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闲情偶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相当丰富,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其中的戏曲理论集中国古代曲论之大成,有些见解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湖上笠翁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原文摘录

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维何?媚态是已。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则物而尤矣。 … 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尤物者,怪物也。不可解说之事也。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 --《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态度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书评

幽默大师林语堂格外推崇老李的生活方式,盛赞他为近现代最懂生活艺术的人,羡慕嫉妒恨,也努力效仿老李同志,只是可惜,未能得到所有真传,说像不像,于是被鲁迅嘲笑为:”林语堂先生谈灵性“。

谈起李渔的一生,那真是平淡无奇的一生,无话可说的一生,碌碌无为的一生,潦倒一辈子,不得已让家人组成了戏班,辛苦遭逢,颇受时人所轻,所以他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也就不能说他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只能说:"哎呀,螃蟹真好吃"。

他很懂生活,可是喜欢《闲情偶寄》的人不会很多,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有趣的人着实不多,至于达到老李那种境界的更是少之又少。

看那些试图尝试追寻灵魂气息的类丽江小文艺者,个个似乎一瞬间在貌似安静纯洁的小镇开了窍,发现了生活的真谛,然后声称放弃年薪百万千万的工资,于是披着二十三十的披肩,慵懒的在小镇中倾听灵魂的声音,静静的感受时光的流淌,然后双手抱膝,把头深深埋在臂弯里,蛋蛋的忧伤不呼而出。刚毕业的时候,俺也是个向往此种生活的伪文艺青年,工作后越发的二逼起来,就渐渐觉得那些动不动将个旅游升华到流浪的人就是个做无规则布朗运动的粒子,形而上学强说愁,布朗运动就是布朗运动,不会因为运动地点发生变化就逃脱开普勒三定律。

至于”大丈夫立于乱世“的类太史慈者,格调对于我们又似乎太高,难望其背,于是不如退而羡慕一番,口头说说就罢了。理想太高,难免不拘小节,难顾细谨,偶尔时候可能对生活有些感触,刚要感伤一下,却立刻被自己的远大理想喝退,以为堕落了,于是惊醒,于是奋发,最终”以升天子之阶“。

由于上面两种人太多,于是《闲情偶寄》成了奇书,因为老李在书中谈的都是些生活中的琐事,衣食住行,花草庭院,无所不谈:喝酒吃螃,捣鼓卧室,画工程图。。一些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东西,在他眼里却愣是充满了浓浓的乐趣。

书其实不错的,只是可惜我买的是个删节版,这让人非常的不爽,就像关键时刻遇上了马赛克一般,更加让人恼火的是,编者还自以为是的注上自己的所感所想,难道我不认识字么!我跟你很熟么!谁要听你的感想! 他!丫!的!

最后上几节老李平淡而快乐的生活:

天然萌的邻里: 老李媳妇众多,家里大大小小五十多口人,吃饭难免是个问题,有时候不免压缩成本,于是老李去地里摘青菜。 到了地里,老李一边摘,一边又发出了感慨:”隔壁张三平时挺勤快的啊,怎么他种的菜又黄又小。“ 刚好张三路过,招呼老李说:“李渔啊,只做汤的话用不了那么多青菜的”。 老李略有不爽:“我摘自己的菜,吃多少管你锤子事啊?” 张三也不满了:“能不关我事么,你丫每次摘菜都摘我家的,旁边那块又黄又小的才是你家的。”

创意发明家: 老李要是活在现在,绝对能凭借其无穷的创意Idea进入创新工作园。 老李的一个爱好就是墙上凿洞。 凿洞的鼻祖那就是匡衡了,凭借凿壁偷光,这位西汉大相愣是完成了草根的逆袭,成就其传奇一生。 所以凿洞本是个格调悲壮高雅的事情,而老李的想法是,凿个洞再插上个竹子,这样嘘嘘就不用出屋门了,并为能有此想法而洋洋得意。 所以我推算,老李的菜园子一定就在屋外洞口下的,要不然他家的青菜何以又黄又小?

甘蔗读书法: 大概老李的书在他那个时代估计就不受欢迎, 一个朋友跑过来找他说:“你的《闲情偶寄》谈的都是些戏剧剧本神马的,太没意思了,不看不看。” 老李说:“我这书嘛,就像吃甘蔗一样,甜的都在根部在后面呢” 朋友一听,往后一翻,”深以为然。“ 我也按照此读书指南试了下,卷一卷二讲曲子的不看,稍微往后一翻,果然,他开始讨论妹纸了。

享乐主义: 老李虽然穷,可懂生活。 于是一天,他把自己的床周围都摆上了花草,一觉醒来,“忽嗅腊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似从肺腑中出,不觉身轻欲举”,便一脸小资情调的对妻子说:“哎呀,我们有何德何能啊,能想到如此快乐,这得是我们多大的福分哇?” 而他媳妇显然是个现实主义者,回道:“是啊,我们这么穷,也是因为这个。” 老李立刻恍然大悟, 深以为然,一副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的样子。 就在他媳妇以为他浪子回头的时候,这货居然又买回来一些绫罗绸缎,将床围了起来,说是给床加了裙子,道冬暖夏凉,美哉美哉哇,顺便大加赞美自己。 这货!

现代妹纸之敌 老李天然呆,自然萌,矫情可爱,创意层出不穷,深知化妆之道,放在今天,应算个妇女之友,为何怎么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呢? 首先,在声容部开篇,他便义不容辞,开门见山,一阵见血的指出:“妇人本质,惟白最难” ,然后俨然化身成果壳爱好者,以一个工科生的身份出发,从科学的角度十分绕嘴地解释了妹纸为什么能长得白,一个长的白的妹纸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长的白那是因为人家老爸是下了血本的啊(具体原因可参考原文,本人没看懂)。所以他说,看到长得白的妹纸,一定要夸,衷心的夸,使劲的夸,不分场合的夸!这样一来,自然是要得罪一部分妹纸的。 与现代妹纸为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老李煞有其事,正中自然,无比推崇的论述一个好的妹子应该具备哪些业余爱好:“翰墨为上,丝竹次之,歌舞再次之,女红乃是分内事,自不必道也。”老李业余时间也常常教媳妇们赏花下棋,一副郎有情妾有意的样子。可在当下,放眼望去,丝竹歌舞还勉强凑活,除了苍老师,有几个妹子深谙中华文化业余时间在那里研墨汁练书法? 更可气的是他在最后还有勇气说:“缝缝补补的家务事是妹纸的分内事,没有啥值得称赞的。”居然说的还自然之极。 不作死就不会死哇, 我的老李同志!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