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目录

疾病定义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疾病CT

阻塞性黄疸病史

30岁以下以肝细胞性黄疸为多见,而中年(40岁以上)有右上腹绞痛或黄疸史者多见为CBD结石阻塞性黄疸或肿瘤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有明显波动者应考虑到肝内外梗阻;阻塞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见皮肤瘙痒,而肝细胞性则较少见。肝外阻塞性黄疸较深,体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

TSB:阻塞性黄疸肝内梗阻一般少见>171 umol/L,阻塞性黄疸肝外梗阻可达256.2-513 umol/L,且少有波动;阻塞性黄疸AKP:肝外梗阻或高较明显,恶性梗阻更为明显;阻塞性黄疸ALT:梗阻性一般<5000U,而肝细胞性多>5000U;阻塞性黄疸严重时粪胆原排出明显减少;粪便可呈陶土色。[1]

病因

任何原因,只要使胆管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黄疸

一是良性的病因,像是最常见的

(1)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Mirrizzi’ syndrome)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3) 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

(4)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hemobilia),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蠕虫等。

另一是恶性的病因,如

(1)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

(2)胰脏头部癌

(3)华特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4)肝癌栓塞子(tumor thrombus)堵住胆管─ 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

(5)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阻塞性黄疸发病机制

疾病症状

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 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 胆固醇 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 疣 、 出血倾向 、 骨质疏松等:癌性阻塞者尚可出现疾病分析Courviosier征。

疾病病理

病理学检查可见汇管区和肝血窦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易发人群

多见于肝病患者常发。

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肝炎肝硬化

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对于肝癌诊断已明确的患者,本病的诊断不难,肝癌患者出现皮肤、巩膜、小便黄染,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或未见皮肤、巩膜、小便黄染,仅有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即可诊断。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尿胆红素阳性,见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为阻塞性黄疸;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以结合性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鉴别诊断

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须与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鉴别,肝癌的黄疸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出现于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胀痛,多有血AFP浓度升高;而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多无肝炎、肝硬化病史,仅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症状,血AFP浓度多正常,腹部B超、CT、MRI、PTC(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核素胆系造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以上疾病的鉴别。[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