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埭丁氏宗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氏远祖为阿拉伯人,明初定居此地。丁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毁于兵燹,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1985年被辟为晋江县博物馆陈埭回族史馆。丁氏宗祠整体布局呈“回”字形,正厅位于中部,四周为门厅、后厅和两侧廊庑,占地1359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混用式木构架。[1]
结构
宗祠坐北朝南,建筑群体以廊院式组织,采用闽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技术,以砖、石、木构造,中轴线自南至北为泮池、门埕、前厅、前庭院、中堂(主殿)、后庭院、后殿,除泮池外,南北长49.24米、东西宽21.38米,总占地面积1052.75平方米。红底金字“丁氏宗祠”匾额,高悬于前厅正门门楣上方,字迹苍劲,熠熠生辉。中堂是宗祠建筑群的中心建筑,神龛供奉丁氏列祖列宗考妣神主,每年隆重的春秋二祭就在这里举行。最引人注目的是门楣上方的木雕以及廊心墙的石雕阿拉伯文组字装饰,特别是镶于正门门楣上方中央用阿拉伯文字组绘而成的鸟形图案木雕,传说是伊斯兰教“祈求真主赐予吉祥与安宁”的“吉祥鸟”。
廊院式的建筑形式,使宗祠整体布局构成汉字“回”字形,尤有意思的是后殿东北削角砌筑,使回字口部更与汉字书法转角顿笔象形,这也许是丁氏回族把强烈的民族意识融入宗祠建筑形式中的最好体现。丁氏宗祠建筑的木作、砖作、石作、泥作,颇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雕饰技艺精湛,题材纹样丰富,彩绘艳丽多彩,以其营造有度的恢弘规制,装点适宜的平实修饰,彰显着它那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 ↑ 国家文物局 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第Ⅴ卷. 文物出版社. 2008: 384. ISBN 978-7-5010-2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