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银杏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银杏科(拉丁学名:Ginkgoaceae),是银杏纲银杏目下的一科植物,为落叶乔木,只有银杏属Ginkgo 1属,1种,产中国和日本。

银杏科植物叶扇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

中文名:银杏科

拼 音:yín xìng kē

学 名:Ginkgoaceae Engl. (1897)

界:植物界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 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松纲

亚 纲:银杏亚纲

目:银杏目

科:银杏科

一般特征

习性:落叶高大乔木,具顶生营养性长枝和侧生生殖性短枝。

叶:扇形,有柄,长枝上的叶大都具2裂,短枝上的叶常具波状缺刻。

孢子叶球:单性,异株。

小孢子叶球:呈柔荑花序,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腋内。小孢子叶有短柄,柄端常有2个悬垂的小孢子囊。

小孢子:长圆形,纵轴有一凹陷的远极槽,外壁有微细的突起。

大孢子叶球:简单,通常有一长柄,柄端有2个环状的大孢子也,特称为珠领(collar),上面各生1个直生胚珠。

种子:种子近球形,种皮分化为3层。胚具2片子叶

染色体:x=12。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干高大,分枝繁茂;枝分长枝与短枝[1] 。叶扇形,有长柄,具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散生,在短枝上成簇生状。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短枝顶部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具梗,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排列较疏,具短梗,花药2,药室纵裂,药隔不发达;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2叉,稀不分叉或分成3-5叉,叉项生珠座,各具1枚直立胚珠。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外种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子叶常2枚,发芽时不出土。

属种分布

本科仅1属1种,我国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其他各地栽培很广。

常见植物

银杏GinkgobilobaL.

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叶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顶端宽5-8厘米,在短枝上常具波状缺刻,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较而深裂(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 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内媒传粉。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有臭叶;中处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0.9-2.5厘米;有主根。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我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银杏的栽培区甚广:北自东北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海拔40-1000米地带,西南至贵州、云南西部(腾冲)海拔2000米以下地带均有栽培,以生产种子为目的,或作园林树种。栽培区常用实生苗、移杆苗或根蘖苗进行嫁接,可提前在8-10年生时开花结实(实生苗一般在20年后才开始结种子)。各地栽培的银杏有数百年或千年以上的老树。朝鲜、日本及欧洲、美各国庭园均有栽培。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好的地区和平共处在土壤瘠薄干燥、多石山坡过度潮湿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长不良。

银杏为速生珍贵的用材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黄褐色,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比重0.45-0.48,不易开裂,不反挠,为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用。种子供食用(多食易中毒)及药用。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毒。树皮含单宁。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

主要栽培品种

洞庭皇(栽培变种)(江苏苏州洞庭山)cv. 'Dongtinghuang'

种子倒卵圆形,丰满,核平均重3.53克,大小为1.75×2.93×1.48厘米(大小指纵径×横纵×厚),为洞庭山银杏中种子最大的一种。

产于江苏苏州洞庭西山。

苏州洞庭山所产大佛手(又名大长头)的种子形状、核的平均重与洞庭皇相同。

小佛手(栽培变种)(江苏苏州洞庭山)cv. 'Xiaofoshou'

种子矩圆形,核平均重2.6克,大小为1.62×2.62×1.32厘米。

产于江苏苏州洞庭山。

鸭尾银杏(栽培变种)(新拟) 鸭屁股圆珠(江苏苏州洞庭山)cv. 'Yaweiyinxing'

核先端扁而尖,形同鸭尾,多为实生。

产于江苏苏州洞庭东山。

佛指(栽培变种)(江苏泰兴) 佛子(江苏泰兴)cv. 'Fozhi'

种子倒卵状矩圆形,核平均重3克,大小为1.7×2.7×1.3厘米,壳薄,仁饱满,浆 水足,产量高,每个结种子枝上可结种子1-20个不等,一般以2-4个为好。

产于江苏泰兴。

卵果佛手(栽培变种)(浙江诸暨)cv. 'Luanguofoshou'

种子形如鸡蛋,先端略小,中部以下渐宽;核大而丰圆,椭圆形或菱形,两端微尖。

产于浙江诸暨马店。

圆底佛手(栽培变种)(浙江诸暨)cv. 'Yuandifoshou'

种子矩圆形,两端均圆钝;核长椭圆形,先端微尖而基部圆钝,极丰满。

产于浙江诸暨下度。

桐子果(栽培变种)(广西兴安)cv. 'Tongziguo'

种子大,扁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核近圆形,先端宽,钝圆无尖,基部较宽,两侧棱脊显著,底部鱼尾状。

产于广西兴安。

橄榄佛手(栽培变种)(广西兴安)cv. 'Ganlanfoshou'

种子长倒卵形,先端微圆钝,中上部最大,下部狭窄;核狭长椭圆形,先端圆,顶端尖,基部极狭窄。

产广西兴安。

无心银杏(栽培变种)(新拟)南汇无心银杏(江苏苏州洞庭山)cv. 'Wuxinyinxing'

种子扁圆形,顶端圆钝而饱满,基部平而微凹;核宽卵状扁圆形,棱脊不明显,大小为2.1×2×1.6厘米,胚乳发育丰富而无胚,无苦味。

产于江苏苏州洞庭山。

大梅核(栽培变种)(浙江诸暨)cv. 'Dameihai'

种子大,近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微宽;核圆略扁,先端圆钝或微尖,基部渐狭。

产于浙江诸暨。

棉花果(栽培变种)(广西兴安)cv. 'Mianhuaguo'

种子椭圆形,先端钝圆,顶端有细的顶点凸起,顶点附近有“一”字或“十”字形的沟纹,种子基部较宽,常结双种子;核扁椭圆形,略狭窄,先端圆宽而尖,两侧棱脊显著,边缘尖锐,下部较狭,底部具1个或2个小凸点。

产于广西兴安。

大马铃(栽培变种)(浙江诸暨)cv. 'Damaling'

种子矩圆形,顶端圆钝而基部平宽顶端凸起而有尖头;核椭圆形,肥大,先端钝尖而基部宽圆,中部以上有棱脊,翼不明显。 产于浙江诸暨夫概。

主要价值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用材树种,种子可供食用及药用。树形优美,为重要的庭园观赏树种,亦可作行道树。

参考文献