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阿克巴(英语:Akbar,1542年10月15日-1605年10月27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伊斯兰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宗教改革家。全名阿布·乌尔法特·贾拉尔丁·穆罕默德·阿克巴(Abu'l-Fath Jalal-ud-din Muhammad Akbar)。出生于信德的奥马尔古德村,胡马雍的长子。
阿克巴是帖木儿的后代,其统治时期,他能对所有的信仰给予平等和自由的看待。与他之前的君主相比,帝国的文化和艺术在其统治时期达到顶峰。他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在版图及财富上都扩张到原来的三倍。阿克巴建立了有力的军事系统,也有效率的进行政治及社会的改革。他废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实施的人头税(吉兹亚),任命非穆斯林为高级的行政及军事职位,是首位获得本土人士信任及效忠的莫卧儿帝王。他体认到稳定的帝国和子民的合作及善意有关,因此他翻译梵语文学,参与国内的庆典。在阿克巴统治后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多元文化的基础。
1605年,阿克巴卒于阿格拉,享年65岁。在伊斯兰发展史上阿克巴大帝与波斯的阿巴斯大帝、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齐名。
人物生平
1556年2月14日,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帝王阿克巴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时年 13岁,由他的舅父代为摄政。他的舅父穆阿扎姆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他不仅独揽大权, 而且想篡夺王位。阿克巴18岁时,他夺回大权,命令他的舅父到圣地麦加退隐。阿克巴终 于自己独力执政了。[1]
阿克巴摆脱左右羁绊后,便开始扩张领土的征讨,他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政策。对 表示愿意归顺的地区,他仍让原来的头领管理土地,并对他的子孙委以重任。1562年, 阿克巴同愿意归顺的王公罗比哈里•马尔的女儿结婚,并让他的妻弟担任要职。对不愿意归 顺,拒绝投降的地区,阿克巴就用武力征服,并兼并他们的土地。1567年,阿克巴攻打 梅瓦尔,用了4个月的时间攻下,屠杀了3万人,并把作为王国象征的大铜鼓和母神座上的 大烛台拆下,当做自己的战利品。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 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 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儿王朝。[2]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员重新丈量土地, 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 人头税、香客税(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服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 田赋;阿克巴统一了全国度量衡,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3]
印度是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国内主要民族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印度是世界上 宗教最多的国家,现在人们把印度称为“宗教博物馆”。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 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 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布各 教派平等,他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自己还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的女儿做妻子。阿 克巴自己还在宫庭中采纳印度教惯例,每天清晨登阳台谒见臣民,参加印度教节庆,朝廷勤 见时佩戴印度教标志等。印度教把牛当做圣牛,不许宰杀,阿克巴为此禁止宰牛、杀生。他 还在宫中点上了长明灯等。[4]
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他还创立了一个没 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这种宗教的特点是提倡廉俭,其教义是要求信徒 “弃绝世俗欲望而求得救”。要求入教的人,可以直接见到阿克巴。将头巾放在阿克巴的手 中,将头放在阿克巴的脚上,阿克巴将人扶起,向他祝福,给他戴上头巾,送他一幅自己的 肖像,这人就算入教了。这个宗教要求信徒忠于国君阿克巴。教徒们把阿克巴当作上帝,相 见时呼叫“安拉——阿克巴”(意为“阿克巴即真主”)。信徒还效忠皇帝献出自己的财 产、生命、荣誉等。阿克巴的“圣教”既无庙宇,又不祈祷,只要求教徒平时爱护动物,尽 可能施舍、赈济或做好事。“圣教”也不强迫别人信教。阿克巴的宗教措施,缓和了当时的 宗教矛盾,使不同教派和平相处,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也因此得到了巩固。[5]
阿克巴做为国王,他尊重印度教,但对印度教的陈规陋习则加以禁止,反对寡妇自焚殉 身、杀婴、童婚、近亲结婚以及不许寡妇再嫁等。[6]
印度教寡妇自焚殉身是个愚昧、残酷、野蛮的风俗:丈夫死了,妻子要跳入火堆为丈夫 殉葬。这个风俗在印度流传很久了,到阿克巴的莫卧儿王朝已有1000多年了。阿克巴对 此非常痛恨,他派督察专员到全国去巡察,当寡妇不是自愿殉葬时,督察专员就去保护她 们。阿克巴还曾经亲自去解救过一位被迫跳火殉葬的孟加拉总督的寡妇呢。[7]
据传说阿克巴是个文盲,但他每天都要听别人给他朗读各种书籍,因此他也获得了比较 渊博的知识,能够和一些有学问的人讨论文学、哲学、宗教等问题。他还画画,在宫庭中养 了100多位画家,这些画家每月开三、四次绘画展览。阿克巴总是兴致勃勃地观赏,经常 加以点评并给好作品赏赐。在阿克巴的宫庭里,还有各地的音乐家,他经常听印度、波斯、 中亚、克什米尔等地的音乐,渐渐地他也能作曲,而且命人将印度梵文乐谱转译成波斯文, 再用波斯文演唱。他要求他的官员互相学习,印度教官吏学习波斯文,伊斯兰教官吏学习印 度文,到后来,他的官吏们有的同时能用波斯文和印度文赋词做诗,很好地促进了波斯文化 和印度文化的交流。阿克巴当政时期,他善于理财和用人,又尊重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 这样,印度国内的矛盾缓和,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8]
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去世后,他的后代统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1657年)是莫卧儿帝国兴盛、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阿克巴为莫卧儿帝国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是莫卧儿王朝功勋显赫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9]
人物评价
斯塔夫里阿诺斯:阿克巴是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皇帝。他征服了西方的拉杰布达纳和古吉拉特、东方的孟加拉和南方德干高原上的几个小国,使帝国领土大为扩展。
劳伦斯.宾扬:站在历史的光天化日之中,阿克巴似乎处于两个朦胧而相反的世界之间:一个是他的中亚细亚祖先的世界,另一个是印度的世界……他渴望思考和冥想,他追求正义,并希望和平。 在其统治下,印度达到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史学家誉他为"阿克巴大帝","伊斯兰东方最贤明、正义的伟大君主"。
斯密司:征服古吉拉特标志着阿克巴的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时代。因为阿克巴政权从此有了一个西部通道和出海口,并与葡萄牙人有了联系。但是由于他们目光短浅,无意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致使后来这一地区被欧洲人用来入侵印度。
施一飞:阿克巴皇帝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奠基人。他是整顿、治理和改革印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文化艺术的伟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