早在陶峙岳从兰州赴新疆之前,张治中就曾对陶峙岳详细谈过自己实现国内和平的设想,陶峙岳深受启发和鼓舞。此时,陶峙岳接到内调命令后,为保证新疆局势的安定而费心思量,想要找出万全之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陶峙岳表示不愿回到关内打内战。为了拖延时日,他亲自拟定了一个10万大军在千里戈壁行军的庞大军费计划,上报给李宗仁。他本人也以种种理由,不去南京和广州,以争取时间,等待形势的发展。他多次召开会议,向部属阐述"保国安边"的思想,要他们以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为重,以新疆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重,为和平起义打下了思想基础。他和驻南疆的副司令赵锡光秘密商谈,一致认为维护新疆局势的稳定,保障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他们相约三条,酝酿和平起义。
1949年4月16日,国共和谈破裂后,周恩来为了促进新疆和平解放,亲自找到迪化市市长、共产党员屈武谈话,要他赶紧回到新疆,策动新疆部队起义,以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疆人民的损失。屈武回新疆后,盛赞陶峙岳的保国安边思想,联络陶晋初、刘孟纯、刘泽荣等人,积极襄助陶峙岳实现和平起义的大计。
9月8日,毛泽东亲自召见张治中,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兵分两路,从兰州和青海向新疆进发,希望张治中致电新疆军政负责人,要他们以大局为重,和平起义。
9月10日,张治中两次发电,敦促陶峙岳、包尔汉等人及时表明态度,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归向人民民主阵营中来。
9月15日,中共中央派邓力群带着张治中的电文,从伊宁来到迪化,会见了陶峙岳、包尔汉、刘孟纯、刘泽荣、屈武和进步组织"战斗社"、"先锋社"的负责人。陶峙岳向邓力群介绍了新疆军事情况和和平起义的准备情况,邓力群向陶峙岳转达了毛泽东对新疆和平的关注及张治中的电文内容,并向他们阐明了党中央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张及政策,对他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9月17日,陶峙岳与包尔汉分别复电张治中,表达和平解放新疆问题的决心,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毛泽东在北平见到他们的电文后,深感满意,写信给张治中,进一步指示和平解放新疆事宜。
9月22日,张治中再次致电陶峙岳和包尔汉,指示他们派人和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接洽和平起义事宜。陶峙岳派第八补给区司令曾震五赴兰州面见彭德怀,商谈新疆起义事宜。9月25日,陶峙岳通电全国,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加入到人民军队的行列。
9月26日,新疆省政府包尔汉、屈武也发出起义通电,新疆和平解放。
9月28日,毛泽东、朱德复电,称:"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准备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疆而奋斗。"陶峙岳及所部将士和新疆各族人民获悉这份电文后无不欢欣鼓舞。然而这次起义实际上是风波迭起,陶峙岳在风浪尖上走过,其中的艰险难以尽述。在李宗仁命令陶峙岳部队内调之后,新疆驻军内部出现分歧,形成"主战派"和"主和派",尤其是骑兵第1师师长马呈祥,第78师师长叶成及其所属第179旅旅长罗恕人,他们都属胡宗南系统,死心塌地地效忠国民党、蒋介石。他们坚决请求内调,实际上是反对起义,局势变得分外紧张。陶峙岳多次和他们交谈,分析新疆的特点,指出部队驻地分散,不能互相支援,又由于地理环境特殊,难以得到外援,民族关系又比较复杂,一旦打起来,对国家、人民,对自己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久,这三人又暗中密谋暴动,准备拘捕主张起义的刘孟纯、陶晋初和屈武。危急时刻,陶峙岳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为了新疆人民免受战祸,单枪匹马,深入虎穴,闯进骑兵第1师师部找到这三个人。正在开会的马呈祥、罗恕人等面对突如其来的陶峙岳,顿时失去了主张。陶峙岳经过和他们长时间的协商,终于达成妥协。马呈祥等人答应交出部队,陶峙岳答应护送他们及其追随者出境,循南疆去印度,以化解内战之祸源。而在马呈祥等人离境前夕,胡宗南还致电要求他们把部队带到南疆,他们看到大势已去,只好明哲保身,带着随从、家属,于9月24日离开迪化。当天,陶峙岳召开会议,任命韩有文为整编骑1师师长,莫我若为整编78师师长,刘抡元为第178旅旅长,罗汝正为第179旅旅长。
9月25日,陶峙岳便通电起义。这次起义如果没有陶峙岳费心周旋,采取果断措施,就很难成功。因为国民党驻新疆部队约有半数操纵在马呈祥手中,他们一旦密谋暴动,阻挠起义,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后来有人指责陶峙岳放走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反革命分子,党中央毛泽东都公开纠正,认为陶峙岳这一做法有利于全局,是明智之举,不但不应该批评,还应该给予表扬。
10月2日,迪化市各族人民在和平广场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诞生、新疆和平解放。陶峙岳发表了演说。然而一小撮反动分子却不断策划和制造反革命暴乱,街上常会响起断断续续的枪声,出现一些反动分子的标语,新疆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迪化市内更是谣言频起,危机四伏。陶峙岳的心刚为新疆和平解放而欣慰,这时又压上了沉重的石头,他彻夜难眠。陶峙岳四处奔走,亲自下部队作报告,分析新疆形势、国内形势,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政策,说明起义的种种理由,逐步稳定了军心。但由于新疆地域辽阔,部队驻地分散,骚乱事件仍时时发生。
为了进一步稳定局面,10月5日,陶峙岳亲自到酒泉会见了彭德怀和王震,受到他们热情欢迎,陶峙岳感叹地说:"我做梦都在想解放军早日进疆啊!"陶峙岳在酒泉还参加了第1兵团的常委扩大会,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容。对解放军艰苦朴素的作风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彭德怀派人保护他远在四川的亲属,使他深为感动。他和彭德怀、王震还深谈了部队整编和改造、解放军入疆和组建军政委员会等问题,三个湖南老乡相见甚欢。不久,王震指挥部队进疆,陶峙岳万分激动,挥毫写下了《七绝·迎王震将军入疆》:"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渡玉关,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迎尽开颜。"
12月7日,新生的新疆军区正式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员,王震、陶峙岳等人任副司令员。19日,起义部队正式开始集中整编。陶峙岳以起义部队最高指挥官的名义,发布了《为整编部队告起义将士书》,要求全体起义官兵根据新政府共同纲领中关于军事制度的精神,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 1949年12月30日,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兵团司令员,王震任政治委员。从此,陶峙岳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认真做好部队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整顿作风,严格纪律,平息叛乱,维持社会秩序。同时,大力组织和发展生产,稳定了新疆的局势。起义前,陶峙岳曾和赵锡光相约,将部队交给解放军后,即解甲归田。解放后,在共产党大公无私精神的感召下,他打消了引退之意,决心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1950年2月,陶峙岳赴北京汇报工作,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他向毛泽东简要汇报了新疆的工作情况,毛泽东非常满意,并作出了对新疆工作的指示。毛泽东还请他共进晚餐,席间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只有几样湖南家乡菜,使陶峙岳备感亲切。毛泽东和他直谈到深夜,不仅谈了国家大事,还谈到陶峙岳的家庭等。毛泽东还诚恳地勉励陶峙岳:"要好好学习,自我改造,过好三关。第一关是解放战争关,现已过去,过得很好。第二是土地改革关,不久就要过去。第三是社会主义关,现在还没有开始,要有思想准备。"陶峙岳当时并不完全理解。但他确信,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什么关都会过去的。以后每次赴京开会,毛泽东都会紧紧握着他的手,称他"陶将军"。通过与彭德怀、王震、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的接触,陶峙岳深深感到共产党人待人真诚,肝胆相照,不谋私利,生活简朴,他的内心更生崇敬,更加坚定了跟着党走,与人民的事业荣辱与共的坚定信念。
1950年,按照毛泽东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新疆驻军开始屯垦戍边。195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22兵团和第5军合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此后,陶峙岳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屯荒戍边、开垦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指示,亲自参加生产,经常深入垦区检查指导工作,为边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为边防的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边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1955年,陶峙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9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陶将军以90岁的高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一名年龄最长的新党员。陶峙岳入党,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第22兵团成立不久,王震就向陶峙岳谈起入党事宜,但陶峙岳自惭形秽,不敢启齿。1952年,王震和陶峙岳共赴石河子视察,王震再次问及他愿不愿入党,他回答:"是所愿也,不敢请也。"1965年,陶峙岳郑重地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新任兵团政治委员张仲翰。然而不久,"文革"开始,陶峙岳入党之事被搁置下来。1982年5月,陶峙岳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9月,被批准。陶峙岳激动地喊出了"伟哉共产党,追随幸有缘"的心里话。
1988年,陶峙岳将军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他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席。
1988年12月16日,陶峙岳在长沙病逝,终年97岁。[2]
大事记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1年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旋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湘军营长、团长,曾参加护国、护法之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团长。后任第40军3师副师长,代理南京卫戍司令,第3师师长,第8师旅长、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37年9月率部从陕西经河南驰援上海,参加"八一三"抗战。后在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任第1军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7集团军总司令,河西警备总司令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张治中邀请任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拥护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释放关押在新疆监狱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并亲自派人将他们护送回延安。1949年9月25日率驻新疆的国民党军官兵通电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和平解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
起义部队整编后,他先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在这期间,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为团结军政人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发布了《告全疆将士书》,积 彭德怀 贺龙 陶峙岳在一届人大五次会议 彭德怀 贺龙 陶峙岳在一届人大五次会议 极宣传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并参加领导屯垦戍边,建设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斗争。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9月在90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担任湖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8年12月26日病逝于湖南长沙。
人物故事
北疆开荒
1950年3月,22兵团10万人在陶峙岳的率领下踏着积雪开赴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开荒地、办农场、建城市。同年7月陶峙岳带人到石河子看地形,选择城建位置,组建了城建处,赵锡光兼城建处处长。1951年冬,26师官兵利用冬季积雪,把6000根8米长的原木从70到100多里外的天山用人力拉到了石河子,1952年10月,第一座行政办公大楼在石河子落成。1950年部队开荒造田,1951年22兵团的粮油供应通过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得到了供给有余。
新疆建设
陶峙岳率22兵团来到石河子,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国新新疆的建设。1951年成立的石河子机耕实习农场,是22兵团起义后生产建设中兴建的第一个机械化的农场,前身是22兵团直属生产大队。机车组长袁作斌原是汽车营长,副组长洪涛是司令员的随从副官。陶司令员一向把机耕组当作机械化农场的先头部队,要求带好头,先走一步做出榜样,为全兵团起示范作用。他对机耕战士要求很严,也很爱。1951年春第一次用拖拉机播种。刚调配的24行播种机大家都不懂操作,眼看播种期到了,大家心里很着急。组长袁作斌决定用新疆农民的办法--撒播。正在干时,陶司令员来了,问这主意是谁出的,驾驶员告诉他,是袁作斌。陶即找到袁批评了一通,"你这么做要不得,深的深,浅的浅,怎么能保住全苗,你们是机械化条件,二牛抬扛思想;掌握的是机器,用的是农民的耕作方法。同志们,这是不应该的,要不得哟!"1952年国家调拨大批拖拉机给各军垦农场。为了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需求,陶司令员责成机耕农场为各生产部队代办拖拉机培训班,到1953年底共培训拖拉机手1100多名,遍布天山南北。1950年,部队开到玛纳斯流域开荒造田,种粮食,也种棉花,1952年大面积棉花单产籽棉只有100斤左右,不到50公斤,这年冬天兵团党委批示玛纳斯流域的棉花单产籽棉1953年要达400斤,比1952年提高三倍。石河子地处玛纳斯河流域,北纬45度,历史上从未种过棉花,1952年冬,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来到石河子,经对当地气候、水源、土壤作了调查后,很有信心地说:"如果陶司令员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可以保证达到亩产400斤籽棉的产量。"陶峙岳说:"要得",就同迪托夫签订了植棉协作合同。1953年初迪托夫在石河子开办了植棉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全是连长、营长、团长,陶峙岳也常去听课。这一年陶司令员严格按照专家要求,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上不走样,司令员和迪托夫还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把干部集中起来亲自教他们定苗、整枝、中耕、灌水。年底,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获得大丰收,平均每亩籽棉近400斤,其中24团的4900多亩棉花、籽棉达到亩产416斤。
扎根新疆
1954年按照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的22兵团集体转为生产部队。原22兵团的二十五师、二十六师、二十七师依次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七师、八师、九师,骑兵七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10师,骑八师编为工程建筑第一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历史使命,长期扎根边疆,世代守卫和建设边疆。陶峙岳得到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消息后,激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舒心地出了一口气:"10万人有了归宿,要得,要得。"不过,十万大军转眼间都成了大龄青年,可个个还都是光杆司令,起义人员"家"的问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大问题。王震将军说:"有了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扎下根。"没有家室军垦事业就会一代而终。他向党中央要求组织动员内地妇女来新疆工作。于是,1950年~1952年,先后从湖南、山东、上海等地调来了大批女兵和女同志。王震还指示各级党委对部队进行普遍调查,原来在家结了婚的要动员老婆前来,还有老少寡妇、小姨子等,凡是女的均来者不拒,呈请上级分批接来。这一动员,仅陶峙岳的湖南家乡,就有8000湘女上天山。随后又分期分批组织战士回原籍找对象。同时命令部队建好宿舍,办好托儿所、子弟学校,解决来队家属的居住和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到1956年,起义人员的"老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一视同仁
起义人员和老部队的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一视同仁,提拔使用重在现实表现。广大起义将士在陶峙岳的带领下铸剑为犁。黄埔时期的慈佰兴起义时担任排长,起义后升任连长,工作有思路,领导有能力,政绩很显著,先后担任营长、团长、农八师顾问,黄埔学生王风云1958年开 王恩茂 赛福鼎 陶峙岳在棉田与植棉能手交谈 王恩茂 赛福鼎 陶峙岳在棉田与植棉能手交谈 发莫索湾,他的团创造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有利润上交的突出成绩,参加了北京的群英会。1958年~1960年三年时间部队在莫索湾开垦荒地90万亩,播种面积达84万亩,植树造林5万亩。陶司令员视察莫索湾时即兴赋诗称赞道:"红旗播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唤起千年沉睡梦,永葆青春在人间。"起义士兵廉殿邦学习积极,工作踏实,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义后先后担任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各农场的团长80%是由起义人员担任的,北疆各师机关主要部门的正职大多都是由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担任。原来的各团团长,大都升任到师职岗位担任副师长。起义时的排级干部,现在一律享受副团级经济和政治待遇,50年代到60年代担任团级干部的领导很多享受副师级待遇,起义士兵一律按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对待,月工资1000多元,医疗费用报销。起义将士的遗孀、没有工作的从2004年7月1日起每月发生活补贴费300元。现在许多起义人员已身老边疆,埋骨天山。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和汗水染绿了戈壁,为建设美丽的军垦新城石河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石河子早在2000年已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的光荣称号。他们的生命之树在绿色中不断延伸。现在当年起义的将士个个都立户为祖了,膝下儿孙满堂,有了军垦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子子孙孙繁衍不息,军垦事业兴旺发达。
载入史册
陶峙岳1955年被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0年离职回原籍湖南长沙,80岁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终年96岁。陶峙岳将军和他的10万部下,起义有功,建设新中国有功,维护祖国统一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有功。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石河子22兵团的旧址上,建起了一座军垦博物馆,馆里悬挂着陶峙岳将军的大幅照片。军垦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供世世代代军垦儿女和边疆各族人民参观学习,陶峙岳将军永远活在边疆各族人民的心中,陶峙岳将军和10万起义将士开创的军垦伟业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将 补授 王建安(1956年补授) 李聚奎(1958年补授) 1988年9月14日 洪学智(二次授予) 刘华清 秦基伟 迟浩田 杨白冰 赵南起 徐信 郭林祥 尤太忠 王诚汉 张震 李德生 刘振华 向守志 万海峰 李耀文 王海 1993年6月7日 张万年 于永波 傅全有 朱敦法 张连忠 曹双明 1994年6月8日 徐惠滋 李景 杨德中 王瑞林 周克玉 丁衡高 戴学江 李文卿 王克 李来柱 谷善庆 刘精松 曹芄生 张太恒 宋清渭 固辉 李希林 史玉孝 李九龙 1996年1月23日 周子玉 于振武 丁文昌 隋永举 1998年3月27日 曹刚川 杨国梁 张工 邢世忠 王茂润 李新良 方祖岐 陶伯钧 张志坚 杨国屏 1999年9月29日 郭伯雄 徐才厚 2000年6月21日 隗福临 吴铨叙 钱树根 熊光楷 唐天标 袁守芳 张树田 周坤仁 李继耐 石云生 杨怀庆 刘顺尧 王祖训 杜铁环 廖锡龙 徐永清 2002年6月2日 乔清晨 温宗仁 钱国梁 姜福堂 陈炳德 梁光烈 刘书田 2004年6月20日 葛振峰 张黎 由喜贵 张文台 胡彦林 郑申侠 赵可铭 朱启 李乾元 刘冬冬 雷鸣球 刘镇武 杨德清 吴双战 隋明太 2004年9月25日 张定发 靖志远 2006年6月24日 刘永治 孙忠同 迟万春 邓昌友 彭小枫 裴怀亮 符廷贵 喻林祥 朱文泉 王建民 2007年7月6日 许其亮 孙大发 吴胜利 2007年11月2日 常万全 2008年7月15日 刘振起 黄献中 范长龙 2009年7月20日 马晓天 刘源 张海阳 2010年7月19日 章沁生 童世平 李安东 刘成军 王喜斌 李长才 王国生 赵克石 陈国令 张阳 李世明 2011年7月23日 孙建国 侯树森 贾廷安 刘晓江 张又侠 2012年7月30日 杜金才 刘亚洲 杜恒岩 田修思 王建平 许耀元 2012年11月23日 魏凤和 2013年07月31日 吴昌德 王洪尧 孙思敬 刘福连 蔡英挺 徐粉林
相关视频
陶峙岳(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