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星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德星堂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
---|
基本资料 |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别称 文昌祠、文蔚社、文炳社 公告日期 1985年8月19日 登录类别 寺庙 地理位置 台北市大同区宁夏路27号 建成年代 日本大正3年(1914年) |
陈德星堂位于台北市大同区的宁夏路,现宗祠部分开放空间作为幼稚园校地使用。为台北地区陈氏宗亲的祠庙,也是台北市市定古迹。[1]
古迹历史简介
- 该祠庙本址位于台北城内的文庙旁边,是台湾清治时期的1892年所兴建。
- 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开始,旧祠庙被充公他用,神位被迫移至他处。
- 1911年,台湾总督府官署拟于旧祠庙地点兴建台湾总督府厅舍。于是台湾总督府在与陈氏宗祠谈妥以地易地条件后,随即于同年拆除该旧祠堂。
- 1911年,陈氏宗祠于大稻埕下奎府町的该军事用地开工,即为台北市宁夏路现址。
- 台北城内的陈德星堂是清光绪时台北府建府知府陈星聚在建设台北府时,号召台北府辖区内的陈氏宗亲集资盖的. 其中大龙峒老师府的陈家、新庄头前庄的陈家、社仔三角埔的陈家以及北投忠义陈家,四大家族出资最多。
建筑特色
- 1914年落成的陈德星堂,由台北名匠陈应彬负责建造设计,其中宗祠内的大殿,一柱双龙,丰富剪粘雕饰等等都颇具陈应彬的手艺特色。
- 外观上,该祠采硬山与歇山的重叠屋檐屋顶,民间俗称太子楼,具有1910年代怀旧的清代闽南式特有建筑风格。
- 该宗祠正殿保存的锡制花瓶,灯台,大象座骑雕塑品,于全台湾十分罕见。
祭祀大典
都更征收
- 陈德星堂位于台北市宁夏路的现址是与台湾总督府谈妥以地易地的,但是在1930年代的台北市都市计画仍将陈德星堂划为学校用地。
- 民国70年代后台北市府积极处理公共设施用地,蓬莱国小清理完校地计画区内的摊商后,以陈德星堂建筑未超过百年,不符合古迹定义要求强制征收,为建设新礼堂用地。
- 经建成区历任市议员、区长、市府地政处长沟通协商,以旧市区学童日渐减少为由,仍征收陈德星为学校文史教学使用保存。
视频
参考文献
- ↑ 【台北大同】陈德星堂‧文化部第3届国家文化资产保存奖,随意窝,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