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长角坝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角坝镇
[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中文名: 长角坝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

地理位置: 县域中部

面 积: 315 km²

下辖地区: 6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教场坝村三组

电话区号: 0916

邮政区码: 7234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佛坪熊猫谷、凉风垭生态旅游区

车牌代码: 陕F

人 口: 2885人(2018年)

长(cháng)角坝镇,隶属于陕西汉中市佛坪县。地处县域中部,东与安康市宁陕县四亩地镇相连,南与袁家庄街道毗邻,西与岳坝镇接壤,北至秦岭接西安市周至县板房子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337.34平方千米。

长角坝镇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熊猫谷景区1个,县级旅游景区凉风垭生态旅游区、药子梁羚牛观赏探险区、上沙窝山茱萸园等景区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复兴寺、唐宜人墓、李文奇墓。

截至2020年6月,长角坝镇下辖6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长角坝镇户籍人口2885人。2011年,长角坝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489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33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0万元。[1]

历史沿革

据碑载,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住有昌姓农民,故名昌家坝,后讹传为长角坝。

1949年12月8日,佛坪解放,属椒溪区所辖长角坝、龙草坪乡。

1950年5月13日,属县第一区辖。

1956年,属县直辖乡。

1958年9月15日,成立长龙公社(原长角坝、龙草坪两乡)。

1958年11月,撤销佛坪县后,划入洋县。

1961年9月,恢复佛坪县后,改为长龙管理区,属三教殿区辖。

1962年7月,改设长角坝、龙草坪公社。

1967年,龙草坪更名为红岭公社,长角坝更名为“东升公社”。

1976年后,复称龙草坪、长角坝公社。

1984年5月,改设为长角坝、龙草坪乡。

2001年11月21日,将龙草坪、长角坝乡合并,设为长角坝乡。

2011年7月,改设为长角坝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辖教场坝、两河口、沙坝、下沙窝、上沙窝、小南坪、龙草坪、东河、田坝9个行政村;下设2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长角坝镇下辖6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教场坝村三组。

长角坝镇地处县域中部,东与安康市宁陕县四亩地镇相连,南与袁家庄街道毗邻,西与岳坝镇接壤,北至秦岭接西安市周至县板房子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337.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长角坝镇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坡腹地,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地貌南北长、东西窄,北部为高山沟谷区,层峦叠嶂;南部为低山积坝区,群山绵延,两河口以南豁然开朗。主要山峰有三十担银梁、天华山、黄家寨、光头山、鳌山、大包梁、纱帽石、干板坡、白龙山、苗家山等。境内最高峰位于上沙窝村北部的三十担银梁,海拔2598米;最低点位于教场坝村,海拔856米。

气候特征

长角坝镇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凉,日照偏少,热量有限,冬春少雨。

水系水文

长角坝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椒溪河,汉江二级支流,发源于东河村北庙子,由北向南纵贯全镇,境内流长35千米,流域面积315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67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8.4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大东河、小东河、沙窝河。

自然资源

长角坝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淋冰岩大理石、大理石矿、石墨、长石等。其中淋冰岩大理石,储量3520万立方米;大理石矿储量100万立方米。境内栖息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有野生红豆杉群落、庙台槭、独叶草等濒危保护植物23种。

自然灾害

长角坝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泥石流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2年6月9日,全镇2150人受灾,房屋倒塌3000间,145户560人无家可归,水毁农田1290亩,直接经济损失5770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辖区总人口28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0人,城镇化率9.6%。另有流动人口46人。总人口中,男性1486人,占52.8%;女性1328人,占47.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人。

截至2018年末,长角坝镇户籍人口2885人。

2011年,长角坝镇财政总收入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7%,人均财政收入970元。

2011年,长角坝镇实现税收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7元。

2018年,长角坝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上企业3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长角坝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业耕地面积2223亩,林地面积16.7万亩。

长角坝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长角坝镇粮食生产960吨,其中水稻560吨,玉米400吨。

长角坝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山茱萸、猪苓、魔芋等。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累计造林9.3万亩,经济林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植树10.15万株,林木覆盖率85%,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2011年,长角坝镇水果种植面积135亩,产量13.5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柿子猕猴桃

长角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长角坝镇生猪饲养量4475头,年末存栏2700头;家禽饲养量1.5万羽,上市家禽0.7万羽。2011年,长角坝镇生产肉类310吨,其中猪肉290吨;禽蛋30吨;畜牧业总产值92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1%。

长角坝镇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2011年,长角坝镇养殖鲟鱼10万尾,产量50吨;养殖大鲵500尾,产量0.25吨;渔业总产值19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8%。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大型农业机械32台(辆)。绿色环保农产品有土鸡、土鸡蛋、雪莲果、高山蔬菜。

第二产业

长角坝镇初步形成了以大理石板材、石英砂、钙粉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长角坝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330万元,比上年增长9.8%。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商业网点19个,从业人员57人。2011年,长角坝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0万元,比上年增长5.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交通运输

长角坝镇已形成由108国道过境路为主、镇村公路为辅的公路运输网络,开通了龙草坪村、沙窝村、熊猫园景区的客运线路。2011年,长角坝镇客运总量8700人次。有县镇公路2条,总长57.2千米。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5.6米;镇区桥梁1座,总长度98米。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37千米,公交运营车辆2辆。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文化站1个,面积120平方米农家书屋9个,面积600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5%。

1975年5月1日,长角坝镇成立广播放大站,转播县站节目。1979年至1982年,龙草坪林业局在龙草坪村分别建立了6处电视差转台。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村村通”电视设备730套,有线电视用户25户,其中数字电视10户,电视入户率94%。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小学1所,在校生86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长角坝镇教育经费达251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49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49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25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0.7%。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人、经营管理人才42人、技能人才15人、农村实用人才60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9个,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6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

2011年,长角坝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3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16人,参合率96.51%。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角坝镇有体育场地1个,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2.5%。

风景名胜

熊猫谷景区

熊猫谷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秦岭南麓腹地,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紧邻108国道,距佛坪县城19千米、汉中市160千米、西安市170千米,地处国家级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秦岭大熊猫天华山与兴隆岭两大种群的重要走廊带上,总面积1918.2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5.43%,是以山岳、峡谷、泉溪、云海、森林、奇石等自然景观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长角坝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相关视频

李芳到长角坝镇调研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