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閩南鋦匠(辛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閩南鋦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閩南鋦匠》中國當代作家辛牧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閩南鋦匠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村子裡經常出現一個鋦匠,是閩南人,長得白白淨淨的,個頭不高,三十多歲的樣子,頭戴一頂長沿圓帽,肩挑一副擔子,擔子前是一個表面斑駁的陳舊木箱子,後頭便是風箱、板凳,板凳底下是一個鑽子。他不太愛說話,且聲音小。他不論說什麼,臉上都沒表情,像是念着早已寫好的文字。他聽別人說話也是,不管你說什麼,很難調動他的面部表情。他進了村子,就在村子中心大街的那棵老槐樹下支攤子幹活,一坐老半天,一聲不響,默默地用一個圓砂輪有一搭無一搭地打磨着幾枚鋦釘。很多人不會留意,村子裡來了鋦匠。只有一些好事者會圍過上去:「你能鋦什麼?」鋦匠答一聲:「鋦盆鋦碗鋦大鍋。」「你怎麼也不吆喝幾聲?誰知你是幹什麼的!」這時,他會抬頭看看你,也不知嘴裡咕噥一句什麼,繼續打磨鋦釘。

朋叔悄悄地回了家,一會兒工夫,提着一個破麻袋來到鋦匠面前,倒出一堆破瓦片,「你能把我的面盆鋦好嗎?」大家一看,這不就是上次鋦匠說沒法鋦了的那堆東西嗎。朋叔是村里出了名的刁鑽人,面盆是他與妻子吵架時賭氣摔壞的,三分之一還是一個整塊,其餘三分之二全是大小不一的碎片了。不久前,有一個鋦匠來到村里,他難為人家一次了,那鋦匠硬是沒接:「你這盆沒法鋦了,再買個新的吧!」「買新的你掏錢?」朋叔當時很不高興。這次,他見來了新人,便又提了來,顯然有點欺負人。閩南鋦匠把麻袋裡的破盆輕輕倒出來,在地上圍了一個大體的框架,沉思了一陣子說:「能鋦,只是貴一點。」朋叔的心一緊:「我買的時候才花了兩塊六。」閩南鋦匠像是沒聽到他的話,「大約要花一塊五,可能多兩毛,也或許少兩毛,最後看看用多少鋦釘。」在場的人都有點吃驚,這閩南鋦匠真是缺心眼,一塊五能幹這個活?可他接下了,連朋叔也沒想到。於是,好多人都放下手頭的活來看閩南鋦匠如何鋦這個破盆,多少有點看熱鬧的感覺。

閩南鋦匠坐在小板凳上,在膝蓋上蒙一塊厚布,開始用小刷子清刷盆片,然後開始把破片和盆對起來,用一根粗麻繩,「五花大綁」地把盆固定住。這才發現,少了一塊。朋叔也着急:「怎麼少了一片,這可怎麼辦?」旁邊有人議論:「算了,別鋦了,破成這樣了。」閩南鋦匠不急不慌地說:「你再回家找一找,一定還有一片的,床底下、屋旮旯等地兒找找。」朋叔回了家,過了好一陣子,拿着一塊瓷盆片回來了。

閩南鋦匠接過來,一按,跟缺口下好吻合,便將固定起來的盆放在自己兩腿之間,開始用金剛鑽在裂紋兩邊鑽眼。說是金剛鑽,其實,就是一根木製的鑽杆,鑽杆底端按了一個鑽頭,中間有一根皮繩攔成弓的形狀。他一手握着鑽柄,另一隻手拉動兩頭連着皮繩的操縱手柄,隨着鑽杆的旋轉,金剛鑽的鑽頭也在飛速旋轉,在堅硬的瓷盆上鑽出細細的小孔。旁邊圍了一圈人,有人說:「好像拉二胡的哩。」有人接腔:「恐怕是你拉得了二胡,鑽不了眼哩。」

閩南鋦匠聚精會神地鑽着孔,不管別人說什麼,他像是沒聽見一般,只顧操縱着那柄琴弓般「金剛鑽」,刺啦啦、刺啦啦地在盆和碴片上鑽成一對一對的小孔,鑽好了,再將大小不一的鋦釘嵌進去,用小錘子輕輕敲打,外面抹上一層油灰。這一整天,他以鑽當針,拿鋦釘當線,像補衣服一樣,把朋叔的破盆「縫補」得天衣無縫。這時再看,鋦好的盆,鋦釘整齊,大小錯落有致,像是有意設計的兩條弧形圖案,好多人禁不住脫口而出:「比原來的還好看了。」朋叔並不說話,他想,光好看有什麼用。這時,閩南鋦匠站起身,將一桶水倒入盆里。眾人都圍過來,滴水不漏。朋叔再挑剔也挑不出毛病來,大方地掏出一塊五,閩南鋦匠卻說:「拿一塊三吧,沒有用那麼多的鋦釘。」

[1]

作者簡介

辛牧,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