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閔泳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閔泳翊(朝鮮語:민영익,1860年—1914年),朝鮮王朝後期外戚權臣,閔妃集團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一名書畫家。字子相、遇鴻,號芸楣、竹楣、園丁、千尋竹齋等,賜號禮庭(閔泳翊的雅號共有40多個,最常用的為芸楣),本貫驪興。 他是閔台鎬之子,後過繼給閔升鎬為嗣,頗得姑母閔妃寵愛,年方弱冠就大權在握。1881年負責組建朝鮮新軍——別技軍,壬午軍亂後被派往歐美日本考察,甲申政變時被開化黨攻擊致重傷,1886年捲入第二次朝俄密約事件,1887年又告發了袁世凱的廢君陰謀,隨後流亡中國不返,仍通過與王室的電報往來對朝鮮政治施加影響,同時因經營紅參貿易而致富。1896年後閔泳翊絕少過問政治,與中國書畫家吳昌碩等人研究藝術,終死於上海。

書畫造詣

閔泳翊「幼頗慧悟,嗜書畫」 ,10多歲時就在朝鮮畫壇上占有一席之地。1884年12月,閔泳翊在甲申政變中被刺,險些喪命,面對殘酷的宮廷鬥爭,年輕的他只得亡命他鄉,先是客居香港及廣東,而後是蘇州及上海,憑藉着他深厚的漢學功底及精湛的書畫造詣立足於中國。閔泳翊在今上海市北京路瑞康里766號建立「千尋竹齋」,作為自己在中國的家,自己也以此為號。 喜好交友、耽於藝術的閔泳翊來上海後,很快便融入了海派書畫家群體,與吳昌碩、任伯年、胡公壽、錢慧安、蒲華等結交。尤其與吳昌碩友情很深,據朝鮮人金圭鎮回憶,他曾在1891年去中國拜訪吳昌碩,吳昌碩問他:「你認識閔泳翊先生嗎?」金圭鎮回答:「還沒見過他。」吳昌碩突然改變臉色而不再理會他,同時金圭鎮還稱:「閔泳翊從1886年以來到蘇州找吳昌碩後,便沉醉於藝術的忘我之境。」 這些記錄顯示吳昌碩很看重閔泳翊的才華,也說明了閔泳翊來華後與吳昌碩的深厚情誼。而吳昌碩在閔泳翊去世後寫的長詩《挽蘭丐》序中寫道:「(閔泳翊)客滬上,交卅余載,嗜予刻印」 ,據此可知他們的交情已經達到30餘年。閔泳翊於1883年1月底來中國天津,吳昌碩正好也在1883年2月初因公來津,兩人在天津邂逅相識不無可能,也符合吳昌碩「交卅余載」的記載。

閔泳翊書宗顏真卿,以畫蘭撇竹馳名藝壇,筆力雄健氣格清逸。當時滬上藝苑有「海上三丐」之稱,「書丐」為高邕、「印丐」為吳昌碩、「蘭丐」即是閔泳翊,可見這位朝鮮藝人在海上的名聲。每到星期天,閔泳翊會邀請海上畫派的諸位友人相聚於「千尋竹齋」,喝酒吟詩,揮灑丹青,筆走龍蛇。作為書畫名家的閔泳翊尤對吳昌碩的篆刻相當崇尚而服膺,從他與吳昌碩相識之初就開始請其治印,在以後的日子裡,從未間斷,這位「海上蘭丐」與「海上印丐」的金石緣、書畫情近三十年。 多才多藝的閔泳翊亦善吹簫,他隨身攜有鐵簫一支,常在書畫之餘、微醉之後,簫聲咽嚥、如泣如訴,傾吐着他的憂國憂民、思鄉憶舊之情。而吳昌碩為他刻的一系列印章,猶如一部印史,記錄了他多舛的命運和深切的哀怨:「甲申十月園丁再生」,甲申年即1884年,閔泳翊在當年差點被開化黨刺客暗殺。「椒房貴戚」、「石韞尚書」則記錄了他曾顯赫的身世。而「園丁生於梅洞長於竹洞」,顯示了他對梅竹的深愛青睞和崇拜梅竹和情操氣節。吳昌碩共為閔泳翊刻了300方印章,其中在《吳昌碩印譜》、《田黃堂印譜》中確認的有213方。[1]

歷史評價

韓國歷史學界一般把閔泳翊歸為穩健開化派。但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國的書籍大都稱他為守舊派,這是不準確的。閔泳翊與以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人(急進開化派)都認同西方的近代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科學技術,主張進行近代化改革,閔泳翊和金玉均、洪英植等人甚至有過一段非常好的交情。但兩者所選擇的道路是不同的,閔泳翊選擇了親附中國而推行漸進式改革,金玉均等人選擇了日本道路而發動甲申政變,因此他們最終分道揚鑣乃至水火不容。但不能因為道路不同就把閔泳翊評價為守舊派。 當時許多評論還指出閔泳翊公忠體國與富有能力,如金允植向李鴻章稱讚閔泳翊「年雖少,公忠體國」 ,袁世凱致二姐的家書中說:「閔泳翊乃此間第一公忠臣也」 ,美國顧問德尼(Owen Nickerson Denny)也謂閔泳翊為「最有能力與最忠實的朝鮮臣民之一」。 尹致昊則評價:「芸台(指閔泳翊)公心之可愛,而無容人之量」。 除了政治上的才能之外,閔泳翊也很有經濟頭腦,他很早就統領褓負商,經營人參,潛逃中國後更是利用自己攜帶的內帑展開紅參貿易,日子過得相當滋潤,而沒有淪為一個落魄的寓公。 然而,閔泳翊的政治操守很成問題,經常表現出投機主義。突出的例子便是第二次朝俄密約事件後,閔泳翊先後向袁世凱和高宗告密,這種矛盾的做法使其失去的二者的信任,不得不潛逃中國,體現了他反覆無常的兩面派作風。袁世凱的叔父袁保齡便評價閔泳翊「狡黠過人」 ,在朝鮮人中也對閔泳翊有「反覆多疑吝陋」的印象。 1887年閔泳翊最後一次回國時,曾提出起用大院君的建議,但大院君反應冷淡,認為閔泳翊早年和金玉均、洪英植交好,最後卻成了仇敵;後與袁世凱共謀,卻中途變卦,為人翻雲覆雨,不足依恃。 此外像穆麟德夫人、福久等歐美人士亦曾指出閔泳翊易受影響、反覆無常的人格。閔泳翊頗受詬病的另一點則是為人吝嗇。 閔泳翊在書法和繪畫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詣,他的中國友人吳昌碩曾在輓詩中盛讚道:「丐也畫蘭兼畫竹,唯不畫土筆尖禿。千秋不讓所南翁(鄭思肖),空谷孤芳自幽獨。」 他的「芸楣蘭」與興宣大院君的「石坡蘭」齊名。閔泳翊和吳昌碩的友情也是中韓文化交流的見證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