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经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经邦
陈经邦
原文名 Jingbang Chen
出生 1537年
福建莆田
逝世 1616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官员
知名作品 《群玉山房诗集》
《陈尚书疏议》
《东宫讲章》
《经筵讲章》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

个人经历

万历十一年(1583),陈经邦升礼部尚书[1]兼学士[2]。他在任上,部事大治。

十三年,因与权臣论事不合,乞休回乡。

陈经邦家居三十年,神宗[3]。 时常派人问候,然因当权者所阻,终不得召。

轶事

[[明朝]嘉靖年间,在仙游盖尾与莆田华亭交界的地方,有一户姓辛的贫穷农家,夫妻二人相依为命,勤种薄田,节衣缩衣,苦度时光。丈夫年近六十岁了,还是膝下无儿。二人日夜担扰,心里十分焦急。后来听人说莆田东门外梅花亭的观音佛非常灵圣,便一齐前往烧香磕拜,虔诚求子。南海观音见他们诚实厚道,安公守已,年老无依,顿生怜悯之心,当即慨然应允,派遣金童下凡投胎。之后,辛家老婆果然有了身孕。五十几岁的妇人,居然生下了一个胖墩墩的“达埔仔”。夫妻俩人老来得子,欣喜万分,把亲生骨肉视作掌上明珠,寄予无限希望,给他取名叫“辛邦”,寓意为立志兴国安邦,辛勤报效朝廷,为劳苦百姓造福。

辛邦自幼乖巧伶俐,逗人喜欢,从未给父母添麻烦。老辛家熬过了“月里”,已是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为填饱腹肚,夫妻二人又早出晚归,下田耕作去了。他们租种的是莆田城里庙前陈家财主的田地。财主听人说,辛家喜得男儿,十分天真可爱;父母不在家时,摇篮会自动摇摆,心中觉得奇怪,亲自登门一看,果然真是如此,绝非凡夫俗子。想起自己老婆生的都是女儿,有心抱养辛家孩子,未知如何?就到城隍庙卜杯。宫公告诉他:辛家生的是贵子,有文曲星辅护,后日必成大器。财主满心欢喜,回家同老婆商量好了,第二天便早早动身到了辛家,说明来意:同情二老穷困、年纪老迈,无力培养孩儿读书成才;愿意从此免去所有回租,代为抚育辛邦长大成器;将来两家父母皆认,安享晚年不必介意。辛家夫妇先是于心难忍,不肯答应;后来经不住陈家财主话语亲切,一片诚心、再三恳求,联想自己对培育儿子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误其前途岂不可惜?只好收下财主厚赠的礼金,让其抱走辛邦,前往城里而去。

陈家财主将辛邦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先是叫他陈辛邦,入学后先生定名为陈经邦。经邦秉性聪明,读书刻苦用功。儿童时代在小西湖“读书园”求学,课业成绩优良,博得先生赞赏。后来陈父听说城外莘郊中社有一家辛氏家族,祖上乃从仙游迁来,正是经邦生父的同宗亲人;陈家的东黄亲戚黄正中,又刚好在中社建立了“锦亭里”学馆,教周边各村少年读书,名气颇大。于是也把陈经邦送往莘郊锦亭里就学。

从城里庙前、后塘经头亭、二亭、三亭到莘郊中社,往返八里多路程,陈经邦日日步行,风雨不误。在黄正中的精心培养下,学问大有长进。几年后,陈经邦慕名前往九华山陈岩寺旁的“琉璃书院”精研历代经典;成家之后,又幽居龟山福清寺继续深造,研读多载。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他辞别家人,取道九鲤湖,求神仙指点玄机后,入京应试,一举中了进士,职授翰林院编修;隆庆时,任东宫太子朱翊钧的讲读官;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

当时,朝政腐败,忠廉正真的陈经邦逐渐受到排挤。在皇帝为太后建起“盖露亭”后,他记起九仙忏语:“官拜盖露亭且止”,就毅然辞官,告老返乡。那年他才四十多岁,重游龟山胜地,见寺宇败落,感慨万千,回想早年间在寺中苦读时许下的誓愿:“若能高中,当助僧人重修刹宇”,于是捐赠重金,发动募缘,并向当朝宰相福清人叶向高

叶向高

[4]等大臣劝化筹资,动工重建龟洋大刹。功德圆满后,又来到梅花亭修建“普照寺”前往仙游重修辛家祖墓……他“林下”三十余年间,为兴化家乡做了许多公益事业,深受百姓赞扬。

陈经邦告老还乡后,万历帝还时常念叨他,朝中大事想向他请教。有一次,皇帝钦点各地学政时,要广东提学取道福建向陈国师问安,并征询福建吏治情况。国师让他给皇帝捎去一道奏章,学政接过一看却是四幅画,并无一字,学政感到奇怪,也不敢多问,只好照办。

第一幅:供桌上有一对烛台,烛台上点的红烛却暗淡无光。

第二幅:大门外有一对石狮,狮脖上挂着串串铜钱。

第三幅:画上五个道士,头上都戴着歪帽子。

第四幅:画上有青色荷叶一片。

皇帝看了许久,终于看出了画意,并随口念出一首诗来。

两台黑暗暗(两台指巡抚台和巡按台)

两司只要钱(司与狮音近,指布政司、按蔡司)

五道冠不正(五道指五个道台)

只有一叶青(一叶指福州叶知府)

从这几幅画中,皇帝明白了福建吏治的情况,立即下令查办贫官污吏,晋升叶知府为总督。老百姓都说陈国师为福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无不拍手称快。

 陈经邦退休在家长达三十多年,万历帝时常派人问候他,一次还特地派丞相张居正来莆看望他。师生情谊由此可见一斑,即便如此,因被当权者所阻挡,陈终不被召见,回不了京师。万历四十四年,陈经邦逝世,终年七十九岁。消息传到京都,万历帝十分悲痛。遂钦定左右相叶向高,李九我两人前往兴化吊谙。

 陈经邦的墓地在仙游郊尾,距莆甚远,安葬那天,两位相爷一路上要按兴化风俗扶灵上山,行戴孝跪拜之礼,早已窝了一肚子气。到达墓地后,叶向高察看墓地四周山青水秀,对面群山衬托成半个大孤圈,好像半月弯月围着墓地转。墓脚下一条小溪流水潺潺,不时溅起片片浪花,给人一种古雅幽美的感觉,站在溪底下看墓,隐约可见两只凤凰欲飞向天际。听陈经邦家里人讲:此墓穴为“双凤飞天”一旦遗骨入土为安,甲子内人丁增万,富贵齐全。叶向高想起陈经邦生前一向风流倜傥,京城又盛传陈与母后有染,如今逝去还本性难移,讲究风雅,嫉妒之心油然而生,遂叫李九一起站在凤的左翅上用力折腾。哪知凤凰经不起这两颗天上星宿的重压,折断了翅膀:“双凤飞天”的风水遂被破了,致陈氏家族一支成了无人丁,此是后话。

诗作品

南雁山

宋代:陈经邦

老从神武挂尘冠,要与傍人分碧山。障落风前排集雁,影翻日下舞双鸾。

云间隔断尘寰杳,月牖光通宇宙宽。安得此身生羽翼,朗吟飞过万峰间。

视频

莆仙戏全集:陈经邦吃麦煎

参考文献

  1. 礼部尚书  百家号
  2. 学士  爱问网
  3. 神宗 博雅人物网
  4. 叶向高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