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闊鱗瘤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闊鱗瘤蕨(學名:Phynatosorus hainanensis (Nooteboom) S. G. Lu)是水龍骨科瘤蕨屬附生蕨類植物。根狀莖橫走,肉質,密被鱗片;鱗片卵圓形或近圓形,盾狀着生,暗褐色,邊緣近全緣或不整齊。葉遠生;葉柄禾稈色或淡栗色,光滑無毛;葉片卵狀長圓形,羽狀深裂,基部楔形;裂片頂端漸尖或鈍圓,邊緣全緣並加厚。中脈明顯,在葉兩面隆起,無側脈,小脈網狀,孢子囊群圓形,在中脈兩側,在葉表面突起。

分布於中國海南。越南印度也有分布。附生長在海拔20-900米的樹幹上。

闊鱗瘤蕨葉片革質,有光澤,卵狀長圓形且羽狀深裂;葉叢鮮綠,四季常青,是室內外造景的優良植物材料。

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根狀莖橫走,粗約6-10毫米,肉質,密被鱗片;鱗片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3-4毫米,盾狀着生,暗褐色,邊緣近全緣或不整齊。葉遠生;葉柄長約20-30厘米,禾稈色或淡栗色,光滑無毛;葉片卵狀長圓形,羽狀深裂,長約30-40厘米,寬約15-20厘米,基部楔形;裂片約2-5對,長約10-15厘米,寬約2-3厘米,頂端漸尖或鈍圓,邊緣全緣並加厚。葉軸的翅幾乎與裂片等寬。中脈明顯,在葉兩面隆起,無側脈,小脈網狀,具頂端囊狀的內藏小脈。葉革質,兩面光滑無毛,背面疏被細小的黑色鱗片。孢子囊群圓形,在中脈兩側各1行,略靠近中脈着生,在葉背面略凹陷,在葉表面突起。[1]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海南(瓊中、海口、五指山、尖峰嶺、吊羅山、南高嶺)。越南和印度也有分布。附生在海拔20-900米的樹幹上。

生長習性

絲狀體:原葉體母細胞分裂形成基原細胞和原葉體細胞。基原細胞一般不再分裂,而原葉體細胞進行連續的橫分裂。接種後15天左右,原葉體細胞經連續的橫分裂,形成3-7個細胞的絲狀體,但因溫度和光線等培養條件的不同,絲狀體細胞的數量可在2-10個不等。絲狀體先端細胞內的葉綠體數量較多,呈鮮綠色,葉綠體分裂常在細胞分裂之前進行。

片狀體:接種後30天左右,孢子由一維生長轉為二維生長,進入片狀體階段。絲狀體前端的一個細胞經兩次斜分裂,分化出一楔形的頂端細胞,表現出槲蕨型的發育特點。此時沒有出現毛狀體。片狀體呈短舌狀,頂部略有凹陷,細胞大小較均一,中下部有假根分布。片狀體階段發育期較長,可持續一個月左右,該時期,無機培養基培養的片狀體常在基部進行營養繁殖,形成的片狀體的形態因生長環境而異。

幼原葉體:接種後50天左右,原葉體形狀趨於穩定且一致,整體呈心臟形,兩翼向側上方延展,生長點漸寬並下陷,呈圓滑曲線狀,腹面發育出多條假根。此外,當幼原葉體的營養細胞受損時,由相鄰細胞填充而不影響個體的發育,但是,當葉緣細胞受損時,可殃及相鄰細胞,直至整株枯死。

成熟原葉體:幼原葉體發育成熟時,基部錐形,兩翼稍有折皺,中部有一近圓形中肋區,在腹面中下部,分布有百餘條假根。在原葉體背腹及生長點附近均有毛狀體分布,但以腹面中部為多。生長點細胞表面觀為縱向排列的長條狀,胞質濃,葉綠體相對較多,兩翼邊緣細胞及生長點附近的細胞為近方形,至原葉體中下部漸變為多邊形,分裂列明顯,中脈表面的細胞也近方形。葉綠體呈扁盤狀,每個細胞中約有數十個,隨光強變化而有明顯的位移運動,當光強在500勒克斯以下和4000勒克斯以上時,葉綠體位於細胞側壁。成熟原葉體生長點的下陷比幼原葉體要明顯,兩翼外延且邊緣呈圓滑弧線狀。若不能完成受精,老原葉體則漸呈帶狀,假根分布變得不規則,背腹面面的區別變得不明顯,原葉體大小始終保持在6毫米左右長,而且隨着生長點的不斷生長,原葉體基部也不斷枯死,表現出無限生長的態勢。

毛狀體:闊鱗瘤蕨的毛狀體形成較晚,片狀體時期始有單細胞毛狀體發生,分布在原葉體的邊緣。此外,在原葉體腹面、生長點下方,觀察到一種2-3個細胞長,先端細胞呈圓球形,柄細胞較先端細胞長,且具有單細胞的分枝的多細胞毛狀體,這種毛狀體數量少,但形狀穩定。隨原葉體的不斷發育,原葉體的背腹面均有單細胞毛狀體發生。毛狀體內有細胞核和葉綠體。毛狀體形成20天後,可見表面有分泌物,40天後,葉綠體幾乎全部解體,分泌物不僅大量外排,同時也大量積累在內部,直至毛狀體枯死脫落,而多細胞毛狀體常常變為褐色而不脫落。

假根:孢子萌發初期產生的假根淡黃色至黃褐色,較短,常有一核,近圓形,但核很快消失。以後產生的假根中的細胞核呈橢圓形,壽命長短不一(2-8天)。假根多分布於原葉體腹面下部,管狀,由營養細胞外突延長分裂形成,直徑約14微米,長約300-2000微米,初為無色透明,一個月後變為黃褐色,且由直變彎曲。假根的頂端或近頂端膨大,偶爾有分叉現象,與孢子萌發初期產生的假根有明顯區別。

繁殖方法

孢子採集及處理:闊鱗瘤蕨孢子采自植物園溫室。將具有成熟孢子的葉片自植物體上剪下,置潔淨、密封的紙袋中,於乾燥通風處令孢子自然散落,7-10天後將孢子收集於硫酸紙袋中,及時接種或播種,剩餘孢子置4℃冰箱中保存,供重複培養使用。

土壤培養:將過細篩草炭土和細沙以體積為1:1比例均勻混合後放入底部鑽有孔的塑料盤(大小為25厘米×20厘米×5厘米)內,基質厚度約3厘米,將基質表面整平、壓實後將塑料盤放入裝有水的平盤中洇水,待基質表面濕潤後取出待用。將孢子均勻地撒播在土壤表面,用保鮮膜封盤口,待長出原葉體後將保鮮膜換為玻璃板,以防止污染,並保持濕度。

主要價值

闊鱗瘤蕨葉片革質,有光澤,卵狀長圓形且羽狀深裂;葉叢鮮綠,四季常青,是室內外造景的優良植物材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