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里溝的晚櫻(丁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錦里溝的晚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錦里溝的晚櫻》中國當代作家丁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錦里溝的晚櫻

知道錦里溝,是因為那裡的櫻花名勝,欣然成行,也是為了久藏於心的,糾結在愛憎之間的櫻花情節。年輕時埋頭於俗世的庸常,不經意間,年年的花紅柳綠空逝去,歲月匆匆,嘆年華去了蔥蘢,鏡里已覺星星誤,才驀然覺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恩澤這麼美麗,早春有草色遠看的驚喜,暮春有落英飛紅的悲壯,臨秋有紅葉回首的惜別,望日有玲瓏明月的雅致,隆冬踏雪尋梅,與伊人同白頭。

這個世界哪個季節都有各自的好,桃紅李白,菊花黃,綴滿唐詩宋詞平平仄仄的墨跡間,卻很少發現櫻花的蹤跡。中學時讀《櫻花贊》,知道了櫻花和富士山一樣成為日本的象徵,對櫻花就失去了好感,冰心對櫻花的描寫也沒給我留下多少印象,只知道日本工農為抗議美軍霸占農田做靶場而罷工。所以,至始至終,對櫻花的姿色沒有概念,認不清,也道不明。

偶然在一個景區,見到一大片花樹,像一團團粉霧,引我近看,花像桃花,枝似春梅,風拂過,氤氳里透着暗香,入鼻,沁心。聽旁人說這就是櫻花。後來查了資料,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內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朝拜者將櫻花帶回了東瀛,後來成為日本的國花。櫻花原來也是我們老祖宗的東西,就像日文的片假名一樣,來源於漢字。櫻花,讓我誤會了那麼多年。就像被別人家討走的孩子,經年累月,長大了,長變了,可骨肉里依然流淌着華夏民族的血脈。

錦里溝風景區位於武漢黃陂區的北部,離武漢市區不到幾十公里的山丘地帶。景區高大壯觀的標誌性門樓,別具特色,黛瓦飛檐的木質閣樓,建築風格與傳統的五鳳朝天的祖祠宗廟格局很像,飛檐往上挑,檐角指天,又與唐宋沿襲下來的風格稍作變化。門樓下立兩位人物塑像,高大威猛,其中一位是彭士愁,湘西土司的鼻祖。一排身着靚麗土家族服裝的小姑娘,笑顏盈盈,在樓門前敬茶迎賓,一樣盛裝的小伙子敲打着木馬,營造氣氛,一派歡喜喧騰的民族風情,激盪着來自四荒八極客人的心弦。我有點不解,這華中地區的旅遊景點,與土家族有何關係,與湘西土司又有什麼聯繫呢?心存疑惑。

夸檻入內,移步換景,來不及思索。穿過一段竹林交融相合而成的穹頂蔭蔽石階路,眼前豁然開朗,湖光山色,臨水台榭,盡收眼底,舟篷置之干兮,湖水清且漣漪,彩旗迎風飄展,花枝亂顫,細柳輕拂柔軟,一切都是好的。拐過曲曲彎彎的臨水棧道,便可遙望黛瓦飛檐,古香古色的「月光廊橋」和一團一團桃紅色,像霧一樣氤氳了周遭,也染紅了半邊湖水,拍了幾張,急往那一團團氤氳紅霧處趕,原來遊人在此雲集,「花光照海影如潮,遊俠聚作萃淵藪」,一樹一樹的櫻花,粉紅的櫻和碧綠的柳交相輝映,與穿着鮮艷的遊人一起,構成了一幅春天的畫卷。管理區的人說,這是晚櫻,與早櫻不同。的確,花朵呈粉紅色,比早櫻大,花瓣為疊狀,像牡丹,像月季,看那花開多稠密,這朵疊那朵,花兒們多像一群擠油遊戲的孩子,笑着,擠着,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但又一團和氣。枝葉呈灰褐色,襯托着一朵朵的深紅淺紅,暗香縈繞,蜜蜂和彩蝶,尋香而來,嗅了這朵聞那朵,忙得不亦樂乎。如果說早櫻是一襲白衣的纖纖素女,那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白裡透紅的就是晚櫻了。相比之下,早櫻是花姿單薄,性格羞澀含蓄林黛玉,晚櫻朵厚豐腴,卻是出落成大氣清朗的謝道韞。

午餐是在一片櫻紅綠柳掩映着的賞月樓吃的,賞月樓的建築頗有川西羌藏風格,建築材料就地取材,以石頭為主要建材,頂部也是黛瓦飛檐,為賞月,攬月,所以樓建得極高。我們要了野芹菜肉絲和土家醬燜肉炒千張,味道鮮美,口舌生香。隔壁是風情街,一棟兩層木樓,樓體很長,一層店面是賣各種特色小吃,中間是天井,天井空間懸掛了上百把撐開相疊着的彩紗傘,迎着白日,紅艷明亮,五顏六色,奼紫嫣紅,把暗褐色的老式木樓,裝點得嫵媚起來,像一片籠着輕紗的夢,心裡也似開了叢叢小花,滿心歡喜。

成為一道靚麗景致的風情小街,開了多家極具風情的茶館、唱吧,如果你有興致,飯後可以入室品茗,也可以盡情地唱幾嗓子情歌。而我,卻要急着趕到忠孝王府看演出。

精疲力盡時,經人指點走了捷徑,直達二重門,穿過陽光橋,幾株紅艷的櫻花杪上,一座雄偉壯觀的王府欣然入目。建築風格兼容了門樓與賞月樓的特徵,更較前者氣派。演出準點響羅,一群身着民族風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在擺手堂的露天舞台上載歌載舞,我分不清是土家族的還是苗族。幾個漂亮女孩子的民歌唱得好聽,咿咿呀呀,讓我的思緒飄到了湘西的苗家山寨,沱江河畔。表演哭嫁歌,新娘唱道「今天別離爹娘去,內心難過淚淋淋。為女不得孝雙親,難陪爹娘到終身。」表達姑娘待嫁時的離別之情,是中國式的「詠嘆調」,湘黔地區的民俗文化。最後一個節目是反映了三百多年前湘西改土歸流的情景,解開我先前心中的謎團,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制度,改土官為流官,結束了唐以來彭士愁建立的世襲制的土司制度,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的統治。湘西的苗王土司帶着鄉民,歷經千辛萬苦,遷徙到錦里溝,建了這忠孝王府。從歷史的發展看,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有着積極意義。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如今錦里溝的土家族風情,就像這裡的晚櫻花,像一團團粉霧,風拂過,氤氳里透着暗香,入鼻,沁心。[1]

作者簡介

丁峰,信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教師,高級職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