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魏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魏属是一种多年生高大的草本植物,有特殊气味,属于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一次结果或多次结果,矮小或高大,被毛或光滑。根通常粗壮,纺锤形,圆锥形或圆柱形;根颈上存留有褐色棕色的枯萎叶鞘纤维。茎直立,细或粗壮,通常向上分枝成圆锥状,下部枝互生,上部枝多轮生。基生叶多成莲座状,有柄,柄的基部扩大成鞘,叶片数目三出全裂或羽状全裂;茎生叶向上简化,变小;叶鞘大而明显,草质或革质。复伞形花序着生于茎枝顶端的为中央花序,通常为两性花,除中央花序外,多有侧生花序,位于中央花序的基部或下部,为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为雄性花或杂性花;通常无总苞片;小总苞片有或无;花萼无齿或有短齿;花瓣黄色或淡黄色,稀为暗黄绿色,卵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平展或沿中脉增厚而具浅沟,先端渐尖,常向内卷曲,外面有毛或无毛;花柱基圆锥状,边缘增宽,稍呈浅裂波状,花柱钻形或头状,短或延长。果实椭圆形或卵圆形,背腹扁压,果棱线形,稀为龙骨状,侧棱翅状,狭窄或稍宽,侧棱与中棱的距离大于中棱与背的距离;每棱槽内有油管1或多数,合生面油管2至多数;心皮柄2裂至基部;胚乳腹面平直或微凹。[1]

分布范围

本属有150余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和非洲北部,还有伊朗阿富汗苏联的中亚部分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我国有25种,主产新疆,少数种类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云南、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

作用

本属植物在应用上,以植株有无葱蒜样臭味而分为臭阿魏和香阿魏两大类。我国传统用的阿魏属于臭阿魏类,药材采自这类植物所产生的树脂。我国最早记载于《唐本草》(公元659年),其后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功能消积,杀虫,主治虫积、内积、痞块,心腹冷痛,疟疾,痢疾等。除传统用法外,在新疆民间广泛用来祛风湿,治关节疼痛。根据其它的报道,还能作为镇静祛痰药,治老人咳嗽,小儿哮咳喘息;外用能堕胎,在日本治习惯性便秘。在某些传染病流行时,随身佩带阿魏可以预防麻疹,在越南用此预防霍乱等。这类阿魏在我国有6种,主要的有新疆阿魏F. sinkiangensis K. M. Shen 和臭阿魏F. teterrima Kar. et Kir. 等。

香阿魏类中的一些植物亦可药用。如多伞阿魏 F. ferulaeoides (Steud.) Korov. 在新疆民间用作中药阿魏的代用品。准噶尔阿魏F. songorica Pall. ex Schult. 在苏联哈萨克斯坦民间用来治疗头疼、感冒、胃病等。里海阿魏F. caspica M. Bieb. 用来治神经失常;我国云南产的榄绿阿魏 F. olivacea (Diels) Wolff ex Hand. -Mazz. 根能发散风热,降气祛痰,止咳。北方各省区分布的硬阿魏 F. bungeana Kitagawa 根和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骨结核,淋巴结核,肠溃疡,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等。 [2] 阿魏的树脂阿魏脂可作作药用,制法是把阿魏的根部挖出并去泥,并用其叶片为根部遮阳。之后,把根打横斩断,断口会渗出白色汁液,并慢慢变稠。待流出来的汁液干硬后挖走,然后又可再在其他部位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汁液流干为止。阿魏脂味苦,而且具恶嗅,而且以较年青的植物提取,功效更佳。阿魏脂有时会有杂色颗粒,当中以浅红色为佳,但主要的都是白色。碎了的阿魏脂的外貌有点像云石。由于提炼需时,而且可用于治疗霍乱、梅毒及杜虫,所以阿魏脂的价值颇高。不过由于中国并不出产阿魏属植物,所以从前中国都要从孟买买入。

本属植物除药用外,有的也可食用。生长在荒漠中的阿魏,当一般栽培的蔬菜还未长成时,其基生叶已成莲座状,居民常采作新鲜蔬菜食用。另据报道,有的阿魏根富含淀粉,如多伞阿魏F. ferulaeoides (Steud.) Korov. 的根,含淀粉达37%。沙生阿魏F. dubjanskyi Korov. ex Pavlov 的根含淀粉达57.63%,提出的淀粉也可食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