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锯叶合耳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锯叶合耳菊
[://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papc.cn%2Fres%2Fattch%2F170%2F2007%2F3%2Fn1%2F97317-3.jpg&refer=http%3A%2F%2Fwww.pap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5339660&t=a2818db637c094808ea3907497b21ef8 原图链接]来自 百度 的图片

中文学名:锯叶合耳菊

拉丁学名:Synotis nagensium

界:植物界

锯叶合耳菊(学名:Synotis nagensium)是菊科合耳菊属植物。分布在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西藏、湖北、四川、云南、甘肃、湖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森林及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本种提示 [1]

形态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或亚灌木。 茎直立,高达15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具花序枝,被密白色绒毛或黄褐色绒毛,下部在花期无叶。

叶具短柄,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7-23厘米,宽2.5-8.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楔状狭成短柄,边缘具细至粗具小尖锯齿或重锯齿,纸质,上面绿色,被疏蛛丝状绒毛及贴生短柔毛,下面被密白色绒毛或黄褐色绒毛及沿脉被褐色短硬毛,羽状脉,侧脉10-13,稀15对,弧状上弯,叶脉在下面明显;叶柄长5-25毫米,被密绒毛,常杂有红褐色短硬毛;上部及分枝上叶较小,狭椭圆形或披针形,具短柄。

头状花序具异形小花,盘状或不明显辐射状,多数,排成不分枝至开展的,顶生及上部腋生狭圆锥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梗长5-12毫米,被密绒毛,有时杂有锈褐色短硬毛,具线形苞片。总苞倒锥状钟形,长7-8毫米,宽4-6毫米,具外层苞片;苞片约8,通常线形,与总苞片等长,或有时叶状,明显长于总苞片;总苞片13-15,线形,宽1-1.5毫米,顶端尖,草质,边缘狭干膜质,外面被极密绒毛;边缘小花12-13,花冠黄色,丝状或具细舌,长约6毫米,具3细齿,或有时具有3细齿的舌片;管状花12-20,花冠黄色,长约6毫米,管部长3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披针形,长1.5毫米,尖。花药长3毫 米;花药尾部长约为颈部的3/4至2倍;附片卵状长圆形,颈部柱状,较长而狭,向基部略膨大。花柱分枝长1.5毫米,顶端截形,具短乳头状毛,中央的毛不明显。

瘦果圆柱形,长1.7毫米,被疏柔毛;冠毛白色,长约5毫米。

花期8月至翌年3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2000米的森林、灌丛及草地。

分布范围

分布在西藏(Mishmi Hill)、四川(灌县、峨眉山、乐山、城口、南川)、云南(昆明、富民、弥勒、腾冲、玉溪)、贵州(安顺、清镇、贵阳、湄潭、石阡、江口、普安、安龙、平塘、荔波)、湖北(恩施)、湖南(武岗、江华)、甘肃(文县)、广东(怀集)。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及缅甸北部也有。

本种提示

外形与密花合耳菊S. cappa (Buck-Ham. ex D. Don) C. Jeffrey et Y. L. Chen十分相似,两者常易混淆。过去曾被视为后者的一变种,或据不同产地的标本建立为不同的种(如Senecio prionophyllus Franch., S. hugonis S. Moore等),我们检查了所有的模式标本,发现前人所建立的种与原种的模式无明显的区别。

本种的头状花序盘状,通常无舌状花,或稀边缘花具极小的舌片,总苞片线形,外面被极密的绒毛,与密花合耳菊可以区别。

参考资料

  1. 锯叶合耳菊,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