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之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之迈(1908年8月23日-1978年11月8日),笔名微尘,天津人,祖籍广东番禺,中华民国外交官,中华民国驻基督教教廷大使。

圣经古译本是指在基督时代前几个世纪的旧约译本[1]。希伯来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译文能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希伯来文经文,它们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犹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传广泛,译本是功不可抹的[2]

简介

陈之迈192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俄亥俄大学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西南联合大学等校,并加入了胡适、蒋廷黻创立的独立评论社为独立评论派的重要人文。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教育部参事、行政院政务处参事等职。1944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事,后又历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副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紧急粮食委员会中国代表、驻美国大使馆公使等职。1955年,出任中华民国驻菲律宾大使。1959年任中华民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后兼驻新西兰大使。1966年调任驻日本大使,1969年又任驻教廷大使,1971年兼任驻马耳他大使。期间,天主教教宗曾赠予其十字勋章。1978年回到台湾,任外交部顾问、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去世。

陈之迈生于1908年天津,上承家学渊源,又得兼视中西之乃父调教,年少便负笈美国,1928年北伐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局进入由中国国民党建立之国民政府主导阶段。在国政发展由军政进入训政时期后,为积极推动国家建设大业,国民政府广纳各领域专业菁英投身公职,并由此带动一股从“知识菁英”到“实务官僚”之风潮。陈之迈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在清华大学短暂任教5年,便被延揽进入行政院任职。其后更因缘际会,被派往驻美使馆担任参事,从而开始其长达35年之外交生涯。陈于1944年赴驻美使馆任职,时值二战尾声,大局渐明,许多战后复员工作陆续展开。由于许多新兴国际组织都以美国作为据点,陈之迈因地利之便,时常奉派担任相关组织之中国代表,诸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联合国粮农组织等。除参与各国际组织运作,为战后中国争取物资外,1949年中华民国代表团于联合国推动《控苏案》之文本,也出自陈氏手笔。

视频

陈之迈 相关视频

[集合,本集见上帝!]【传教士Preacher】S01E10【美剧解说】
两个天使告诉传教士无形能量的来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