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锦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锦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现名凌海市。凌海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凌海市是辽宁省沿海开放城市,素有"辽西走廊上一颗明珠"的称呼。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09年,全市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和26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3.7万,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5个少数民族,土地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638.5平方公里)。 2013年,凌海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82亿元。[1]

历史沿革

锦县(州)之名始于辽代,起源小凌河。据《奉天通志》载:"小凌河古名唐就水,又日参柳水,辽称小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热河省凌源县,迳锦县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东南过北宁铁路,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日锦川,县名亦取于此"。

虞、夏时乃冀州之域。商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春秋、战国时为屠河,属燕国地。

秦灭六国统一后,行郡县制,为辽西郡之辖境。

西汉时属辽西郡徒河县地。新莽改称河福县。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置辽东属国,是为辽东属国之徒河县。

三国魏征辽东后置昌黎郡,郡治昌黎县。晋代时北方的鲜族兴起,前燕之慕容廆复置徒河,至慕容皝置西乐县于此。南北朝时则为北魏之昌黎郡广兴县,辖徒河、永乐、燕昌地。

隋统一后为辽西郡沪河县辖境。唐属汝罗守捉地。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征服契丹硌部后建立了契丹国,后改为辽。始设锦州临海军,置永乐县于此,属京中道。锦州之名始于辽代,系以境内之小凌河绕城西南而东流,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县名亦取于此。

金因辽制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县,属北京路。元省军县名入州,称锦州属大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称帝,推翻了元朝统治,建都南京国号明,统一了中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广宁右屯卫,初设于十三山堡。翌年迁治早闾阳县之临海乡(今右卫镇),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明宣德三年置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今之市驻地)。松山堡中屯千户所,筑城设守。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清太祖),建立后金国。明崇祯四年(1631年)后金皇太极(清太宗),率兵进围大凌河城,明总兵祖大寿以城降。明崇祯九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明崇十二年(1639年)困松山城。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城破,明总督洪承畴、总兵祖再而三乐等被俘。从此锦县地区论于清王朝。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了全国。清初大体承沿明代旧制,锦县地区为锦州之辖境。清康熙元年七月(1662年)始改锦州为锦县,隶属奉天府。清康熙三年六月(1664年)改隶广宁府。同年十二月罢广宁,置锦州,县附府。县与府之治所驻锦州。延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分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隶奉天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裁县为府,取名锦县名称仍称锦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称锦县隶属辽沈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除道制,直隶奉天省。同年奉天省改名辽宁,锦县隶属辽宁省,县治所驻锦州。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占据了中国东北,扶植伪满傀儡政权,翌年(伪满大同元年)设置锦县公署,隶属奉天省,县治所仍驻锦州。伪满康德元年十月(1934年),伪满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公署隶属锦州省。伪满康德四年(1937年)设锦州市,县、市分治,县治所仍驻锦州。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五五"光复后,锦县曾一度由八路军解放。同年冬国民党军队进驻。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锦县政府驻于锦州市。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一月,辽沈战役结束,锦州解放。锦县人民政府移驻锦州城北流水堡屯。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村。同年成立辽宁省,锦县隶属辽西省。

1954年并辽西、辽东两省为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同年省、市、县的行政名称改为人民委员会。锦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于辽宁省人民委员会。1980年末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县人民政府。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湾对外开放城市,也是辽宁省确定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之一。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改锦县为凌海市 。

区域概况

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凌海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土地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638.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2013年,凌海市下辖2个街道(大凌河街道、金城街道),12个镇(石山镇余积镇双羊镇班吉塔镇沈家台镇三台子镇阎家镇新庄子镇翠岩镇安屯镇大业镇右卫满族镇),6个乡(西八千乡、建业乡、白台子乡、谢屯乡、板石沟乡、温滴楼满族乡)。另有1个原种场(辽宁省金城原种场),1个农场(大有农场)。[2]

经济发展

多年来,凌海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牵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装纺织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

金属冶炼业

金属冶炼业是凌海市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0余家,以沈宏、华宇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钼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仅沈宏公司1家企业年出口创汇额就达9000万美元。

农产品加工业

以通亚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通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100多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石材建材业

依托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现有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到5亿元。这里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服装纺织

以秦仕服装公司、汉之王服装公司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系列化生产,生产厂家多达68家,其中秦仕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厂房8200平方米,该厂的产品主要有品牌服装和出口工作服,拥有"雅仕"、"秦仕"等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精品、高档、中档的标准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3]

区域优势

对外开放优势

凌海市是中国最北方的沿海开放城市。早在1988年,凌海市就被国务院确定为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县;1993年,又被国务院列入环渤海经济圈重要地区之一,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交通优势

凌海市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辽宁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处,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锦州机场仅距凌海市区30公里。京沈(北京-沈阳)铁路、秦沈(秦皇岛-沈阳)高速铁路、京哈(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锦阜(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锦朝(锦州-朝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公里,距大连市400公里。

沿海优势

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沿海滩涂1.7万公顷,10 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9万公顷,盛产梭鱼、河豚鱼、对虾、河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

自然资源优势

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无霜期160-180天。 年日照时数为2700多个小时,适宜种植各种北方作物和蔬菜。境内有大小山岭77座,均属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余脉的延伸部分,已探明的黄金、煤炭、膨润土、花岗岩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20多种。全市有耕地面积9.4万公顷,草地面积5万公顷。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流长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条,分属于大凌河、小凌河和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5公里,流域面积为 842平方公里,是理想的种植业和林业开发用地。

环城优势

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被凌海所环抱。凌海市内拥有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诸如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锦州采油厂,中国最大凸版纸生产企业──金城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及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等。凌海市城市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市区内服务设施齐全,网点密布,在购物、娱乐、食宿等方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拥有星级宾馆3家, 其中花园酒店是四星级宾馆,凌海国际酒店和凌海宾馆为三星级宾馆。此外,还建有环境优雅、设施现代的明珠广场、凌河公园、九华山公园等,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场所。

文化旅游优势

凌海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书法、剪纸、绘画、摄影在辽宁省占有一席之地,是全国文化先进市。境内名胜古迹繁多,有清嘉庆、道光二帝撰文立碑的明清古战场遗址、国内现有十余座花塔之一的辽代花塔等,均保存较为完好。全国闻名的观音洞、十三峰、翠岩山和茶山寺等景致颇佳的旅游胜地也坐落境内。[4]

招商引资

重点引进大项目。凌海市的招商引资坚持大中小项目并举,以大项目为主,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上,积极发展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努力实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的转变。在巩固壮大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建材业的同时,大力培育轻纺服装、机电制造和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加速主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快速形成。 二是重点引进外资项目。重点引进一批符合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才条件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行业发展水平、能拉动凌海经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商独资或合资的大项目和一批对接性强、较灵活的中小项目。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出口基地。 三是重点引进科技型项目。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进行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对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大项目。 四是重点引进资源型项目。利用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在海珍品立体养殖、海水精品养殖、设施渔业园、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反季节养殖基地、海水工厂化养殖、海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上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海上发展之路。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强白台子肉牛、肉羊、鹅养殖加工出口基地、闫家肉鸡养殖加工出口基地、通亚百合成品出口基地、凌达米业粮米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加大石材、石灰石、高岭土、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使资源加工型项目由粗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新工艺加工发展,由低级产品向新产品、高科技产品发展。

在工作中,凌海市坚持换位思考,主动营造招商引资宽松适宜的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凌海对外招商引资的磁场引力。首先是营造优惠便利的政策环境。为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坚持把门槛放到最低限度,把政策给到最宽程度。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重新调整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下发了《中共凌海市委 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同时还起拟了凌海市对招商引资中介人的奖励办法。为理顺和规范凌海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防止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给企业一个明确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市政府出台了《凌海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手册》。其次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了行政性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职能部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从单纯管理角色向全方位服务角色转变,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职能部门,政法、金融、税务、工商等系统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采取限时服务、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设立服务纳税申报大厅等多种服务方式,对一些大项目及投资者遇到的棘手问题,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千方百计为投资商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市政府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投资客商的意见和建议,实行了重点项目跟踪制,加强了项目投资、审批、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再次是营造安全可靠的法制环境。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及《锦州市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违纪行为的处罚决定》,坚持把根治吃、拿、卡、要作为优化投资软环境的突破口来抓,坚决禁止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坚决整治"三乱"行为,要求执法部门执法必先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只许在规定的时间内例行执法检查,不许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切实维护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实行挂牌保护政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