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锦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锦斗镇俗称九斗,是永春内半县一个老区小镇。位于县城西北,南与长坑乡相接,晋江东溪源头。四周有雪山、飞凤山群峰环抱,境内有“福三”(漳泉)省道、“锦玉”县道纵横贯通。锦斗镇域面积4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6616人,有农田9548亩,山地36620亩。一九九六年实现基本小康乡镇。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4000公顷,常住人口13342人。[1]

中文名: 锦斗镇

别 名: 九斗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永春内半县

面 积: 4000 公顷

邮政区码: 362613

人口数量: 13342人(2017年)

著名景点: 乌髻岩

车牌代码: 闽C

乡镇概况

锦斗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初唐时候就有先民在此开疆辟土繁衍生息。锦斗地活物阜,地面上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钼、铅锌、叶腊石、高岭土以及优质的矿泉水、太空水等矿产资源。改革开放给锦斗送来了和煦的春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以农为主、种养加并进、产供销一条龙,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运输旅游服务业配套、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发展工业经济新路子,逐步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历史沿革

1958年置锦斗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辖锦溪、珍卿、长坑、洪内、卓湖、云路6个村委会。

基础设施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锦斗镇领导班子,不忘加强村镇建设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镇党委、政府积极抓好公路沿线的旧房改造建设,并把全镇的规划区扩为现有的2平方公里,主要以拆旧翻新为基准,并结合实际把规划区分为工业小区、住宅小区、办公小区、商业小区,各小区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形成了符合锦斗特色小区建设,坚持“一张图纸管到底”的标准,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在加强集镇建设的同时,镇里投入资金10多万元,加强镇区及旅游沿线的绿化工作及沿线的建筑管理工作,不断改善沿线的环境卫生。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使锦斗不断朝着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工商业与环境保护方面相结合方向发展。提倡环保,保护环境。锦斗镇是永春内半县的一个发展中的乡镇,辖6个行政村,漳泉线(205)贯穿我镇境内,交通方便,可直通三明,泉州.福州等地,村村通水泥路,通讯网络齐全。

经济发展

锦斗镇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山区自然优势,大念“山”字经,大力发展种养业。现有茶山1720亩,产茶70多吨;柑桔1962亩,柑桔及各种名优水果产量1100多吨,涌现许多茶果专业户和技术能手。收获季节,山山流金溢彩,处处茶果飘香。全镇种植食用菌12万平方米,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成为全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反季节蔬菜、禽畜的种养已形成规模效益。科技兴农给锦斗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一是千亩柑桔园全面推广闽台新技术改造,较大地提高了柑桔产量与质量;二是引导、鼓励和支持食用菌、茶叶、竹笋等农副产品附加值,走出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加快了农工贸一体化的进程,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带入了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在历史上,锦斗的民营工业也曾有过荣盛时期如宋元时期的陶瓷业、清朝咸丰年间的炼铁铸鼎业等,然而那已成为历史的过去。而今锦斗的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镇现有企业数十家、工商户150多户。较大企业有长松选矿厂、半山铅锌矿、福锦织造、工商有限公司、锦源矿泉水有限公司、乌髻制瓶厂、汽车修配厂、锦华竹编厂、绿都食品有限公司、瑞兴茶叶有限公司、锦斗车队及电站等等。富含氡元素的“锦源”矿泉水,清洌甘甜、祛病强身,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得顾客青睐。福锦织造有限公司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工业有布生产厂家,年创产值上千万元以上;锦斗车队是泉州市首家创办的农民车队,在众多的企业中独树一帜、出类拔萃,现拥有大货车250多部,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锦斗镇是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旅游,现有福锦织造有限公司.锦源矿泉水有限公司.绿都食用菌有限公司,丽源矿泉饮料发展公司,锦华竹席厂.瑞兴茶叶有限公司,长松选矿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境内有闻名海内外的旅游朝圣地-----乌髻岩;有一支拥有350多部的汽车运输队和一支近30部铲车的土方石工程队.并逐步形成了"果,蔬,茶,竹.菌,蓄"六大生产基地,有较丰富的农产品.全镇工农业总产值比96年翻番跨入亿元乡镇的行列。镇党委书记郑兴泼.镇长林爱国.人大主席康成传.领导致词:锦斗镇为永春内半县一个发展中的山区小镇,所辖的6个行政村,我镇走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经济的路子.初步形成茶,果,蔬,菌,竹.畜等六个生产基地,有泉州市第一农民运输车队,食用菌生产基地,闻名还内外的乌髻岩风景区,有叫丰富的低温石矿.近几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比96年翻番跨入亿元乡镇的行业。

旅游资源

锦斗山明水秀,风光如画,境内有“乌髻岩”、“象山亭”诸名胜,又有飞凤山二十六个风光景点。锦斗源远流长、瑰宝纷呈,历代名宦诗家王胄、蒋重珍、李九我、颜廷榘、傅天培、郑一崧等对锦斗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珍墨与脍炙人口的诗文。旖旎的风光、美妙的传说,深深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到此揽胜,年达数万人次。令人赞奇的是,马来西来多处供奉的乌髻观音之源,皆来自锦斗乌髻岩。两地宗教信仰如此相同、习俗如此相通,使发展锦斗旅游业、沟通海内外文化文化交往大有可为。

视频

永春锦斗镇油画师李文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