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八万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陆丰市八万堂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八万镇万安路56号,坐东向西,据传清道光年间,基督教传入八万,当时,筹资购买一片荒地和林地(曾立石碑为界),建有礼拜厅一间、教师人员住房、厨房面积共170平方米,教堂有部分空地和后面一片园地种青菜、芳茨、果树、竹木等。
教堂简介
新中国成立前,教会活动正常,属中华基督教会五经富区会管辖,曾派彭荣光、蔡达帆先生、曾捷芝牧师驻堂传教,并设有长老王德兴(王兴惠)、王道江等人管理堂务工作。民国十九年(1930),中共八万地下党组织在教堂创办培英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堂及空地均分给农民使用。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因过宗教生活的需要,经与当地村民协商同意,归还原部分教堂房地作为宗教活动点,2006年经政府宗教工作部门批准,同意设立基督教八万固定处所。该处所现负责人刘文祥,教职人员1人,有信徒近200人。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