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降雨强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降雨强度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降雨强度,是指在某一历时内的平均降落量。它可以以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面积上的降雨体积表示,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

降雨强度是描述暴雨特征的重要指标,强度越大,雨愈猛烈。计算时特别有意义的是相应于某一历时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显然,所取的历时越短则求得的降雨强度愈大。降雨强度也是决定暴雨径流的重要因素。

分级

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

1、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

2、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4.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24.9毫米;

3、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29.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49.9毫米。

4、暴雨。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

⑴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

⑵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

⑶特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

降雨在某一历时内的平均降落量。它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mm/min)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L/(s·ha))表示,是描述暴雨的重要指标,强度愈大,雨愈猛烈。计算时特别有意义的是相应于某一历时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显然,所取的历时愈短则所求得的降雨强度愈大,年降雨量高的地区常常出现高强度的降雨。

测量方法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

当不错。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